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ocx
12页主要内容々规范》修订背景々规范》亮点与特点三、《规范》的作用影响四、《规范》主要修订内容五、执行《规范》注意事项一、《规范》修订背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越来越重,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原规范的标准与路面设计指标不够协调交通运输部三轮次、长达10年的的技术攻关,建立新一代路基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标准 近十年来,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技术方面,发展新的技术,积累工程经验 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启动《规范》修订二、《规范》亮点、特点亮点1:首次实现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国内外结构与设计指标展例答演青层底驾技应为yd r基层底可拉威力• ?上路茶原规范存在问题厚潮育星:隈制穹拉鹿变>2Qrrn底基层篇基路基设计、施工检验与路面设计指标不一致路基设计指标:CBR施工检验指标:压实度路面设计指标:回弹模量;施工检验:弯沉值CBR®-表征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能,密实度-反映路基的密实状态路基设计状态与施工检验验收状态、道路服役状态不一致设计状态:最不利季节,设计难以确定路基湿度和强度施工验收状态:最佳含水率服役状态:平衡湿度状态尚未充分考虑与交通荷载等级、道路服环境条件;尚未充分考虑路基土长期性能演化。
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强,强度设计难以指导填料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不协调,难以回答服役时间新规范统一路基设计状态、施工状态和道路服役使用状态,理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状态:服役期路基处于平衡湿度状态,即设计状态与使用状态一致施工状态:标准湿度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路基设计控制:动态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压应变为验收指标施工过程控制:填料类型符合设计要求,以含水率、压实度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路基交工控制:检测路床顶面的动态弯沉或回弹模量值,检测方法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贝克曼梁弯沉检测建立了基于路基长期性能演化规律、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的设计指标体系,实现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亮点2:更新理念,以功能等级确定指标标准首先根据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交通等级;根据交通等级,确定路基性能的技术指标或参数;以指标为目标,确定路基结构与材料设计方案强化排水、防护功能设计,兼顾绿色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了公路路基的长期性能,保证路基在各种环境因素和汽车荷载作用影响下的长期性能满足要求!亮点3:基于原规范补充新内容,建立了内容完整的公路路基设计体系1977年《公路工程设计准则》;第 1次制定(JTJ013-86) , 1985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编制;第 2次(JTJ013-95);第3次(JTG D30-2004 ;本次是第4次修订。
三十年发展,建立了内容完整的路基设计规范体系修订了路床厚度范围;补充完善路基设计指标、控制标准与指标预估方法;补充了低路堤设计要求;新增了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补充完善了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控制标准; 新增季节冻土路基,补充完善十八类特殊路基性能评价与控制标准、病害防治技术措施等JTG*P年A LC共和国行业标Hl:JT«;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把丛 ifkH金c 输r Iky id llirf %]如口3肥.2ais-o0-is 夏带2O1S-0S-01 x・中华人陵共和国密辿话输部 1市亮点4: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推广绿色轻型支护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增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新增低路堤,修订利用软质岩石及特殊土填筑路基的技术控制措施;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和石笼式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亮点5: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为依据,并与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根据公路的特点,充分吸收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等)的先进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试验方法等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实现了与国际主流的先进设计方法和标准的接轨,搭建了国际技术交流新的平台。
亮点6:实用性强,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新规范着重于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与指标参数、结构构造与材料要求、主要工程技术措施等;规定设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参数测试条件、指标标准的取值原则;严格界定各种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与使用范围等三、《规范》作用影响新规范遵循"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显著的提高了公路路基长期性能,提升了公路路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公路路基运营安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规范》修订主要内容1 .进一步强调路基方案综合比选路基设计总要求:1.0.5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推基方案类型:路基线位,高度;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两个层次的方案比选:第一层次是结合路线方案的工程建设方案比选,包括线位、路基高度、高填深挖路基与桥隧方案的比选;第二层次是路基处理方案的比选,包括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方案路基高度是公路设计中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高的路堤方案优点:路床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路基长期性能较稳定;缺点:占地较多、工程造价较高,易产生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问题。
低路堤方案一一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优点:节约土地,对环境影响小,缺点:气候环境、地下水将对路床性能影响大,易导致路床承载能力不足,引发路基路面病害注意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适用条件、配套工程建设进行不同路基高度及填筑方案的综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路基高度及其填筑方案2 .路基结构设计指标与标准(1)路基结构性能影响因素■■ H **水汽移动由地下水汽车荷载作用:荷载越大,路基工作区深度大,对路基结构损伤;气候环境:降雨(雪),蒸发,冻结、融化;水作用: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气态水;路面结构性状:路面结构类型、厚度、结构完好状态,平整度;(2)典型气候条件下的路基湿度状态w HUB-=.■>--'三二--去二 的 央静瑞等黏土路基整体湿度状态降雨入渗对湿度的影响潮湿多雨地区:(1) EMC高出OMC 2〜8%高水位、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入渗是主因;(2)边坡和土路肩入渗横向迁移在路床可达 3m以上有无覆盖(路面类型)对湿度的影响里量就(叠典 . .三■■JD £ ・■ I 皿 Xi 19 H U H Of U; U ZLSI 口 J;:/ If <0 U Iff U干旱少雨地区:(1)有铺面覆盖的路基存在着明显的湿度积聚现象;(2)平衡湿度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小于最佳含水率。
3)干湿循环对路基性能的影响工况试验条件为 K=96% EMC=18%TMC=2%即含水率变化幅度为 4%最佳含水率OM增大至平衡含水率EMCH间,回弹模量降低约21〜32%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区深度(m)轴载与轴型确定标准“ zzl 1路基在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应低于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的有关规定路基平衡湿度:公路建成后,路基在气候环境因素作用下,湿度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此时湿度为平衡湿度公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交通等级极重、特重中等、重轻交通回弹模量(MPa8060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送审稿)交通等级极重特重中等、重轻交通回弹模量(MPa1209060402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公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4):咨=1力 xlO~^4~ 0 旷口”Zee z ——路基顶面容许压应变(106)度一一可靠度指标,高速公路取 1.65, 一级公路1.25,二级公路1.04.3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o=KS • K” • Kr E>[Ec]日一一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o] 一—路基回弹模量标准值mr--标准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下路基回弹模量值( MPa ,Ks——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湿度(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 K,——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彳^下路基土强度衰减系数 ,试验确定干湿循环弓M度衰减系数可取 0.7〜0.95冻融循环折减系数可取0.7〜0.9路床处理措施提高路床填料强度:换填粗粒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控制路床湿度:设置排水垫层、毛细水隔离层、排水渗沟等改善路床温度场:季节性冻土区:设置防冻垫层、保温层;降低路基顶面应力水平:优化路基路面结构3 .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设计控制1)路基高边坡高度控制的必要性高路堤指边坡填土高度大于20mW路堤;陡坡路堤指地面斜坡陡于1: 2.5的路堤;深路堑指挖方边坡高度大于 30ml勺路堑通车后的路基破坏直接威胁到高速公路营运安全节约耕地沿沟谷地带纵向分布高路堤,虽然设置了路堤挡墙,但还是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将影响当地人民生活与农业生产深谷地带修建高架桥,节约了耕地,又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使得公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