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doc
51页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一•光学谐振腔结构与稳定性激光是在光学谐振腔中产生的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使光在腔内来回反射多次以增长激活介质作用的工作长度,提高腔内的光能密度显而易见的是,不垂直于反射镜表面的傍轴光线经过有限次的反射就会投射到平面镜的通光口径之外,而使得激活介质作用的工作长度只得到很有限的增长所以,光线能够在谐振腔中反射的次数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能够使腔中任一束傍轴光线经过任意多次往返传播而不逸出腔外的谐振腔能够使激光器稳定地发出激光,这种谐振腔叫做稳定腔,反之称为不稳定腔我们讨论光学谐振腔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1. 共轴球面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光学谐振腔都是由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块反射镜组成的无论是平面镜还是球面镜,无论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都可以用“共轴球面”的模型来表示因为只要把两个反射镜的球心连线作为光轴,整个系统总是轴对称的,两个反射面可以看成是“共轴球面”平面镜是半径为无穷大的球面镜如果其中一块是平面镜,可以用通过另一块球面镜球心与平面镜垂直的直线作为光轴平行平面腔的光轴则可以是与平面镜垂直的任一直线当然两个平面镜不平行不能产生谐振,不在讨论之列图(2-1)共轴球面腔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共轴球面腔的结构可以用三个参数来表示:两个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R2,和腔长即与光轴相交的反射镜面上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L。
如果规定凹面镜的曲率半径为正,凸面镜的曲率半径为负,可以证明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是0€1-土]R1丿R2丿€12-1)上式左边成立的条件等价于„1--Ll和„1-RR2丿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这就要求两镜面的曲率半径为正时必须同时大于腔长或同时小于腔长如果镜面的曲率半径同时为负,尽管上式左边成立,右边的不等式却不成立如果镜面的曲率半径一正一负,则需要具体讨论2. 共轴球面腔的稳定图及其分类为了直观起见,常用稳定图来表示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条件首先定义两个参数1-g21-##共轴球面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2-1)式可改写为1即当(2-2)式成立时为稳定腔;当2g-g€0或g-g'11212时为非稳腔;当g-g二012或g-g二1120€耳•g2€12-2)2-3)2-4)#1图(2-2)稳定腔图时为临界腔以g]为横轴,g2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g]g2=l的两条双曲线由g]、轴和g1g2=1的两条双曲线可以区分出(2-2)式一(2-4)式所限定的区域,如图(2-2)所示图中没有斜线的部分是谐振腔的稳定工作区,其中包括坐标原点图中画有斜线的阴影区为不稳定区,在稳定区和非稳区的边界上是临界区对工作在临界区的腔,只有某些特定的光线才能在腔内往返而不逸出腔外。
1T令口了®910n!21314利用稳定条件可将球面腔进一步分类如下:1稳定腔(1) 双凹稳定腔由两个凹面镜组成其中,R]>L,R2>L的腔对应图中1区;R1
这时,g]VO,g2V0,g1g2=1,它对应图中第三象限的g1g2=1的双曲线特别,在R1=R2=R=L/2,g1=g2=-1时,为对称共心腔,它对应图中B点如果R1和R2异号,且R2+R2=L,公共中心在腔外,称为虚共心腔由于g1>0,g2>0,g1g2=1,它对应图中第一象限的g1g2=1的双曲线3) 半共心腔由一个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组成凹面镜半径R=L,因而,g1=1,g2=0,它对应图中C点和D点实共心腔内有一个光束会聚点,会引起工作物质的破坏;半共心腔的光束会聚点在平面镜上,会引起反射镜的破坏因此,有实际价值的临界腔只有平行平面腔和虚共心腔3.非稳腔对应图中阴影部分的光学谐振腔都是非稳腔非稳腔,因其对光的几何损耗大,不宜用于中小功率的激光器但对于增益系数G大的固体激光器,也可用非稳定腔产生激光,其优点是可以连续地改变输出光的功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能使光的准直性、均匀性比较好区分稳定腔与非稳腔在制造和使用激光器时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在稳定腔内傍轴光线能往返传播任意多次而不逸出腔外,因此这种腔对光的几何损耗(指因反射而引起的损耗)极小,一般中小功率的气体激光器(由于增益系数G小)常用稳定腔,它的优点是容易产生激光。
