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华语流行歌曲发展史.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84694903
  • 上传时间:2022-09-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華語流行歌曲」係泛指利用華語所演唱的流行歌曲,主要盛行於臺灣、中國大陸、某某、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与其他使用華語的地區說到第一首華語流行歌曲,要追溯至上世紀的二零年代,由黎錦暉於1927年所創作的「毛毛雨」,距今已有八十五年的歷史近一世紀以來,「華語流行歌曲」的重心由某某移至某某与臺灣,再由臺灣前進至中國大陸,帶領「華語流行歌曲」成為全球音樂文化的重要角色茲將百年來臺灣華語流行歌曲的發展与演進簡述如下:某某時期(1920~1949)說到中國流行歌曲的起源,則要從開山祖師黎錦暉說起黎錦暉於1891年出生在某某某某,從小喜愛音樂,並曾参加大學音樂團五四運動後,深覺中國音樂應以自己的民族音樂為重點,便開始成立「明月音樂社」1921年,黎錦暉創作了第一部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之後的六年間,他總共創作了12部兒童歌舞劇与24首兒童表演歌曲1927年,黎錦暉在某某創辦「中華歌舞專門學校」,成為中國第一所專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後來,由於經費不足而被迫解散,所幸得到朋友資助,改辦「美美女校」這段期間,他寫了最早的一首國語流行歌「毛毛雨」与「妹妹我愛你」、「落花流水」、「人面桃花」等歌曲。

      這些國語流行歌曲推出後,很快的便風靡大街小巷,並被稱之為「時代曲」1928年,美美女校結束,黎錦暉隨即成立「中華歌舞團」,並遠赴東南亞一帶巡迴演出之後,中華歌舞團因南洋演出造成虧損而解散,黎錦暉為籌歸國旅費,允諾某某出版商以創作百首歌曲的稿費支應此段時間的作品如「桃花江」、「特別快車」等,皆是膾炙人口的歌曲回國後,黎錦暉重整旗鼓,於次年又組「明月歌劇社」,並擔任社長1930年,明月歌劇社至、某某一帶演出,造成轟動,並招徠嚴華、白虹与周璇等歌者1931年,某某聯華影業製片公司吸收明月歌劇社成員,而成立「聯華歌舞班」,拍攝多部有聲歌舞短片30年代正好是某某廣播快速發展的時期,光是1931与1932年,某某就成立了30多家的廣播電台另外,並成立了許多由歌手與樂手組成的「歌詠社」,以現場演出的方式填補廣告空檔其中具代表性的如「梅花歌舞團」、「芙蓉團」、「某某社」等,往往一天趕場的廣播電台就達五、六家之多同期間,有聲電影也在某某開始興盛起來,電影與音樂的結合成為市場主流,許多歌者開始進軍電影界,成為影歌雙棲明星「明月歌劇社」的社員王人美、白虹与周璇等人陸續進入某某影壇,之後如龔秋霞、陳娟娟、嚴華等歌舞團演員也都成了相當有名的電影明星。

      當時他們所演唱的歌曲如「夜某某」、「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香格里拉」与「何日君再來」等,皆是相當有名的電影主題曲与插曲代表三零年代的某某,已有多家外資唱片公司設立,而其中以雞為商標的英商「百代」公司与以狗為商標的美商「勝利」公司最具代表許多在電台与舞廳唱紅的歌舞團員們在轉入電影界後,紛紛與「百代」與「勝利」公司簽約,開始灌製大量的流行歌曲這段期間,在廣播、有聲電影与唱片公司的帶動下,這些流行歌曲不僅在公共場所廣受歡迎,並已進入家庭与學校,在大街小巷間傳唱三、四零年代的代表歌星与歌曲包括周璇的「鳳凰于飛」、「月圓花好」、「愛神的箭」,白虹的「郎是春日風」、「薔薇花」、「河上的月色」,白光的「魂縈舊夢」、「如果沒有你」、「等著你回來」,姚莉的「秦淮河畔」、「秋的懷念」、「白蘭香」,吳鶯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岷江夜曲」、「斷腸紅」,李香蘭的「海燕」、「恨不相逢未嫁時」、「夜來香」与龔秋霞的「秋水伊人」、「夢中人」、「春風野草」等代表的詞曲作家則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嚴華、劉雪庵等人,其中以創作「香格里拉」、「採檳榔」、「夜來香」等歌曲的黎錦光与創作「瑰玫瑰我愛你」、「夜某某」、「薔薇處處開」等歌曲的陳歌辛最為知名。

