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49939.doc
29页文档教育的定义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当着一定的社会功能〔1〕广义的教育: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定义的出发点和根底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心理品质的开展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开展过程如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教育定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征为:1.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维,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2.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承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与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3.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象征性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7.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近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义务化,西方国家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逐渐从教育中别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教育容丰富化,增加自然科学知识的比重6.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总的来说,近代教育开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现代教育的特征1.培养全面开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化向纵深开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生产力对教育开展的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目的必须反映生产力的要求,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开展水平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教育事业开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开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开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开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培养什么样的人也与生产力的开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不培养劳动者,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如此必须承当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受生产力的开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的开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与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开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4.生产力的开展促进着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和变革生产力的开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容的开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是一样,如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实物、图片、实验、幻灯片、录音、路侠女、影视、电脑与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都是以生产力的开展为前提条件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2〕政治经济制度的开展变化也制约着教育的开展〔3〕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一定社会进展统治的工具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教育能够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总是利用他们掌握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教育,为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选择教育容,提出道德要求等,使教育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服务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1〕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也利用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上的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教育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一个社会里,让哪些人受教育,达到什么程度,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如何,都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结构、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局部教育容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容,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容教育管理体制更是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如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也是中央集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规准如此、意义与符号、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和制度规章等的复合体教育学上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1〕社会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中国:伦理型文化西方:知识型文化〔2〕政治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中国:官本位文化西方:神本位文化与人本位文化〔1〕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容构成〔2〕文化开展影响教育容开展〔3〕文化容倾向影响教育容的性质中国:重人伦关系,重德育西方:重实用知识,重智育文化观念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比拟一致的观点和信念〔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如创新与保守〔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如专制、等级与自由、平等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1〕文化传统影响着学校教育方法如背诵与探究、灌输与启发〔2〕文化传统影响着家庭教育导向如读书做官、望子成龙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教育能力;2.科学技术能够揭示教育对象的身心开展规律,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这种规律;3.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数量;4.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容、方法和手段。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从家庭转移到专职教师和学校手中,它发生于原始生产方式解体、物质财富丰富到某些人足以离开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之时第二次革命以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出现为前提,采用文字和书写作为与言传口授同样重要的教育手段第三次革命是普遍采用教科书作为教学的根本依据,发生于17、18 世纪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兴起时期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现代新型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大约始于20 世纪初,至今方兴未艾人口对教育开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开展规模;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开展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影响着教育质量间接影响: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着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开展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开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5.教育推进着政治化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开展和代际间的传接〔1〕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2〕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开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根本的文化有肯定性选择和定性选择之分教育的文化批判与选择是密切联系的,批判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地过程,但批判还具有改造的功能,是选择功能的深化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是指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展分析,做出肯定和否认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开展〔1〕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2〕学校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3〕信息高速公路;〔4〕互派留学生〔1〕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一批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2〕教育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进展文化创新活动四、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4.教育可以推进科学技术研究五、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品德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行业和职业结构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1〕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做远距离迁移;〔2〕文化教育兴旺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3〕教育本身就实现着人口的迁移人的身心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开展但是,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开展因素,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分类依据: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开展因素的多寡来分类〔1〕单因素论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开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人的开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与在此影响下逐步开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开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分类依据: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动因是源于还是源于外〔1〕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开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在需要,身心开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可见,发论过分强调人的开展动因由人的在因素起决定作用,无视外部因素和人的能动性代表人物与思想: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格赛尔的成熟论〔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孟子的性善论等〔2〕外铄论人的开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者都强调外部力量的意义,故一般都看重教育的价值,外铄论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代表人物与思想:洛克的白板说;爱尔维修、狄德罗的教育万能论;华生;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