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遗传控制.docx
12页1遗传控制1、血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进行的交配,属基因型分离的交配称之为 A 近交 B 远交 C 互交 D 回交2、近交系的一个分支与另一个分支分开繁殖超过 100 代,并发现它与其它分支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个分支称之为 A 品系 B 亚系 C 支系 D 重组近交系3、来自 BALB/c 小鼠胚胎,经冷冻并在液氮中保存 10 年,复苏后移植到 ICR 小鼠的体内,生出的小鼠是 BALB/c 小鼠的上 A 品系 B 亚系 C 支系 D 重组近交系4、来自 BALB/c 小鼠胚胎,经冷冻并在液氮中保存 10 年,复苏后移植到 ICR 小鼠的体内,生出的小鼠可表示为 A ICRf BALB/c B BALB/cfICR C ICRpe C D Cpe ICR5、引自美国 Jacson 实验室的 C57BL/6.J 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 10 年,这群小鼠是美国 Jacson 实验室的 C57BL/6J 鼠的 A 品系 B 亚系 C 支系 D 重组近交系6、基因纯合程度在 99%以上的是 。
A 封闭群 B F1 动物 C 近交系 D 远交系7、 N:NIH 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保持的 NIH 小鼠A 封闭群 B 杂交一代 C 近交系 D 转基因10、下述 不是影响封闭群遗传平衡的因素A 随机遗传漂变 B 随机交配 C 基因突变 D 选择 11、杂交一代动物的遗传组成 2A 来自父系和母系 B 均等地来自两个亲本品系 C 来自父系 D 来自母系12、 Lac:LACA 中划线部分表示的是 A 由 Lac 保存的封闭群小鼠. B 由 Lac 保存的近交系小鼠C LACA 小鼠的 Lac 亚系 D LACA 小鼠的 Lac 支系13、近交系遗传的稳定性归因于 A 基因的纯合性 B 遗传的同源性 C 表型的一致性 D 遗传组成的个体性14、近交系的缺点表现在 A 遗传组成的局限性,导致各品系间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表型B 近交衰退导致生活力和生育力的下降。
C 易于发生遗传漂变产生性状分离D 易于产生突变基因,产生自发性疾病15、下面 不是发生亚系分化现象的原因:A 杂合子基因的分离 B 对动物进行人为技术处理C 抽样误差 D 基因突变20、 B6D2F1 和 D2B6F1 的区别在于 A 两者携带的 X 染色体不同B 两者接受的细胞质成分不同C 两者遗传的一致性不同D 两者对亲本移植物的接受程度不同21、对于封闭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3A 基因频率的稳定不变,可以使群体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B 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同一远交原种,无论抽样时间,遗传结构都保持不变C 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动物群体,也会导致对药物或某种实验处理的反应性出现差异D 某些标记基因的频率变化可用来估计遗传的稳定性22、下面 动物不能进行性状的稳定遗传A 相同基因类型动物 B 重组近交系 C 封闭群 D 分离近交系23、近交系的一个分支与另一个分支分开繁殖超过 100 代,并发现它与其它分支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其产生的原因是 A 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 B 基因突变 C 遗传污染 D 抽样误差24、近交系的个体性表示为 。
A 品系的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 B 品系内个体相互交配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 人为选择不会改变品系动物的基因型 D 每个近交系具有独自的遗传特性25、下面 与 Hardy-Weinberg 群体的基因平衡无关A 无限大的动物群体 B 随机交配的培育方式 C 选择 D 繁殖代数26、下面 不是近交产生的遗传效应A 减少基因的杂合性 B 保持每个个体遗传组成的一致 C 提高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D 抑制基因型遗传的分离27、全同胞交配的近交系数上升率四代以后恒定为 A 28% B 17% C 20% D 19%428、导致近交衰退的原因是 A 出现影响繁殖性能的现象 B 个体发育中对环境适应性降低 C 个体纯合位点增加,隐性有害基因暴露 D 产生新的有害基因突变29、人类最早培育的小鼠品系是 A Agy B CBA C BALB/C D DBA30、近交系的遗传改变不是由 导致。
A 遗传污染 B 基因突变 C 残余杂合基因 D 遗传漂变 31、近交系的认定标准包括 ①连续的全同胞交配培育 ②品系内所有个体可追溯于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③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 0.19 ④任何一个位点上带有两个同源基因的概率为0.98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2、从遗传上说,近交系培育是从群体多态杂合的遗传组成中, A 保留一小部分,淘汰其它大部分 B 保留大部分,淘汰小部分C 保留与淘汰部分相等D 将所有遗传成分保留33、下面 说法不正确A 一般基代遗传背景越复杂,亚系分得越多B 交配代数分支越早,产生亚系的机会越大C 同一品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分支分开繁殖 100 代以上产生亚系,可能由于突变形成5D 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遗传组成改变的现象成为亚系分化34、 不会导致支系的产生A 饲养环境的改变 B 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 C 胚胎冷冻保存 D 基因突变35、形成不同支系的技术处理不包括 。