      海港時期(1950~1964)1949年國共分裂,許多「海派時代曲」的名家,包括陳歌辛、李厚襄、姚敏、陶秦、陳蝶衣等詞曲創作者,以与白光、李麗華、姚莉、張露、龔秋霞等歌者,紛紛選擇在某某定居50年代初期,李厚襄與胞弟李中民創辦「大長城」唱片公司,產生了許多國語歌曲新作,如白光的「嘆十聲」、李麗華的「小喇叭」与龔秋霞的「祝福」等1952年底,「百代」唱片公司在某某設立辦事處,將姚敏、陳蝶衣等詞曲作家收歸旗下,創作新的國語歌曲,與「大長城」唱片公司展開競爭此外,連未南移的黎錦光、嚴折西等詞曲作家,也持續把作品寄到某某發表此時因某某的社會較安定、經濟較繁榮,使得電影与唱片業得以蓬勃發展,國語流行歌曲的生產重心也正式由某某轉移至某某50年代的某某,除了某某南移的多位音樂名家外,也產生了不少影壇新進与歌壇新秀影壇新進如葛蘭、林翠、李湄、尤敏、韓菁清与葉楓等,同時也参加歌唱新人的行列在歌壇新秀部份,則以方靜音、席靜婷、X萍、劉韻、江玲、顧媚、潘迪華与方逸華等較為知名此外,尚有從星馬地區招聘至某某的歌手,如潘秀瓊、張萊萊、藍娣与華怡保等此時,港產國語時代曲已取代傳統粵曲,成為某某音樂的主流在1949年的同時,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大量的人口湧入,帶動台北西門町地區的繁榮景象。

      1952年後,沿著西門町的淡水河畔直到螢橋一帶,興起了許多露天歌場,成為民眾們最优的休閒娛樂場所由於露天歌棚生意不錯,成立的商家愈來愈多,包括銀河、夜淡江、江濱、龍河、成功湖、涼園等此外,萬華的維也納与延平北路的新永樂也有類似的歌場之後,由於露天歌場受制於天候因素,加上政府開始取締違章建築,在流行一段期間後逐漸沒落1954年後,露天歌場陸續歇業,並由「室內歌廳」所取代50年代中期,台北市的室內歌廳陸續開張,如自由之音、蓮園、眾樂園、良園等,取代了過去的露天歌場,繼續陪伴著民眾們渡過休閒的時光當時較知名的歌者包括高曼麗、高梅影、敏華、派娜娜与霜華、雪華姐妹花等,無論是露天歌場或是室內歌廳,歌者們演唱的歌曲多以某某与某某時期的國語歌曲為主這段期間,由於臺灣尚未產生自製的本土歌曲,所流行的歌曲多來自某某或是某某,故稱為「海港派國語歌曲」此時臺灣流行歌曲的製作,皆是由某某与國外取得母片,再由臺灣製作成翻版唱片歌曲的來源多是為了配合電影宣傳所製作的主題曲与插曲,傳播管道則是以廣播電台為主1955年,由鍾情、陳厚主演的電影「桃花江」帶動了某某歌唱片的風潮主題曲「桃花江」更是風靡港台与南洋,片中的插曲包括「月下對口」、「花兒比姐兒」、「擦鞋歌」等皆相當受到歡迎。

      此後,由鍾情主演的電影包括「百花公主」、「那個不多情」、「銀海笙歌」、「特別快車」等,皆會配上多首歌曲不過,鍾情本人並未演唱,而是由知名歌者姚莉幕後代唱在「桃花江」所帶來的效應下,之後的某某電影幾乎都有安排歌曲,包括1955年電影「金鳳」的「野ㄚ頭」、「流水寄情」、「送情郎」,1956年電影「葡萄仙子」的「何必旁人來說媒」、「一家八口一張床」、「我要為你歌唱」,1958年電影「空中小姐」的「我要飛上青天」、「廟院鐘聲」、「我愛卡力蘇」,1959年電影「歌迷小姐」的「好花不常開」、「偷偷摸摸」、「我有個好家庭」,1960年電影「野玫瑰之戀」的「卡門」、「說不出的快活」、「愛情像氣球」,以与1962年電影「不了情」的「不了情」等除了葛蘭、葉楓、林黛主唱自己主演的電影外,其它電影歌曲則多由姚莉、劉韻、王假如詩、方逸華与逸敏等人代唱繼歌舞電影後,黃梅調電影成為另一波港台電影風行熱潮1957年,某某邵氏公司推出第一部黃梅調電影「貂嬋」,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与趙雷主演,插曲為王純改編的黃梅調旋律,並由靜婷与江宏代唱1958年,原班人馬再度演出「江山美人」,皆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其中,「江山美人」的插曲「戲鳳」、「扮皇帝」相當流行,無論在某某或是臺灣,常可聽到「姓朱名德正,家住城」、「扮皇帝,我在行,我做皇帝比人強」的黃梅調歌聲出現。

