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诗合选与唐诗三百首之比较.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22712433
  • 上传时间:2017-10-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1.3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 : 《 唐诗合选 》 与 《 唐诗三百首 》 是清代相近时期的两种不同唐诗选本 , 通过比较这两本书选编的形式 、 内容 、 选录作者及选编之宗旨和目的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 , 特别是文人对唐诗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 《 唐诗合选 》 《 唐诗三百首 》 选编 比较《 唐诗三百首 》 是近两百五十年来流传最广 、 影响很大的一部唐诗选本 它选编 于 清 乾 隆 二 十 八 年( 1763 ) , 选编者孙洙 ( 1711 — 1778 ) , 字临西 , 号蘅塘退士 , 乾隆十六年 ( 1751 ) 进士 此本实选唐诗 313 首 , 它的选目较广 , 收诗的分量较适中 , 所以书一问世 , 就形成了 “ 风行海内 , 几至家置一编 ”①的局面 据孙琴安《 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 》 可知 , 自唐至清的唐诗选本已有六百多种 , 除了 《 唐诗三百首 》 以外 , 尚有很多唐诗选本在全社会推广普及着唐诗 , 《 唐诗合选 》 即是其中的一种 《 唐诗合选 》 全称为 《 唐诗合选详解 》 , 选编者为清人刘文蔚 据商盘 《 越风 》 三十卷 《 刘文蔚小传 》 记载 : 刘文蔚 , 字伊重 , 改豹君 , 山阴人 。

      但他的生卒年不详 , 《 刘文蔚小传 》 中称其 “ 久困棘闱 , 戊午 、 辛酉两科俱垂得而复失 ”② 戊午为清高宗乾隆三年 ( 1738 ) 、辛酉为乾隆六年 ( 1741 ) , 可知 , 刘文蔚这两次参加科举要比孙洙中进士的时间早十余年 , 而此时刘最少也应是弱冠之年了 《 唐诗合选详解 》 一书前有齐召南写于乾隆丁未 ( 1787 年 ) 的 《 序 》③, 《 序 》 中称刘文蔚通过齐召南的门人吴青子向齐请序⑥, 那么刘此时应尚在人世 据此 , 刘文蔚与孙洙当为同时之人 , 年岁应相差不多 杨业荣认为 , 刘文蔚编选的 《 唐诗合选 》与 《 唐诗三百首 》 同时流行 , 声望仅次于 《 唐诗三 百首 》④作为同一时代两种不同的唐诗选本 , 这两本书的比较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 , 特别是文人对唐诗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一 、 选录诗歌形式之比较首先来看 《 唐诗三百首 》 , 全书按体裁分类依次分别选录五古 ( 附乐府 ) 、 七古 ( 附乐府 ) 、 五律 、 七律 ( 附乐府 ) 、 五绝 ( 附乐府 ) 、 七绝 ( 附乐府 ) 《 唐诗合选 》 也是按体裁来编排的 , 依次分别选录了五古 、 七古 、 五绝 、 七绝 、 五律 、 七律和五言排律 。

      具体如下表⑤:从上表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两书的相似之处 , 即两书所选唐诗体裁均很完备 , 且皆以五七言律诗居多 ,其中仅以五律为例 , 《 唐诗三百首 》 选了 80 首 , 占全书总篇目的近 1/4 ; 而 《 唐诗合选 》 则选录了 115 首 , 占到了全书总篇目的近 1/3 , 这主要是因为律诗这一体裁在盛唐已经完全成熟 , 唐代很多诗人写的优秀纯熟的律诗都成了后世学诗者的典范 , 如杜甫的 《 春望 》、 王维的 《 山居秋暝 》 等均分别被两本书选录 另外 , 二者的不同也很明显 , 首先 , 《 唐诗三百首 》 所选古诗与绝句分别为 82首和 97 首 , 应该说仅从数量上来看选诗还是比较均衡的 ; 而 《 唐诗合选 》 中古诗和绝句分别选了 66 首和 104首 , 差别则比较明显 其次 , 《 唐诗三百首 》 把乐府单独列了出来 ; 而 《 唐诗合选 》 则把乐府与其他诗歌混到了一块来说 , 题材分类不如前者清晰细致 第三 , 《 唐诗合选 》 增加了排律这一体裁 排律由于限制较多 , 容易显得堆砌死板 , 故历来极少名篇 因此 《 唐诗合选 》 选录从初唐到中唐 14 位著名诗人的 21 篇优秀的排律作品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 不能不说是它较之 《 唐诗三百首 》 的一处进步 。

