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枣树病虫害防治.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27374828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枣树病虫害防治     病害: 枣锈病 枣疯病 枣疯病 裂果病       虫害: 枣飞象 枣尽蠖 沙枣木虱 枣瘿蚊 桃小食心虫   (1) 枣锈病:   症状: 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暗黄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直径0.5毫米左右,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并散出黄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叶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状,后渐变为灰色,失去光泽,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枣果未完全长成即失水皱缩或落果,甜味大减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小,黑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病原 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 (P. Henn. )Diet.称枣多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本病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菌丝体无色,大小30~40×5~8微米,夏孢子椭圆形或球形,淡黄色至黄褐色,单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14~26×12~20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胞,平滑、顶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色淡,大小10~21×6~20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枣锈病的侵染循环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据检查,枣芽中有多年生菌丝活动病落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和酸枣上早发生的锈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有试验证明,外来夏孢子也是初侵染源之一夏孢子随风传播,通常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湿度高时病菌开始侵染叶片河北东北部枣区,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大量夏孢子堆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叶片脱落有些年份,落叶可推迟到11月初9月下旬始出现冬孢子地热低洼,行间郁闭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高燥的坡地或地和行间开阔通风良好的枣区,发病较起各枣树品种间,内黄的扁核酸、新郑的鸡心枣最感病,新郑灰枣次之,新郑九月青、赞皇大枣,灵宝大枣和沧州金丝小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枣园不宜密植,应合理修剪使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以增强树势2)清除初侵染源晚秋和冬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3)发病严重的刺园,可于7月上中旬天始喷1次1:2~2:300倍式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

      必要时还可选用三唑酮、敌力脱等高效菌剂,用法与用量参见苹果锈病  2、枣锈病的防治技术 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果面也会出现病斑和孢子堆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黄褐色凸出斑块,即夏孢子堆,其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主脉两侧、叶基、叶尖处,有时病斑连成条状或片状被害叶片正面初期出现失绿斑点,后斑点逐渐增大,整个叶片变黄早落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枣果不能正常成熟,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或绝收,树体衰弱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枣锈病的病原菌属担子菌纲,锈菌目属,栅锈菌科,层锈菌属枣锈病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6月中旬达到高峰枣锈病在6月中下旬为初侵染高峰,在6—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气孔侵入,11—15天出现症状产生的夏孢子,靠边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7月下旬到8月为再侵染高峰,10月底孢子停止侵染气象因素对枣锈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不同年度枣锈病发病程度不同,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年份,枣锈病发病较重,反之则较轻;夏季降雨早,气温回升快发病早,否则发病较迟  2、防治方法 ①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②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7月底或8月上旬各喷一次1:2:200—250倍的波尔多液,可预防该病发生。

      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或不喷;如果雨水较多,应增加喷药次数还可用其他药剂防治,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灭菌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2)枣飞象 学名: 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Morinot鞘翅目,象甲科别名: 食芽象甲、太谷月象、枣月象、枣芽象甲、小灰象鼻虫   寄主: 枣、苹果、梨、核桃、机、泡桐、桑、棉、大豆等,以枣受害较重 为害特点: 成虫食芽、叶,常将枣树嫩芽吃光,第2~3批芽才能长出枝叶来,削弱树势,推迟生育,降低产量与品质幼虫生活于土中,为害植物地下部组织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6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被白、土黄、暗灰等色鳞片,貌视体呈深灰至土黄灰色,腹面银灰色头宽,喙短粗、宽略大于长,背面中部略凹;触角膝状11节,端部3节略膨大,着生在头管近前端前胸宽略大于长,两侧中部圆突鞘翅长2倍于宽,近端部1/3处最宽,末端较狭,两侧包向腹面,鞘翅上各纵刻点列9~10行和模糊的褐色晕斑腹部腹面可见5节卵 椭圆形,长0.6~0.7毫米,宽0.3~0.4毫米,光滑微具光泽,初乳白、渐变淡黄褐,孵化前黑褐色。

      幼虫体长5~7毫米,头淡褐色,体乳白色,肥胖各节多横皱略弯曲、无足前胸背面黄色蛹长4~6毫米,略呈纺锤形,初乳白后色逐深,近羽化时红褐色生活史及习性: 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年生1代,以幼虫于5~10厘米深土中越冬山西太谷地区越冬幼虫3月下旬开始上移到表土层活动、为害,老熟后在3厘米左右深处化蛹,化蛹期4月上旬~5月上旬,盛期4月中旬前后,蛹期12~15天成虫羽化后一般经4~7天出土,4月下旬田间始见成虫,4月底至5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20~30天,6月上旬仍有成虫为害,成虫多沿树干爬上树活动为害,以10~16时高温时最为活跃,可作短距离飞翔,早晚低温或阴雨刮风时,多栖息在枝杈处和枣股基部不动,受惊扰假死落地上树后即开始交配交配后2~7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枝干皮缝和枣股落性枝痕内,数粒成堆产在一起每雌可产卵12~45粒产卵期5月上旬~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卵期20天左右,5月中旬开始陆续孵化落地入土,为害至秋后做近圆形土室于内越冬 防治方法: (1)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土上树时,用药物喷洒树干及干基部附近的地面,干高1.5米范围内为施药重点,应喷成淋洗状态;也可用其他残效期的长触杀剂,高浓度溶液喷洒。

