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35页烟台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根据《山东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烟台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强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发挥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主体合理有序融入到健康工作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医防协同,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需求牵引,平急结合优化完善平急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完善设施配备,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显著提高全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提质增效,兼顾均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完善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供给模式,加大中医技术和中药方法的使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优质资源区域均衡布局,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资源配置、服务水平差距,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表一“十四五”烟台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指标维度序α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目标指标性质床位配置1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097.50指导性2其中: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张)1.172.10指导性3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张)1.902.30指导性床位配置4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1.051.20指导性5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0.780.85指导性6每千人口康复病床位数(张)0.170.42指导性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0.424.50指导性人力资源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053.85指导性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54.05指导性10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360.54约束性11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1.874.00约束性12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0.550.62指导性13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5.48.5指导性体系融合14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90100指导性15设置中医馆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94100指导性16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科室的比例(%)-100指导性17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00指导性二、优化总体布局以“健康强市”建设为统领,以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强化卫生健康监督体系的保障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补短板、锻长板、堵漏洞、强弱项,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健康全过程的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一)床位配置1 .科学调整床位布局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张,其中公立医院4.4张左右按照公立医院床位15%的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床位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群众医疗需求较大的区域布局,推动城市、县域、镇村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发展每千人口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提高到3.5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张按照每千人口床位L8张为非公立医院预留发展空间各区市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合理确定床位数量,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房服务2 .优化床位结构适度控制治疗性床位增长,引导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妇幼、精神、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倾斜,优先支持中医类医疗机构扩大床位规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完善家庭病床服务内容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康复、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分别达到0.42张、0.85张3 .实施床位分类管理依据各区市现有卫生资源,综合考虑经济区域发展、床位资源质量、利用效率、人口聚集趋势、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实施床位分类管理,按照优化发展、平稳发展、促进发展等策略合理确定床位数量。
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床单位使用效率,控制医院平均住院日发挥芝果、莱山在市区核心圈带动作用,实施优化发展策略,优化床位资源,着重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优势品牌,建设学科高地,强化烟台毓璜顶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核心作用引进国际化高端医疗集团,提高国内、省内行业影响力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莱州市、牟平区,实施平稳发展策略,着重加强内涵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发挥区域带动作用,扩充优质医疗资源福山、蓬莱、龙口、招远、栖霞、莱阳、海阳、开发区、长岛等区市实施促进发展策略,适度扩大卫生资源规模,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补齐资源短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各区市结合当地实际,在强基层的基础上,参考全市指标,研究制定辖区内医院床位层级设置表二 2025年烟台市各区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发展策略区市2020年发展策略2025年增长量(比2020年)烟台市6.09-7.501.41芝果区11.27优化发展13.872.60莱山区5.80优化发展10.204.40莱州市7.18平稳发展8.501.32牟平区7.10平稳发展8.741.64福山区4.47促进发展5.591.12蓬莱区5.49促进发展6.861.37龙口市5.60促进发展7.001.40招远市4.63促进发展5.791.16栖霞市5.44促进发展6.801.36莱阳市5.37促进发展6.711.34海阳市4.50促进发展5.631.13开发区3.78促进发展4.660.88长岛综合试验区6.37促进发展7.841.47*注:各区市数据包含脏地省、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数(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参与部门: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二)人力配置1 .完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5人(其中中医类别0.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05人,每千人口执业药师(土)数达到0.54人医护比、床医比逐年提高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到2025年,床人(卫生人员)比为1:1.62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增长到6200人左右,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不低于8.6人原则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按照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1.66名的比例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70%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按照每万名人口1名的比例配备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均配备1-2名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合理配备120院前急救工作人员2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重点专(学)科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务院特贴专家,省泰山学者,突贡专家”三类综合领域领军人才和“齐鲁、市基层名医,国家省市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优秀骨干人才,疾控首席专家”三类专业领域领军人才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引育力度,叠加做强全系统人才发展群落效应和学科发展优势效应,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培优百名领军人才,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才队伍整体提升大力建设药师队伍,加强药师配备使用。
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卫生健康委,参与部门: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三)技术和设备配置1 .促进医疗技术发展应用加强临床重点专(学)科建设,打造专科知名品牌,强化重症、麻醉、影像、肿瘤、心脑血管、儿科、老年医学、精神等临床专(学)科建设积极创建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3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打造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 .优化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统筹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和布局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比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信息支撑平台建设,完善扩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清单,扎实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有效形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应用成效,推进检查检验和结果互认积极规划引入高层次医疗服务技术,围绕前沿医疗装备开展科技攻关3 .更新升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备根据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救治和信息化设施设备承担重大传染病救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加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CT、移动手术室、呼吸机、监护仪、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生命支持、急救、转运等类别设备配置,完善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验检测仪器配置。
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参与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四)信息数据资源配置按照国家、省的信息化建设功能指引、标准与规范,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烟台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持续提升卫生健康医疗数据质量,强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资源等核心数据库的管理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能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等能力建设,到2025年,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信息技术、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高效协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并提供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80%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四级以上,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90册(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参与部门:市财政局)三、完善体系建设(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 .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接收医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包括乡镇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