      除此之外 , 《 唐诗合选 》 的编者还在所选的每种诗体前面 ( 排律除外 ) 选录了一些前人的诗论 , 来帮助大家在读诗之前能更好的理解各种诗体 如在书的首卷“ 五言古诗 ” 之前 , 编者即选录了严羽 、 胡应麟等人关于五古的评论 , 这说明刘文蔚是非常重视诗歌理论的 , 通过他所选录的这些诗论 , 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刘文蔚所崇尚的一些诗学观念 这一点将在后面第四点中作专门讨论 二 、 选录诗歌内容之比较通过两本书的比较可知 , 《 唐诗合选 》 比 《 唐诗三百首 》 选录诗歌的内容更加广泛一些 仅从上表所统《 唐诗合选 》 与 《 唐诗三百首 》 之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王 莉2008 年 10 月号上旬刊○江苏省首届中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14计 出 来 的 选 诗 数 量 上 来 看 , 《 唐 诗 三 百 首 》 选 诗 3 1 3首 , 而 《 唐 诗 合 选 》 则 选 了 3 6 8 首 , 且 两 书 所 选 录 诗 歌不 同 的 篇 目 竟 达 到 了 2 7 0 余 首 这 一 点 应 值 得 我 们 特别 关 注 。

      《 唐 诗 合 选 》 一 书 选 入 的 五 言 古 诗 中 , 如 魏 征 的 《 述怀 》 、 陈 子 昂 的 《 感 遇 》 、 杜 甫 的 《 羌 村 》 、 《 石 壕 吏 》 、 《 新 婚别 》 ; 七 言 古 诗 中 王 勃 的 《 滕 王 阁 》 、 张 若 虚 的 《 春 江 花 月夜 》 、 杜 甫 的 《 饮 中 八 仙 歌 》 、 张 籍 的 《 节 妇 吟 》 ; 五 言 绝 句中 , 骆 宾 王 的 《 易 水 送 别 》 、 李 白 的 《 秋 浦 歌 》 、 《 独 坐 敬 亭山 》 、 王 维 的 《 鸟 鸣 涧 》 、 杜 甫 的 《 绝 句 》 、 刘 长 卿 的 《 逢 雪宿 芙 蓉 山 主 人 》 、 白 居 易 的 《 池 上 》 ; 七 言 绝 句 中 , 李 白 的《 苏 台 览 古 》 、 《 春 夜 洛 中 闻 笛 》 、 杜 甫 《 绝 句 》 、 王 昌 龄 的《 从 军 行 》 、 高 适 的 《 别 董 大 》 、 刘 禹 锡 的 《 石 头 城 》 、 王 建的 《 十 五 夜 望 月 》 等 ; 五 言 律 诗 中 , 王 绩 的 《 野 望 》 、 杨 炯的 《 从 军 行 》 、 李 白 的 《 访 戴 天 山 道 士 不 遇 》 、 王 维 《 观猎 》 ; 七 言 律 诗 中 , 王 维 的 《 塞 上 作 》 和 李 商 隐 的 《 马 嵬 》等 , 这 些 诗 篇 过 去 都 曾 脍 炙 人 口 , 但 《 唐 诗 三 百 首 》 没 有选 , 《 唐 诗 合 选 》 却 选 入 了 。

      由 此 可 见 , 《 唐 诗 合 选 》 在 内容 上 的 确 比 《 唐 诗 三 百 首 》 更 为 广 泛 一 些 《 唐 诗 三 百首 》 的 问 世 ,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为 其 所 选 录 诗 歌 的 流 传 提 供了 一 定 的 促 进 作 用 , 那 么 《 唐 诗 合 选 》 中 所 选 取 的 这 些不 同 于 《 唐 诗 三 百 首 》 的 名 篇 佳 作 , 也 无 疑 为 它 们 在 后世 的 传 播 起 到 了 相 应 的 推 广 作 用 , 使 后 世 读 者 能 够 更加 全 面 客 观 的 认 识 唐 代 诗 人 和 诗 歌 另 外 还 有 一 点 值 得 注 意 , 即 两 本 书 皆 不 选 诗 鬼 李贺 的 诗 , 对 中 唐 大 诗 人 白 居 易 也 倍 为 冷 漠 , 其 中 , 《 唐 诗合 选 》 仅 录 白 诗 2 首 , 分 别 是 五 言 绝 句 《 池 上 》 和 五 言 律诗 《 草 》 , 对 其 比 较 有 价 值 的 新 乐 府 运 动 中 的 作 品 则 一篇 不 取 , 盖 也 与 编 者 的 选 取 宗 旨 有 一 定 联 系 。

