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机械设计02第2章机械零件的强度.ppt

3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78820281
  • 上传时间:2024-08-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6.50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 §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的分类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2)随机变载荷静载荷变载荷:载荷:1)名义载荷 2)计算载荷 1 随机变应力静应力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二、应力的分类1、应力种类变应力:不稳定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2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a) 基本参数 应力循环特性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幅b) 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 -1< γ<+1——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γ =+1 —— 静应力 γ = –1 ——对称循环变应力 γ = 0 —— 脉动循环变应力3 注意: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而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名义应力——由名义载荷产生的应力计算应力——由计算载荷产生的应力 3)名义应力和计算应力4 一、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一、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 l强度条件: 或 § § 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整体强度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整体强度二、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二、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l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对弯扭复合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l由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由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变形能理论) 5 复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为:复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为:三、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三、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l脆性材料极限应力: (强度极限)1、单向应力状态 l强度条件: 或l l 或 失效形式:断裂 6 l按第一强度条件: l(最大主应力理论) l注意:低塑性材料(低温回火的高强度钢)l —强度计算应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l 脆性材料(铸铁)l —强度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l一般工作期内应力变化次数<103(104)按静应力强度计算2、复合应力下工作的零件7 l1、失效形式:疲劳(破坏)(断裂)l2、疲劳破坏特征:l 1)断裂过程:①产生初始裂纹 (应力较大处)l ②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 l 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

      l 2)断裂面:①光滑区(疲劳发展区)l ②粗糙区(脆性断裂区)l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l 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 § 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整体强度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整体强度一、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3、疲劳破坏的机理:损伤的累积4、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8 二、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二、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疲劳极限,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1、疲劳曲线: 应力循环特性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环次数之间关系的曲线No —循环基数 —持久极限1)有限寿命区 当N<103(104)—低周循环,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9 当N>103(104)——高周循环疲劳当 时随循环次数↑疲劳极限↓l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2)无限寿命区——持久极限对称循环:脉动循环:l3)疲劳曲线方程10 ——寿命系数l∴疲劳极限几点说明:几点说明: l① No 硬度≤350HBS钢, No=107l ≥350HBS钢, No=(10 - 25)x107l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规定当No>25x107时,近似为无限寿命区② m—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l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m=6——接触应力l青铜 m=9——弯曲应力 m=8——接触应力11 ③ 应力循环特性越大,材料的疲劳极限与持久极限越大,对零件强度越有利l对称循环(应力循环特性=-1)最不利2 2、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下的疲劳极限图(下的疲劳极限图( 图)图) l 对任何材料(标准试件)而言,对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下有不同的持久极限,即每种应力循环特性下都对应着该材料的最大应力= ,再由应力循环特性可求出 和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即可得材料在不同应力循环特性下的极限 和 的关系图12 如图 A′B——脆性材料所示,塑性材料类似,曲线上的点对应着不同应力循环特性下的材料疲劳极限A′——对称疲劳极限点 D′——脉动疲劳极限点 B —— 屈服极限点 C ——强度极限点13 l 上各点: 如果 不会疲劳破坏l 上各点: 如果 不会屈服破坏 折线以内为疲劳和塑性安全区,折线以外为疲劳和塑性失效区,工作应力点离折线越远,安全程度愈高。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可根据材料的和三个试验数据 和 而作出14 l 对称极限点l 强度极限点 l 脉动疲劳极限点l l 屈服极限点 l简化极限应力线图:——简化极限应力图 l l作法:考虑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疲劳极限,得 l 及延长线l 考虑塑性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得15 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以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三项因素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最大 三、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和零件极限应力图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为考虑零件几何形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应力集中源处名义应力 ——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系数 ——应力集中源处最大应力 16 2、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系数 由于零件尺寸愈大时,材料的晶粒较粗,出现缺陷的概率大,而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所以对零件疲劳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 3、表面状态的影响 1)表面质量系数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钢的 越高,表面愈粗糙, 愈低 强化处理——评火、渗氮、渗碳、热处理、抛光、喷丸、滚压等冷作工艺2)表面强化系数考虑对零件进行不同的强化处理,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17 ∵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 只对应力幅 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 无影响——试验而得 4、综合影响系数 和零件的极限应力图综合影响系数表示了材料极限应力幅与零件极限应力幅的比值1)综合影响系数18 2、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由于 只对 有影响,而对 无影响,∴在材料的极限应力图 A´D´G´C上几个特殊点以坐标计入 影响 零件脉动循环疲劳点 零件对称循环疲劳点AG——许用疲劳极限曲线,GC——屈服极限曲线 19 直线AG方程 :——零件的材料特性 ——标准试件中的材料特性直线CG方程: 20 四、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1、 ——大多数转轴中的应力状态 ∴过原点与工作应力点M或N作连线交ADG于M1´和N1´点,由于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循环特性均相同, M1´和N1´点即为所求的极限应力点 21 a)当工作应力点位于OAG内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按疲劳强度计算零件的极限应力,疲劳极限:强度条件为: b)工作应力点位于OGC内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22 2、 ——振动中的受载弹簧的应力状态需在极限应力图上找一个其平均应力与工作应力相同的极限应力,如图,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纵轴平行的轴线交AGC于M2´(N2 ´ )点,即为极限应力点 a) 当工作应力点位 于OAGH区域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 b)工作应力点位于GHC区域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强度条件为: 23 3、 ——变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的螺栓应力状态 ∴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则这直线任一点的最小应力 均相同,∴直线与极限应力线图交点 即为所求极限应力点。

      24 a)工 作 应 力 点 位 于OJGI区域内求AG与MM3´的交点:强度条件: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按疲劳强度计算25 c)工作应力位于OAJ区域内b)工作应力点位于IGC区域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极限应力点为静强度条件——为负值,工程中罕见,故不作考虑 26 5)等效应力幅 注意:1)若零件所受应力变化规律不能肯定,一般采用 γ =C的情况计算2)上述计算均为按无限寿命进行零件设计,若按有限寿命要求设计零件时,即应力循环次数103(104)

      M点所对应的极限应力点M '确定时,一般认为 比值不变(多数情况如此),∴ M '点在OM直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M'强度条件为: ——零件只受对称循环切应力时的安全系数 ——零件只受对称循环正应力时的安全系数29 § § 机械零件的表面接触疲劳强度机械零件的表面接触疲劳强度高副零件工作时,理论上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实际上由于接触部分的局部弹性变形而形成面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很小,使表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却很大该应力称为接触应力在表面接触应力作用下的零件强度称为接触强度计算依据:弹性力学的赫兹公式 1、接触应力a)两圆柱体接触30 b)两球接触ρΣ——综合曲率半径说明:1)圆柱体 ,球 ∴σHmax与F不呈线性关系31 3)同样的p1、p2下,内接触时ρΣ较小, σHmax较小,约为外接触时的48%,∴重载情况下,采用内接触,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或降低接触副的尺寸 2)圆柱体 ,球 ∴ρΣ越大, σHmax越小2、失效形式 静应力: 表面压碎 ——脆性材料, 表面塑性变形——塑性材料变应力:疲劳点蚀——齿轮、滚动轴承的常见失效形式。

      32 3、提高接触疲劳强度的措施 1)控制最大接触应力 2)提高接触表面硬度,改善表面加工质量 3)增大综合曲率半径 ρΣ 4)改外接触为内接触,点接触→线接触 5)采用高粘度润滑油 3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