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校友计算机科学家张景中院士.doc
9页北大校友计算机科学家张景中院士北大校友计算机科学家张景中院士日期: 2007-03-02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本网编辑部 张景中 河南省汝南县人195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机科学家、 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博士生 指导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中 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91 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 优秀教师”等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院士主要从事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其主要 贡献是:(一)提出了面积解题方法,并用之于机器证明的研究,使几何定理可读证 明的自动生成这个多年来进展甚小的难题得到突破二)创立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 可读证明的原理和算法,这项成果被权威学者认为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一样处理 几何工作的“里程碑”三)创立定理机器证明的数值并行方法的原理和算法 (四)对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创立了含参结式法,升列组 的 WR 分解算法,彻底解决了可约升列相对分解问题五)创立了教育数学的思想和 方法自 1980 年以来,张院士发表学术论著共 150 多篇(册),还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和通俗读物,1990 年被中国科普协会审定为建国以来贡献突出的科普作家之一,1994 年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为十大金作家之一。
作品《教育数学丛书》1995 年获“第 九届中国图书奖”和“第一届全国数学教育图书一等奖”作品《数学家的眼光》 1996 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2002 年获广州市首届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作品《院士数学讲座》2003 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一等奖作品 《院士数学讲座专辑(3 册)》一书 2003 年 5 月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 图书类一等奖,2003 年 12 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院士数学讲座:帮你学数学》一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 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奖”近年来,张景中院士所承担的国家 973 项目及省、市、学校的科研项目十多项,总 经费为四百多万元成果《安全、节能、低噪声的木工电磁振动刨床和木材的电磁振 动刨削工艺》1982 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成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理论与算法新进展》 1995 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主 持开发的软件《Z+Z 智能教育平台》2000 年获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其中的“平 面几何”、“解析几何” 2000 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人民教育电 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3 年被编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并向全国发 行所主持开发的“智能教育平台--小学生版”2002 年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 大奖赛一等奖在教学方面,1996 年,张景中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创建了广州大学(原广州师 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并任该点硕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1997 年“学科教学 论(数学)”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广州市重点学科1998 创办了软件所信息与计算科 学本科试点班,近年来,培养了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几十人2002 年在广州大学 的支持下,创立了广州景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多年来,张景中院士带领软件所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 道路,为教学、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的成功创出了一条新路 编辑:尧华张景中院士做客张景中院士做客“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名家讲坛名家讲坛发布时间:2010-6-27 9:38:00 浏览量:1510 【字体:大 中 小】 应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宏教授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于 6 月 11 日下午访问北大,并莅临北京大学“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名家讲坛,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自动推理与教育信息技术”的精彩报告。
90 余名北大师生参加了讲座张景中教授是我国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长期从事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他创立了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原理和算法,这项成果被权威学者认为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一样处理几何工作的“里程碑”张院士还创立了教育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和通俗读物,曾获得“第九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在长达 2 个小时的报告中,张院士从通俗易懂的事例入手,用简洁、明练的话语将其创立的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原理和算法娓娓道来,并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采用计算机如何进行几何工作的处理,同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展示了当前取得的成效报告期间,前来听讲的老师与学生被张院士朴实而又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大家都为张院士的理论及实践工作叹服张院士演讲深入浅出、阐释清晰明确,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对于学生们的提问,张院士给出了准确、睿智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及体会,为在场的师生答疑解惑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的学生,张院士以自己的读书时的亲身经历为例,恳切希望北大学子把国家需要作为个人事业最重要的部分,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事业建设中来。
