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意义.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1996902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答: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性质、 纲领相互对立的政党间在日 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民族存亡受到严峻考验的的形势下形成的以联合抗日为目标的的武装 联盟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这个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 又有不同 表现 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同时,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 中华民族面临着 亡国灭种的巨大威胁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事斗争退为次要矛盾, 中华民族同日本军国主义 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紧要关头, 必然要求将国内所有力量团结起 来,共同抗日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正是适应这个要求建立起来的其次,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形成, 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同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 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 也是国民党顺应形势转变政策的祭俄国 前者是国共合作形成的关键 所在,后者是国共合作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一,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口号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 有力地动员了广大 群众,使全国迅速形成了抗日反蒋浪潮,有力推动了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1935年 12 月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 毛泽东作 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的报告 共产党关于抗战的主张在全国很快形成了抗日浪 潮1935 年爆发的“一二 .九”运动就是一个标志 国民党在全国反日抗战浪潮前极为孤立, 不得不改变政策第二, 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 实现了同东北军和西北军的 大联合,以此来推动国民党走上抗战道路 1936 年 1 月 25 日,以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 等 20 位红军领导人的名义,发表了《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随后, 红军与东北军在停止内 战、通商、 联苏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协定 在此期间,毛泽东指派汪锋就联合抗日问题同杨虎 城多次交谈,并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实现了“西北大联合” 第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方针, 迫使蒋介石走上抗日道路华北事变 后,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代表英美利益的国民党有可能出现转向抗日的变化, 并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方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 也加快了两党的合作进程 1937年 2月 15日,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

      共产党为实现两党重新合作,致 电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政治让步,在全国引起反响,并得到国民 党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从 1937 年 2 月到 1937 年 9 月,两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9月 22 日发 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的谈 话, 标志着 国共两党联合的实现再次, 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 华北事变 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向中国领土日益深入, 不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生存, 也威胁和影响 了英美在华的利益, 这就形成了英美列强联合同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 西安事变后, 英美从 其自身利益出发,唯恐蒋介石被杀, 亲日派当权对己不利,主张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 苏联 和共产国际也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赞同态度, 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 供了客观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一次有充分思想准备、 清醒的合作 双方呈现出既联 合又斗争, 既并肩抗日又同根相煎的矛盾局面 它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 而是中国 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 第二次国共合作以酝酿时间长、 过程艰难曲折而闻名于 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历史意义主要有:首先,在国内, 它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分裂的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体现和 反映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从而使抗 日战争成为一场伟大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有力动员起亿万军民同入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 侵略的斗争,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国民党方面, 第二次国共合作意味着蒋 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由对日妥协最终转向抗日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担负了 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 给日本侵略者有生力量极大的打击 共产党方面, 中共倡导的以阶级 联盟的和平方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终于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成 为国共合作的坚强支柱,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上, 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国 人民的抗日战争获得更广泛、更有利的国际援助,国共两党都通过合作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国民党在通过合作抗战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共产党通过合作抗日扩大了自身实力, 从而为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实力基础其次,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得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 首先是中国人民军事力量的发展抗战开始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 3 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 人民军队已经发 展到 100多万人,民兵发展到 220 万人。

      不仅数量发展了, 而且军队的军政素质也有很大提 高其次是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抗战开始时, 中国共产党只有陕甘宁边区一块根 据地在抗战过程中, 共产党先后建立了晋察冀、 冀鲁豫、鄂豫皖、 湘鄂赣、等多个解放区 解放区面积和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 再次,党的队伍扩大和发展了抗战开始时, 中国共产 党的党员只有 4万多人,到抗战胜利后党员发展到 121 万多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 设,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开始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再次,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得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相当的 实力,为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三个历史经验, 分别是: 一、 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 二、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 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三、必须制定和实施一整套无产阶级政策: 在同 大资产阶级的关系上, 必须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在处理统一战线中的各个阶级的关系 上,必须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在同顽固派的斗 争上, 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三个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之后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并使新民族主义革命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央党史出版社, 1991 年版;肖一平等编: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大事记》 ,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1 年版; 马齐彬主编: 《国共两党关系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5 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历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王功安、毛磊: 《国共两党关系通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谭献民、刘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展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4 期;李百齐:《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文史哲》 2000 年第 3 期; 毕洪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必然性》 ,《北方论丛》 1994 年第 2 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