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5页内科学(心血管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01)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注重德智才能全面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医疗人才作为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求够有良好的医德和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而且要求要有一定的临床疾病科研和教学的能力 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内科心血管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系统的内科学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心血管专业医学英文文献,能撰写英文论文,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通英文听、说能力要求掌握内科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掌握内科心血管病的诊疗技术,了解心血管病常用介入诊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要求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开展简单临床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有较好的执行力,能较高质量的完成并通过科研论文答辩二、研究方向内科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研究内容有各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技术以及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如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介入相关诊疗研究等三、学习年限(一)脱产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一般的基础课、公共课、应用课程的学习。
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专业进展课学习,参加科室部分临床和/或教学工作,完成相关科室轮转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和预实验第四学期:参加科室临床工作,开始课题研究,结合临床修正课题内容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参加科室临床工作,继续进行并完善课题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撰写论著并投稿 第六学期:参加科室临床或教学工作,结束课题研究,再次全面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大论文并提交导师审阅,送审,出版,按期答辩二)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除第二学年起开始参加科室常规工作外,余则参照脱产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时间根据进程可顺延一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毕业,读研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 学位课程:结合培养要求和研究方向,从我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选择(详见附表),学位课程以百分制75分为及格标准二) 非学位课程:从我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选修(详见附表),以百分制60分为及格标准三) 学术性活动:3学分,按照学校规定的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等级和次数进行积分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应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在第三学期认真广泛查阅文献基础上,由导师协助、指导研究生选题。
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也可由研究生提出研究内容,写出开题报告,由学科统一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小组专家不少于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开题报告通过后报学校及医院相关部门备案,同时在学科存档备查 开题报告后研究生必须严格按开题报告的设计路径完成课题导师在审查开题报告时应首先注重课题的原创性或合理性,同时兼顾可行性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进行中,第四、第五学期要求研究生向导师小组做研究中期阶段汇报在研究中期,导师组织专家审议课题情况如必须调整课题,应报学科负责人并组织专家审议后方可执行第六学期上半学期完成课题后组织专家做结题工作报告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审阅、反复修改定稿后答辩从开题报告开始,研究生必须对每个与课题相关的细节做如实的记录在课题结束工作报告中,应将原始实验(或研究)记录一并提交审查各阶段分别填写《XX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表》,归于本学科后期培养档案研究生应该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步骤的进行科研工作,规范开展研究技术操作,科研原始技术资料必须完整真实,研究结束后认真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学位论文前制备好各种图表,提出答辩申请,科室预答辩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应在本学科相关的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1篇与课题相关的论著,方可获得学位为培养研究生英文科研论文写作与表达能力,鼓励研究生至少撰写一篇SCI论文,熟悉投稿过程并发表论著六、培养方式和方法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完成学位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获得应修学分的要求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研究生应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书籍和期刊文献,锻炼写作能力,多写文摘,在开题前应完成专业文献综述至少一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积极参加科室、医院、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继续教育学习班,达到熟悉本专业国内、外进展的要求加强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第三~第五学期期间,安排每位研究生参加科室临床工作,累积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主要承担相当于住院医生的常规临床诊疗工作,并参与实习医师的带教,举办小讲座,协助导师开展各种教学工作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学位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考核按照《XX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执行,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在第五学期由学科组织考核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或论文未发表者,可延期答辩、延期毕业。
严格研究生学习、工作考勤制度,遵从医院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要求研究生提交个人工作日程表(科研、临床)和自我培养计划书研究生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必须服从导师和学科的管理,并遵守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章制度七、主要专业参考书(一) 主要著作:1.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卫健委八年及七年制规划教材)XX,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 陈灏珠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二) 主要期刊: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3. Lancet;4. The New Englang Journal of Medicine(NEJM);5. Circulation;6.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Cardiology(JACC).附表内科学(心血管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专业代码:100201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总学时学分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M2013001804.0医用统计方法M2013024603.0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2013066362.0自然辩证法概论论M2013068181.0专业必修课临床流行病学M2013025402.0医学科研设计M2013026402.0细胞培养技术M2013012402.0细胞与分子免疫学M2013017603.0分子生物学M2013010804.0专业进展课M2013095402.0专业英语M2013096402.0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合理利用M2013084402.0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M2013005462.0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M2013009402.0医学前沿文献阅读 M2013007241.0学术报告3.0临床与教学实践2.0文体活动1.0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
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