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380417833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学习要点:1、熟悉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及功能2、了解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在人和哺乳动物主要是胸腺和骨髓一、骨髓(bone marrow):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它具有如下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骨髓是人和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类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新生和多种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其中髓样祖细胞在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SCF,GM-SCF,IL-3、TPO、EPO)刺激下逐步分化发育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在细胞因子(SCF、IL-3、IL-11)作用下分化发育为祖T/NK细胞和祖B细胞,之后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最终成熟。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样前体细胞经早祖B细胞、晚祖B细胞、大前B细胞、小前B细胞,发育成为未成熟B细胞,并且表达B细胞受体(BCR),未成熟B细胞经血循环至外周免疫器官最终发育为成熟B细胞二、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胸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胸腺实质把胸腺分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小叶小叶周边为皮质,深部为髓质胸腺的功能如下: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腺的淋巴细胞又称为胸腺细胞,经历“双阴性(CD4-CD8-)”胸腺细胞、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成熟T细胞)的过程: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CD4+CD8+双阳性T细胞,其TCR能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MHCⅠ/Ⅱ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其中与Ⅰ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分化为CD8+T细胞;与Ⅱ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分化为CD4+T细胞;而不能与MHC-抗原肽结合的细胞则发生凋亡遭克隆清除生物学意义:赋予成熟的T细胞具有MHC限制性阴性选择:是指经阳性选择后存活的单阳性(SP)胸腺细胞,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MHC -Ⅰ或MHC-Ⅱ类分子/自身肽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被删除,以保证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的T细胞。

      此过程是T细胞获得中枢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2.免疫调节功能;3.屏障作用 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阻止血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此为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第二节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它是成熟T、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一、 淋巴结功能:1.T、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约占75%,B细胞占25%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使T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B细胞活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滤过作用二、脾脏 脾脏(spleen)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脏的功能如下: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如淋巴结内一样发挥免疫应答效应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三、粘膜免疫系统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lymphoid system,MIS):包括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MALT)及免疫细胞组成,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外分泌腺等黏膜组织内的淋巴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共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免疫应答网络。

      一)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阑尾等1.鼻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感染 2.肠相关淋巴组织 :其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滤泡中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常增生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二)粘膜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广泛的分布黏膜固有层中,它们是免疫应答的传出淋巴区,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通过归巢机制迁至弥散淋巴组织,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此发挥功能MALT的功能和特点1.TCRγδ和CD8ααTCRαβT细胞不具有MHC限制性2.B细胞产生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 3.粘膜免疫系统对大多数抗原诱导产生免疫耐受4炎症反应会导致尝到局部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及再循环一、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二、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第四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执行固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DC、NK、NKT、γδT、B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第一节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大类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在体内承担着防御和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吞噬细胞通过表达一些膜分子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胞外酶类物质等,参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vyte system,MPS)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pre-monocyte)、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 Mon)以及组织内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f)一、其生物学特征是:1.表面分子:单核吞噬细胞(尤其是Mφ)表达多种表面标志,并藉此将Mφ与其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例如:MHC分子、黏附分子(LFA-1、ICAM-1等)、共刺激分子(B7、CD40等)、补体受体(CR3、CR4、CR1等)、Fc受体(FcR等)、细胞因子受体(M-CSFR、IFN-α/βR、TNFR、IL-1R、IL-2R等)、LPS/LBP复合物受体CD14、模式识别受体(PRR)等。

      2.产生多种酶及分泌产物 单核吞噬细胞能产生各种溶酶体酶、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等Mφ(尤其是活化的Mφ)还能产生和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a、IFN-g、IFN-a、G-CSF、GM-CSF、TGF-b等)、补体成分(C1、C2、C3、C4、C5、B因子、D因子、P因子等)、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Ⅴ、Ⅶ、Ⅸ、Ⅹ和凝血酶原等)、反应性氮中间产物[一氧化氮(NO)等],以及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ACTH、内啡肽等活性产物二、生物学功能:(一)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Mφ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IgGFcR和补体受体将病原体等大颗粒抗原异物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phagosome),再与溶酶体(lysosome)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通过氧依赖和氧非依赖系统,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杀灭和消化病原体等异物;同时产生一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抗原肽段包括两个阶段:1、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及调理性受体与MHC分子结合,利用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于MФ表面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和清除(二)通过分泌炎性因子MIP-1α/β、IL-8、TNF-α、IFNα/β等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三)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四)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Mφ是一类重要的专职APC,可经吞噬、胞饮或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五)免疫调节:活化的MФ分泌IL-1β、TNF-α、IL-6等参与免疫调节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所发现,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APC,因其成熟细胞具有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一) 表面分子:1.目前尚没有鉴定出特异性标志但有数种DC相对特异性标志得到人们的公认和应用如:人DC的主要特征性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鼠DC的主要特征性标志为33D1和NLDC152.DC的其他表面分子:C3bR、TLR2、TLR4、TLR9及FcR,MHC-I/II类分子,CD80、CD863.DC还能分泌IL-1、IL-6、TNF-α等CK及趋化性CK,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二) 来源、组织分布与种类:1.来源 髓系来源的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C, MDC)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此类淋巴系来源的DC称为淋巴样DC(lymphoid DC, LDC)2.分布与命名 DC主要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根据分布部位不同,大致分为三类:(1)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主要包括并指状DC DC(interdigitating DC, IDC) 、边缘区DC、滤泡样DC DC(follicular DC, FDC)。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包括间质性DC(interstitial DC) 、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 ,是主要分布在某些非淋巴组织(如心、肺、肾、肝和胃肠道等组织)间质中的DC,属不成熟DC 3)体液中的DC:包括隐蔽细胞(veiled cell) 和血液中的DC (三)主要功能如下:1.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如下:(1)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的过程称为吞饮或胞饮(pinocytosis)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大分子物质首先被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经过内化并通过膜囊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3)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作用乃指细胞非特异性吞入较大颗粒或分子复合物(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过程2.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如分泌IL-2诱导或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分泌IL-10和TGF-β,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产生Ig。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