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八年级语文上册4《草》(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x
3页四、草时间地点初二办公室召集人课题四、草课时第1课时科任教师(总第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知,找出文章的名3、理清故事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重难点重点:抓住线索理(f节难点:初步感受周副主席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 — 2分钟)1、导入:播放“草”的图片,本节课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 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 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2、出示教学目标3、检查切习:注音,释义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了解作者,找出本篇小说中的二要素2、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 要内容3、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故事,懵节?根据这个线索,理清故事,懵节4”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本文是作者从 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还有诸如《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名篇。
根据人物、 情节、环境来找2、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 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 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3、围绕“草”这个线索,安排故事情节明确:(1)、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开端)(2)、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3)、主席卜.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4)、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讨论补充记录教4、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 一语双关,既指“糖” “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素的神情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棵伟大的心2.给卜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
⑴( )巴毒:①不偏小倚 ②受到,遭受 ③适于,合于⑵( )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 ②从事,致力 ③必须⑶( )温型:①平和,和缓 ②和睦,和谐 ③不分胜负 ④结束争执3、《基础训练》一、二、三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对周副主席和杨光描写的句子,研究其对表现 人物性格的作用讨论补充记录学过程板书 设计草V「误食毒草(开端) 辩别毒草(发展) 尝试毒草(高潮). 议草悟理(结尾)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 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 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4、 时间安排方面: 时间分布的合 理性; 课内 时间的可压缩性5、 学生活动方面: 学生活动的能动性; 交往状态的合 理性; 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 、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