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韩现象根基分析社会学论文.doc
2页哈韩现象根基分析_社会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哈韩”现象盛行:韩剧、韩装、韩式美容,韩国电器等众多韩式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韩流几乎席卷整个亚洲作为青年一代,90后对韩文化推崇备至,为赚人热泪的韩剧而感动,为韩国明星而痴狂,对韩国的一切充满向往相反,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迷失、中华历史的健忘,对传统文化丧失信心、丧失民族自豪感,恰恰为韩文化的泛滥、为其荼毒着我们年轻一代、摧残我们的未来提供了佐证笔者就此呼吁我们年轻一代,尽快从“哈韩”的梦魇中醒来,补救我们遗忘的历史,学习我们本土的文化,重新树立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90后;哈韩;韩流;文化输入 国人似乎从来就有“拿来主义”的传统 早年间,西学东渐,清政府搞洋务运动,开工厂,办实业,谋救国,可净搞了些不中不西的玩意儿,徒学其表,而未有其实,最后,非但没有实业救国,反倒招来了一帮对大清国虎视眈眈的强盗庚子之乱”,连我们的皇上都跑了,洋务运动,算是彻底泡汤了民国年间,我们学外国,拥立宪,然旧中国这个盘根错节的土地上,始终没能长出立宪的种子,于是乎,我们的政治文明自此又告失败到了建国后,为了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兄弟接轨,我们自自然然向苏联学习,大炼钢铁,一度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热情,最后苏联的毁约,让国人着实一惊,从狂热的苏化热潮中醒将过来,原本以为,国人从历次的“学习”中,总会得到些许教训,然而,事隔许久,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坚守“恶俗”,这次,“学习”的主力军,从老爷辈转向了孙子辈,学习势头更猛,学习成效也最值得“称颂”。
君不见,美国的大众文化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整个世界,肯德基挤占了我们奉为经典的全聚德,牛仔打破了国人整齐划一的着装风格此外,美国夸张的消费理念也让我们曾经激荡的进取变成慵懒看看,我们又无意中学起了美国韩剧《大长今》更是韩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巅峰之作,此后,韩妆、韩服、韩风、韩潮一一闯入我们的生活,当韩风袭来,我们90后这一代,将何去何从? “哈日”、“哈韩”风潮盛行,日本的鬼片、DV、动漫、松糕鞋,韩国的纯情剧、美容风,还有日韩料理,成了许多人尤其是许多青少年的最爱韩国在某些国人眼里也成了天堂的代名词:崇拜韩国、哈韩、媚韩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在韩流的引导下,我们的青少年、善良的平民百姓大肆购买韩国、食物、电器、汽车、服装和日用品他们看电视要看韩剧,买电器就买三星或者LG……当然,单纯是喜欢某种类型的服饰或者其他商品,本无可厚非,但是把这种现象泛滥成灾,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民族品牌和文化就不该如此 这并非笔者思想狭隘,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异族文化的流行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光现在有“哈韩”,在古代也有胡风东渐的现象,在盛唐时,长安曾经一度风行过北方胡人的服饰与乐曲,下到普通百姓,上至王公贵族都以穿胡服为美,可以看出,异族文化的流行对于中国传统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今天出现的“哈韩”现象与千百年前的胡风东渐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中国是一个实力强大、文化强势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渊远流长,各朝学者积极地传承中华文明,那时候流行异族文化,是感觉新鲜,并且我们有能力去包容和消化,接受异族文化的前提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了解与自信印度佛教在中国,与中华的儒家文化结合后,渗透着我们的儒心五胡十六国时的长期混乱,也使北方胡人融为中华民族的一支而今天,我们中国面临的是一个经过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时代,青年人对自己祖宗文化与历史是不了解的,面对自己的文化时,很多人由于过去的影响,没有仔细了解,便随着社会大潮鞭挞自己的祖宗,盲目地认为中华文化是荒诞的、糟粕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面对外面,显得不自信,底气不足 韩国,所谓小国岛民,历史上一直扮演着吸收中华文化的角色,凡做事但求“快”韩国完全吸收中国文化,并传达给日本汉字、佛教、儒家思想,甚至瓷器技术等,扮演传达中国文化的桥梁角色总的来说,韩国彻底吸收中国文化,再输出给日本;近代韩国被强迫吸收日本文化,透过日本再吸收西方文化,进而模仿日本文化,再创造韩国大众文化,但归根究底,其文化的根仍是中国文化。
他们靠着“韩流”经营,潜移默化地输出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渗透,借韩剧、韩式美容、韩国饮食、流行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观念侵蚀着我们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和价值判断,让他们在“文化灌输”之下淡薄了自己的历史意识 看看韩国这几年的丑恶行为:政治上,在亚洲冬季运动会上当众挑衅中国,谎称白头山非我国领土等无厘头的字眼;文化上,在暗处搞文化侵略,让中国这些可怜的年轻人对其盲目崇拜,这就有了今天的“哈韩”一族;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强行申请注册端午节是韩国传统节日;韩医(就是我们的中医)申遗也透露着其自私险恶的用心! 这样的无知,这样的险恶用心,我们的青年一代还茫茫然不明就里,狂热“哈韩”当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无权拒绝世界性文化的交流我们只有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由选择的权利,保持宽容的心态,并在此前提下,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并不断通过文化对话,坚持文化的多元共处,不断吸纳和消化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成果,才能够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没准西方发达国家会出现“哈华族”或曰“崇华族”,他们穿旗袍,练中国功夫,扔掉刀叉用筷子,唱“好一朵茉莉花”,认为那样很high,很in,谁说没有这种可能呢? 参考文献: [1]校内网.校园内外论坛.杂烩论坛版块.《对于哈韩现象的看法》 [2] 黑龙江城市 江明斯博客《关于哈韩现象的一些看法》 21428fa1ec9c6e.html. [3]天涯社区.开心乐园《如何看待哈韩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