      那 么 , 笔者 也 将 之 留 在 第 四 点 再 作 讨 论 三 、 选 录 诗 歌 作 者 之 比 较据 笔 者 统 计 , 《 唐 诗 三 百 首 》 的 入 选 作 者 共 计 7 7 人 ,而 《 唐 诗 合 选 》 则 达 到 了 9 0 人 两 书 编 选 的 重 点 均 放 在了 李 白 、 杜 甫 等 大 诗 人 身 上 , 但 即 便 如 此 , 两 书 也 是 各有 侧 重 的 , 下 面 我 们 仅 就 唐 代 一 些 较 著 名 的 诗 人 , 再 来看 一 个 表 格 :由 上 表 可 见 , 两 书 虽 然 都 崇 尚 盛 唐 , 但 《 唐 诗 三 百首 》 还 是 相 应 的 照 顾 到 中 晚 唐 的 , 比 如 所 选 诗 歌 中 中 唐的 刘 长 卿 选 了 1 1 首 , 韦 应 物 选 了 1 2 首 , 晚 唐 的 李 商 隐 则选 了 2 4 首 , 相 对 来 说 选 取 的 还 是 比 较 客 观 全 面 的 但《 唐 诗 合 选 》 则 有 着 明 显 的 过 分 偏 重 盛 唐 而 忽 视 中 晚唐 , 特 别 是 晚 唐 的 倾 向 , 如 《 唐 诗 合 选 》 中 仅 选 李 商 隐 诗3 首 , 比 《 唐 诗 三 百 首 》 少 选 了 2 1 首 ; 同 样 作 为 晚 唐 大 诗人 之 一 的 杜 牧 , 《 唐 诗 合 选 》 只 选 其 诗 1 首 , 也 远 远 少 于《 唐 诗 三 百 首 》 中 的 9 首 。

      除 了 李 杜 王 孟 等 大 家 外 , 两 书 均 不 同 程 度 的 兼 顾到 了 一 些 中 小 作 家 , 其 中 《 唐 诗 合 选 》 比 《 唐 诗 三 百 首 》更 偏 重 于 不 知 名 的 小 诗 人 , 入 选 面 更 为 宽 广 《 唐 诗 三百 首 》 中 有 很 多 只 选 一 首 的 诗 人 , 他 们 也 以 此 首 诗 而 为后 世 更 多 读 者 所 认 识 和 喜 爱 如 王 勃 《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川 》 、 贺 知 章 《 回 乡 偶 书 》 、 张 继 《 枫 桥 夜 泊 》 等 , 而 《 唐 诗合 选 》 则 选 了 更 多 过 去 很 少 被 关 注 的 小 作 家 , 如 李 嶷 、刘 廷 琦 、 徐 安 贞 、 于 良 史 、 张 南 史 、 羊 士 谔 、 司 马 札 、 崔鲁 、 张 敬 忠 、 李 昌 符 等 , 这 些 名 字 , 对 于 那 些 没 有 翻 过《 全 唐 诗 》 或 者 《 唐 才 子 传 》 的 普 通 大 众 来 说 , 应 该 是 很陌 生 的 那 么 《 唐 诗 合 选 》 也 正 好 给 广 大 读 者 提 供 了 一个 接 触 更 多 唐 代 诗 人 的 平 台 , 使 这 一 大 批 唐 代 诗 人 能够 走 进 寻 常 百 姓 家 , 而 不 至 于 湮 没 在 历 史 的 尘 埃 之 中 。

      似 乎 《 唐 诗 三 百 首 》 更 侧 重 名 家 , 而 《 唐 诗 合 选 》 则 照 顾了 更 多 的 诗 人 诗 作 四 、 选 编 宗 旨 和 目 的 之 比 较《 唐 诗 三 百 首 》 的 选 诗 原 因 和 目 的 , 可 从 孙 洙 写 在书 前 的 序 文 中 得 出 , 原 因 即 不 满 当 时 流 行 的 儿 童 家 塾课 本 《 千 家 诗 》 的 “ 随 手 掇 拾 , 工 拙 莫 辨 , 且 止 五 七 律 绝二 体 ” 目 的 也 很 明 确 , 即 “ 熟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 不 会 吟 诗也 会 吟 ” , 为 人 们 指 示 学 诗 的 门 径 《 唐 诗 三 百 首 》 卷 八选 录 了 郑 畋 的 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