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x
3页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 新近出版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是一套汇集了烟台市最新最优秀基础教育成果的丛书,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片段,提炼总结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理想的课堂形态,理论上立意高远,实践上明确可行,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对于教育一线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教学课堂,也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新型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达到“和谐共振”的效果那么,在小学教学课堂教育中,如何实现和谐高效,突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建师与生的和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中应身先垂范,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地、融洽的情感交流。
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在共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备课时精心设计,认真钻研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或复习课,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板书等教学活动,都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教师应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人是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在细节上,教师要把笑容带进课堂,通过微笑传递对学生的期待,让学生在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把鼓舞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教师应把民主带进课堂,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创新和创造,实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要把语言的趣味带进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要善于把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二、构建教与学的和谐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是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因素的关系,把握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和谐:数学课堂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要创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要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愿学”为“善学”要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在最佳状态,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在课堂上抓住和每一位学生对话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赞美学生,去调控课堂,鼓励学生制造和善于“捕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价值的“不同声音”,给课堂增添亮色和精彩;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不仅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课堂”。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和谐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上得到进步和提高,让数学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三、构建课程整合和预设生成的和谐整合,不是“不同科目的拼合相加”,而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行为,让数学融进生活,亲近人文,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实现课堂的和谐,要注意数学和生活的整合中构建和谐,让数学在生活中“生存”,在“整合”中提升,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在数学和人文的整合中构建和谐,注重课堂人文氛围的营造,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权,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构建和完善,并在教学中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教学课堂更加“人情味”儿,要注重人文素材的挖掘,数学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数学教育和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的能力。
经常利用数学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操和素养,才能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理”和“文”的和谐结合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预设生成中构建和谐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对教学目标、学生知识现状、课堂出现的情况所作的一种设计;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产生,这就是生成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做一个精心的预设,当生成出现时,才能合理引导,既达成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又能尊重学生,保护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追求模仿、记忆与合作探究的和谐,数学活动与独立思考的和谐,课堂评价的和谐,使和谐高效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高效的小学教学课堂,充满着智慧,需要我们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课感”,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只要我们以知识学习和数学的探究为经,以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为纬,以价值观的生成和生命成长体验为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幸福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