A egg or embryo transfers B foster nursing C foster on hand-rearing D transgenic36、卵巢移植是将性成熟雌性的卵巢移植到 ,以保持有害突变基因A 同种的宿主雌性卵巢囊内B 异种的宿主雌性卵巢囊内C 组织相容性相同的宿主雌性卵巢囊内D 组织相容性不同的宿主雌性卵巢囊内37、将雌性纯合子(ob/ob,♀)的卵巢移植到杂合子(ob/+ , ♀)或正常纯合子(+/+,♀)体内,再用宿主与雄性杂合子(ob/+,♂)交配, A 能够正常生育 B 不能正常生育 C 移植到杂合子的宿主不能生育 D 移植到纯合子的宿主不能生育38、将雌性纯合子(ob/ob,♀)的卵巢移植到杂合子(ob/+ , ♀)体内,再用宿主与雄性杂合子(ob/+,♂)交配, A F1 代为 ob/ob 的比例为 50% B F1 代为 ob/ob 的比例为 25%C F1 代为 ob/ob 的比例为 75% D F1 代为 ob/ob 的比例为 100%39、胚胎移植应用于实验动物的目的不包括 。
A 研究不同母性遗传因素对后代的影响 6B 消除动物携带的病原体,达到微生物净化C 保持许多免疫缺陷基因D 提高动物的受孕率40、 表示 C57BL/6 的受精卵(胚胎)经过冷冻保存后,移植到 CBA/H,经CBA/H 怀孕代乳而培育出来A B6peCB B CfCB C C6peCB D B6epCB41、A/J 小鼠的毛色为 D A 黑色 B 深棕色 C 野鼠色 D 白色42、A/J 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为 A H-2k B H-2b C H-2a D H-2d43、 BALB/cAnN 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为 A H-2k B H-2b C H-2a D H-2d44、对 BALB/cAnN 的免疫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多数个体于 6 月龄以后出现免疫球蛋白减少症B 乳腺肿瘤发病率高C 常用于小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生产D 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不敏感45、 BALB/cN 与 BALB/cJ 相比 A 。
A 肾上腺儿茶酚胺合成酶活性较低 B BALB/cJ 鼠中 α 胎蛋白水平较低C 乳腺肿瘤发病率低 D 只有 BALB/cN 有动脉硬化症46、 CBA/J 小鼠来源于 7A Bagg 白化雌鼠与 C3H 雄鼠交配后,选择低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B Bagg 白化雌鼠与 C3H 雄鼠交配后,选择高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C Bagg 白化雌鼠与 DBA 雄鼠交配后,选择低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D Bagg 白化雌鼠与 DBA 雄鼠交配后,选择高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47、对 CBA/J 小鼠生理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对麻疹病毒、狂犬病毒高度敏感 B 对中剂量放射线敏感C 对维生素 K 不足高度敏感 D 不易诱发免疫耐受48、 C3H/He 小鼠来源于 A Bagg 白化雌鼠与 CBA/J 雄鼠交配后,选择低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B Bagg 白化雌鼠与 CBA/J 雄鼠交配后,选择高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C Bagg 白化雌鼠与 DBA 雄鼠交配后,选择低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D Bagg 白化雌鼠与 DBA 雄鼠交配后,选择高乳腺肿瘤发病率动物,近交培育而成49、 C3H/He 小鼠与 一样均携带视网膜退化基因。
A CBA/J B BALB/cAnN C A/J D DBA/250、 C3H/He 小鼠乳腺癌发病率与 无关A 饲养环境 B 乳腺肿瘤病毒 C 是否繁殖产仔 D 乳汁或胎盘的感染途径51、带有 mg 基因的小鼠为 A CBA/J B BALB/cAnN C C57BL/6 D C3H/He52、 小鼠被认为是“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A DBA/2 B BALB/cAnN C C57BL/6 D C3H/He53、 对狂犬病病毒、Calmette-Guerin 杆菌、结核杆菌敏感,对鼠痘病毒有8一定抗力A A/J B BALB/cAnN C C57BL/6 D C3H/He54、 强嗜酒性,肝脏中酒精脱氢酶活性极高,有较强的吗啡嗜好对乙烯雌酚敏感A DBA/2 B BALB/cAnN C C3H/He D C57BL/655、 C57BL/6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