      從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黃梅調電影持續熱映播出包括1959年的「王昭君」、1960年的「楊貴妃」、1961年的「紅樓夢」、1962年的「白蛇傳」等,皆是與歷史題材結合的作品1963年,由李翰祥執導,周藍萍作曲編樂,凌波与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更是讓黃梅調電影攀上頂峰不僅電影原聲帶大賣,主演兼主唱的梁兄哥凌波更是紅遍港台与東南亞各地之後的五年間,並陸續推出以「郊道」為主題曲的「血手印」,以与「七仙女」、「花木蘭」、「寶蓮燈」、「魚美人」、「西廂記」、「女巡按」等黃梅調電影此波黃梅調熱潮一直持續到1969年的「三笑」,才算劃下句點臺灣時期(1965~1974)說到臺灣自製國語流行歌曲的起源,則要提到開路先鋒周藍萍周藍萍出生於1924年,祖籍為某某湘鄉,中央訓練團音幹部結業,抗戰期間跟隨救亡演劇隊於西南各省巡迴演出話劇1949年,參加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演出,並負責片中的音樂工作跟隨國民政府遷臺後,於1953年任職於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期間創作了許多的國語流行歌曲,並參與電影配樂製作1954年,周藍萍與同事潘英傑共同創作出「綠島小夜曲」,由潘英傑作詞,周藍萍譜曲,紫薇主唱,成為臺灣第一首國語流行創作歌曲。

      不過,當時僅在中廣錄音室錄製,並未灌製成唱片後來,這首歌曲被菲律賓萬國唱片相中,錄製成唱片,造成轟動直到1958年,才由國內鳴鳳唱片取得紫薇在中廣的錄音,灌錄成唱片1961年,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負責人廖乾元合作灌錄唱片,開啟國內創作國語歌曲的風氣同年,由周藍萍創作,紫薇主唱,四海唱片製作的「回想曲」正式發行,並經由中廣高雄台列為歌唱比賽指定曲,天天播放,掀起流行風潮「綠島小夜曲」則接續菲律賓的回流与「回想曲」的熱潮,於1961年再度由紫薇重新灌錄演唱,四海唱片發行,才掀起廣泛流行1962年,周藍萍在武俠導演張徹的推介下,赴港為邵式公司出品的電影配樂与百代公司作曲1963年,周藍萍為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作曲配樂,造成轟動,並奪得金馬獎与亞洲影展最优電影音樂獎項之後,周藍萍陸續為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以与「鳳還巢」、「山歌姻緣」等電影作曲配樂,皆有相當不錯的成績1964年,周藍萍隨李翰祥返臺為國聯公司的「七仙女」、「狀元与第」、「西施」等電影配樂1966年,周藍萍二度赴港1968年与1969年,分別以「水上人家」与「路客與刀客」連莊獲得最优電影音樂獎項1971年,周藍萍在製作「紅鬍子」電影配樂時因盲腸炎引發腹膜炎与心臟病不幸逝世。

      周藍萍的英年早逝,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界的最大遺憾周藍萍的才華洋溢,除了流行歌曲外,包括黃梅調歌曲、愛國歌曲、山歌民謠,甚至於藝術歌曲等皆有涉獵代表作品更是不勝枚舉,除了「綠島小夜曲」与「回想曲」外,尚有「昨夜你對我一笑」、「一朵小花」、「家在山那邊」、「春風春雨」、「美麗的寶島」、「願嫁漢家郎」、「當我們小的時候」、「月光小夜曲」、「山前山後百花開」、「茶山情歌」等知名歌曲慎芝則是5、6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的另一重要推動者,她與夫婿關華石所製作的電台与電視節目,成為國語流行歌曲的重要傳播管道慎芝本名邱雪梅,1928年出生於台中東勢的客家聚落,1934年隨父母遷居江蘇無錫,並在某某日本學校念書1945年回臺定居,並進入廣播電台工作1951年,與關華石共結連理,開始在電台製作歌唱節目1958年,夫妻倆在正聲電台主持「歌壇春秋」節目,介紹30~50年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与演變1962年,慎芝與關華石受邀籌備臺灣電視史上第一個歌唱節目-「群星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预测试卷三.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模拟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一.docx 2023年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试题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试题精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五.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模拟试卷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