他勉励广大学子安下心来,避免浮躁情绪,从小事做起,勤奋努力,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报告结束后,张院士参观了信息学院软件研究所及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图 1 张景中院士在学术报告过程中图 2. 梅宏院长向张景中院士颁发“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特邀主讲证书广州大学广州大学 张景中:与数为张景中:与数为““伴伴”” 探寻数学之美探寻数学之美时间:2013-01-31 10:16来源:未知 作者:罗贵 点击: 6 次 张景中 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 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9 年后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任职,1986 年到中 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作,1995 年调入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 工作,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张景中 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 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9 年后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任职,1986 年到中国 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作,1995 年调入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 工作,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等,现任广州大学教授,计算机 教育软件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长 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研究,在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 系统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创立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原理 和算法,该项成果被权威学者认为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一样处理几何工作 的“里程碑”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图书奖 等多个奖项1991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与数学“相伴”,是张景中院士的一个写照从当初来到未名湖畔,在北 大数学专业求学,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到文革时期坚持研究,把破解难题作 为自己的目标与动力;再到走上大学讲坛,开启教育数学领域,诲人不倦,他 都是潜心于数学的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符号,一个个公式,一个个图形中,去 探寻、发现数学之美聚于“未名湖”,迷上数学研究张景中出生在河南省汝南县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54 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同年 9 月,他从河南的一个县城汝南,来到了未名湖畔,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 世纪在数学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当时的北大数学力学系拥有程民德、江泽涵、周培源等名师,很重视基础课程 同时,各门课程也安排得很合理,学生有充分时间阅读、思考和讨论。
张景中 回忆了这么一段经历:那时《数学学报》发表了一个有误的例子,试图补救 他想出了补救的方法,并与同学杨路一起给出了论证北大数学力学系讲授微 积分的程民德教授对学生的研究很是赞赏,特意安排了一次学生科学报告会, 让他们讲解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后来发表在武汉《数学通讯》杂志上,也成为 他和杨路多年在数学领域合作研究的一个开始好景不长,一场政治运动迎面降临1957 年,张景中被划为右派,随后被开除 学籍,到农场劳动同窗好友杨路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张景中白天的劳动紧 张而又沉重,晚上还要开会但无论多忙,随身总是带几本书,那时,他最常 翻看的就是《数论基础》在此期间,他与杨路常常通信,交流对数学问题的 思考,异地联袂攻关,攻克了“逐段单调连续函数迭代根存在性”这一数学难 题,成果在《数学学报》发表后,引起国内数学界的关注和后续研究他们探 索的几何算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文集引 用近 400 篇次,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了 100 多篇次走上大学讲坛,迎来事业的“春天”文革十年,对于张景中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1966 年 8 月,他随集体被 调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成为了那里组成的一个工程支队中的一员,任务是 修一条从库尔勒到若羌的公路,全长四百公里。
那时,每天的工作是挖土、抬 土、浇灌水泥、制砖、建桥铺路,劳动之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开会和读“红宝书”;因为是“五类分子”,星期天还要加班劳动,打扫厕所、砍柴, 他再也没时间看数学了直到 1974 年 4 月,张景中到了位于库尔勒地区焉耆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1 团子女中学担任老师,为初二年级学生讲平面几何,这才 又再度接触数学1978 年,张景中迎来了数学研究的春天中国科技大学的领导寻访到他的下落, 邀请他和杨路参加学术交流这两位历尽磨难的挚友,20 年来第一次在大学校 园里相会12 月,张景中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任教,为数学系、少年班讲授微积 分在中科大工作的 6 年中,为了克服微积分学入门的难点,张景中提出了非 ε 语言的极限定义方法,以及连续归纳法20 世纪 80 年代,张景中和杨路同时被调到中科院成都数理科学研究室,同时被 聘为中科院研究员,分别任研究室正、副主任他的学术研究逐渐转入机器证 明的新领域20 世纪 90 年代,他在美国维奇塔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出版以消点 法为主题的英文专著《几何中的机器证明》,收集近 500 条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可读证明的几何定理这项工作得到自动推理领域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好评,被 称为“是计算机发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之路上的里程碑”,被美国科学基金委 员会组织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肯定为“近年来自动推理的几个重要进展之一”。
不久,基于杨路的想法,张景中等人又把消点法用于非欧几何,在计算机上生 成一批非欧几何新定理的可读证明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前推搜索的逻辑方 法,使这一方法达到实用阶段成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理论与算法新进展》 在 1995 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致力创新,创立教育数学理论体系1996 年起,张景中的主要兴趣转向数学教育和智能教育软件的研究当时,他 来到广州师范学院(现广州大学),作为学科带头人创建了教育软件研究所; 1998 年,他又在该校创办了软件所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试点班,近年来已先后 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几十人张景中院士不仅提出并倡导教育数学理论,探索教育数学的规律,而且积极开 展教育数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创立了教育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早在 1974 年, 张景中在新疆巴州 21 团子弟中学讲授平面几何时,就萌生了改革数学教育的想 法在中国科技大学 6 年的从教生涯中,他的这种想法愈来愈强烈:觉得应当 改造现有数学教育方法中与教育规律不相适应的部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他找到了实现理想的平台???从计算机辅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