      或在树干基部60~90厘米范围内需撒药粉,以干基部为施药重点,毒杀上树成虫效果好且省工,可撒5%倍硫磷粉剂、4%地亚农粉剂、2.5%敌百虫粉剂等,每株成树撒150~250克药粉,撒后浅耙一下以免药粉被风吹走喷药或撒粉之后,最好上树震落一次已上树的成虫,可提高防效减少受害本项措施做得好,基本可控制此虫为害2)成虫为害期树上药剂防治,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50%倍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均有较好效果为提高防效,树干基部附近地表和树干上也应喷药,喷完药之后震树使成虫落地,再向树上爬时增加接触药剂,提高防效3)早、晚震落捕杀成虫,树下要铺塑料布以便搜集成虫4)结合枣蠖的防治,于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带,下部周围用土压实,干周地面喷洒药液或撒粉,对两种虫态均有效5)结合防治地下害虫进行药剂处理土壤,毒杀幼虫有一定效果,以秋季进行处理为好,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4%地亚农粉剂、5%氯丹粉剂等,每亩用药2~3.5公斤 3) 枣尽蠖 学名: Sucrajujuba Chu鳞翅目,尺蛾科别名: 枣步曲寄主: 枣、苹果、沙果、梨、桃等为害特点幼虫食害芽、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食光。

      形态特征 成虫 雌雄异型雄体长10~15毫米,翅展30~33毫米,灰褐色,触角橙褐色羽状,前翅内、外线黑褐色波状,中线色淡不明显;后翅灰色,外线黑色波状前后翅中室端均有黑灰色斑点一个雌体和12~17毫米,被灰褐色鳞毛,无翅,头细小,触角丝状,足灰黑色,胫节有白色环纹5个,腹部锥形,尾端有黑色鳞毛一丛卵 椭圆形,光滑具光泽,长0.95毫米初淡绿后变褐色幼虫 体长约45毫米,胴部灰绿色,有多条黑色纵线及灰黑色花纹,胸足3对,腹足一对,臀足一对初龄幼虫黑色,胴部具6个白环纹蛹 长10~15毫米,纺锤形,初绿色,后变黄至红褐色,臀棘较尖,端分二叉,基部两侧各具1小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1代,少数以蛹滞育1年而2年1代以蛹在土中5~1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连续5日均温7℃以上5厘米土温高于9℃时成虫开始羽化,早春多雨利其发生,土壤干燥出土延收割且分散,有的拖后40~50天雌出土后栖息在树干基部或土块上,杂草中,夜间爬到树上,等雄蛾飞来交配,雄虫具趋光性,卵多产在粗皮缝内或树杈处,每雌可产卵千余粒,卵期10~25天,一般枣发芽时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0天左右,幼虫可吐丝下垂,5月底至7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入土化蛹,越夏和越冬。

      防治方法: (1)果园秋翻灭蛹2)在树干基部否绑宽约10厘米的塑料薄膜,膜下部用土压实,并在周围撒布2.5%敌百虫粉,阻止成虫上树并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3)于薄膜上涂黄油或废机油,阻止幼虫上树4)震落捕杀幼虫5)此虫对菊脂类杀虫剂特别敏感,故防效优异可选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0%中西菊酯乳油3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500倍液、50%来福灵乳油4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500倍液;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7)用苏云金杆菌加水兑成每毫升含0.1~0.25亿个孢子的菌液,在幼虫期喷洒,如在菌液中加10万分之1的敌百虫效果明显提高  (4) 沙枣木虱 学名: Trioza magnisetosa Log.同翅目,木虱科寄主: 沙枣、枣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幼芽、嫩枝和叶的汁液,幼芽被害常枯死,被害叶多向背面卷曲,严重者枝梢死亡,削弱树势,大量落花、落果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3.4毫米,深绿至黄褐色复眼大、突出,赤褐色触角丝状10节,端部2节黑色,顶部生2毛前胸背板“弓”形,前、后缘黑褐色,中间有2条棕色纵带中胸盾片有5条褐色纵纹翅无色透明,前翅三条纵脉各分2叉。

      腹部各节后缘黑褐色卵 长约0.3毫米,略呈纺锤形,具一短的附丝,淡黄色若虫 长2.3~3.3毫米,黄白至灰绿色,扁椭圆形,体表被有白色绵状物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树皮缝及树干上枯卷叶内越冬翌年3月气温达6℃时开始活动4月上旬至6月上旬交配产卵,交配产卵多在早晨和傍晚,萌芽期卵各产于芽上,数粒在一起,展叶后多产于叶背,卵一端插入叶肉内5月上旬开始孵化,下旬为盛期若虫期45~50天,5龄若虫为害最重,虫口密度大时,排出的蜜露使枝叶发亮6月中至7月羽化成虫寿命长达一年左右,白天群集叶背为害,至10月下旬气温达0℃以下时,始进入越冬天敌有花蝽、瓢虫、草蛉、蓟马等防治方法: (1)秋后清除果园落叶、杂草,集中处理2)药剂防治,参考中国梨木虱越冬成虫出蛰基本结束时是防治适期  (5) 枣疯病 1.症状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类型:①花变叶②枝叶丛生③根部萌发疯蘖以上都出现枝条节间缩短叶变小及黄化④冬季疯枝仍保留残枯疯叶而不凋落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类菌原体(MLO)所致类菌原体可通过嫁接和昆虫传播(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枣疯病在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枣园发病重。

      同时该病的发生还与枣树品种、枣园的海拔、坡向有关 3. 防治措施 1)培育无病苗木 (2)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保持果园卫生,适时防治传毒昆虫 4)进行合理的环状剥皮,阻止类菌原体在植物体内的运行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