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复习二轮专项练习:物质检验、推断、分离、提纯.doc
10页2015年化学中考复习二轮专项练习-物质检验、推断、分离、提纯一、选择题1.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2.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收集一瓶氧气,观察颜色 B.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C.闻气味来区分白酒和白醋 D.用10毫升量筒量取5.56mL的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B.实验是制取气体的原料必须是纯净物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4.为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HCl( CO2)适量NaOH溶液洗气BNaCl (NaOH)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CO2(CO)足量O2点燃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6.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腈纶和羊毛纤维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B食盐溶液和盐酸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C氯化铵和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闻气味DCO2和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7.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8.下列方法一定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氧化铜中含有的木炭粉——高温加热B.除去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加入稀硫酸C.提纯新制二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D.鉴别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入稀盐酸9.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 区分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加Ba(NO3)2 溶液B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加水或稀盐酸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D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A.A B. B C. C D. D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水的组成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二、填空题11.(12分)现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和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的气体F产生,加热B和C的混合物与只加热B相比,产生F的速度前者要比后者快很多,且反应前后C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只加热A时,除产生气体F外还有物质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的文字表达式1)各物质的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① ( )② ( )③ ( )12.(7分)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无色气体C在C中,黄色粉末D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某常见金属F,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G1)物质A、G的名称分别是 , ;物质B的作用是 2)实验室完成反应D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F在C中燃烧的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13.(8分)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己略去):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I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 (2)溶液A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过程III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14.请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志(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1)NaNO3(Na2CO3) _________ ;(2)Cu(CuO) _________ .三、简答题15.(4分)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实验室通常用(填写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制O2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可用作O2制气装置的是(选填字母)____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依次为: 、 、 ;最后一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选填字母):____。
a.玻璃棒 b.试管 c.酒精灯 d.蒸发皿 e.量筒 f.烧杯 g.铁架台16.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1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小明欲从孔雀石中提炼出单质铜查阅资料】(1) 碱式碳酸铜加热易分解,其方程式为:Cu2(OH)2CO3加热2CuO+CO2↑+H20 (2) 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单质铜请你仿照下图画出方案二制取铜的流程图,要求:步骤最少方案一:Cu2(OH)2CO3CuOCuCl2过量HCl加热过量FeCu方案二:你设计的方案为 【进行实验】方案一中最后一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的实验现象为 【反思】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推知,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四、推断题18.如图是中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1)X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2)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L的化学式 .(4)写出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14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3)①写出下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A、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B、乙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故胶塞先向右移动,正确,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正确,D、甲装置实验中若没夹紧弹簧夹,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会使测定结果偏大,错误,故选D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D【解析】试题分析:A、可以通过观察得出氧气的颜色,正确,B、高锰酸钾是暗紫色,而氯酸钾是白色,故可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正确,C、白酒有特俗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D、量筒的精确值是0.1mL,故数据不合理,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量筒的使用3.D【解析】试题分析:A、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错误; B、实验是制取气体的原料不一定纯净物,例如制取氧气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