以下将会看到,整个激光稳定腔的模式理论是建立在对称共焦腔的基础上的,因此,对称共焦腔是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稳定腔3. 稳定图的应用有了稳定图,选取光学谐振腔的腔长或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就方便多了,现举例如下:(1)要制作一个腔长为L的对称稳定腔,反射镜曲率半径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在稳定图中,对称腔对应于区域1、2中连接A、B两点的线段AB,如图(2-2)由AB线段所对应的坐标值范围立即就可找到曲率半径的范围是:L/2€RVg,最大曲率半径可以取R1=R2,g,这是平行平面腔,最小取R1=R2=L/2,即共心腔2) 给定稳定腔的一块反射镜,要选配另一块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其取值范围如何确定?根据已有反射镜的数据,例如R1=2L,求出g1=l-L/R1=0.5,在稳定图g1轴上找出相应的C点,如图(2-3a),过C点作一直线平行于g2轴,此直线落在稳定区域内的线段CD就是所要求的另一块反射镜曲率半径的取值范围,由CD上任一点所对应的R2值都能与已有的反射镜配成稳定腔,R2可用凹面镜,也可用凸面镜,若用凹面镜,则取值范围为:L€R2Vg,若用凸面镜,取值范围为一gVR2€-L3) 如果已有两块反射镜,曲率半径分别为R「R2,欲用它们组成稳定腔,腔长范围如何确定?由已知的曲率半径求出k=R2/R1,代入g「g2的表达式中,找出g「g2的方程,从而找出腔长的取值范围。
例如,k=2,有.L.Lg=1-=1-2RkR211=k(k-1+叩=111kg1+-=°笨+0.5#这是斜率为0.5、截距为0.5的直线方程,此直线落在稳定区中的线段为AE、DF,如图(2-3b)图2-3(b)中的线段中的AE线段对应的腔长取值范围为0VL€R1,图2-3(b)中的线段DF对应的腔长取值范围为2R1€L€3R]图(2-3b)稳定图示解法二图(2-3a)稳定图示解法一.速率方程组与粒子数反转有了光学谐振腔,在其中充以激光工作物质,并在外界激励源作用下,将下能级的粒子抽运到上能级,使激光上下能级之间产生粒子数反转,激光器就可以工作首先讨论激活介质中抽运、自发辐射、受激辐射与受激吸收同时发生的物理模型,建立描述这个物理过程的速率方程组,然后再根据速率方程组讨论介质中形成粒子数密度反转的条件以及在粒子数密度反转状态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 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实现上下能级之间粒子数反转产生激光的绝大多数物理机制可以归结为两种,即所谓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三能级系统中参与激光产生过程的有三个能级,如1960年发明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就是用的三能级系统(图(2-4a))产生激光的下能级斗是基态能级,激光的上能级E2是亚稳态能级,e3为抽运高能级。
e3实际上常常不是单一的能级,而是代表比e2高的一些激发态能级在激励源作用下,下能级的粒子被抽运到e3能级e3能级上粒子寿命很短,会通过非辐射跃迁转移到亚稳态的激光上能级e2上处于能级e2上的粒子比较稳定,寿命较长当下能级斗的粒子多于一半被抽运到上能级E2后,就在E2、E1之间产生粒子数反转分布三能级系统的主要特征是激光的下能级为基态,通常情况下,基态是充满粒子的而且在激光的发光过程中,下能级的粒子数一直保有着相当的数量四能级系统(图(2-4b))中产生激光的下能级E1不是基态能级,粒子抽运是从比下能级E1更低的基态能级E0上进行的粒子抽运到吸收带E3上以后,同样由于非辐射跃迁转移到亚稳态的激光上能级E2上激光的下能级E1是个激发态能级,在常温下基本是空的,粒子在能级E]的寿命极短,很容易在E2、E1之间产生粒子数反转分布因此,四能级系统所需要的激励能量要比三能级系统小得多,产生激光比三能级系统容易得多常用的氦氖激光器和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器的发光机制就是四能级系统.(a)三能级系统E2E】(b)U1能级系统(图(2-4b))四能级系统示意图(图(2-4a))二能级系统示意图2. 速率方程组考虑到大多数激光工作物质是四能级系统,以四能级系统为例来建立速率方程组,三能级系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图(2-5)为简化了的四能级系统的能级图E2、E1分别为激光上、下能级,E0为基态设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密度分别为n2>n1,基态的粒子数密度为n0,n为单位体积内增益介质的总粒子数,在谐振腔中传播的单色光能密度为€当激励能源开始工作后,它以速率R2把粒子由基态E0抽运到E2能级上,使E2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以R2速率增加同时它也以速率R1把粒子由基态E0抽运到E1能级上对E1能级的抽运是不希望却又无法完全避免的由于激发态粒子的寿命有限,e2能级上的粒子将通过受激辐射、自发辐射等方式不断地离开,使E2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减少考虑到介质的线型函数远比传播着的光能密度为€的单色受激辐射光的线宽要宽,e2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的减小速率可表示为表示为nx[A,B€f(v)](A二A,A)同时E,能级上的粒子通过吸收跃迁又使E2能级上22212212012(2-5a)的粒子数密度n,xB12^„)的速率增加因此,总起来,E2能级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数密度的增加可以由如下方程表示=R-nA-(nB-nB)pf(„)dt222221112图(2-5)简化的四能级图另一方面,E]能级上的粒子也将通过受激跃迁、自发辐射等方式不断地离开斗能级,使E.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以速率以速率nA+nBpf(v)(A,A)减少,同时,E2能1111121102级的受激辐射、自发辐射等又使E1能级上的粒子数以n2A21+n2B21^v)的速率增加。
总起来,单位时间内E1能级上粒子数密度的增加可由下式表示dn“1,R+nA一nA+(nB一nB)pf(v)(2—5b)dt122111221112而总的粒子数为各能级上粒子数之和n,n+n+n(2—5c)012上述三个方程组成描述各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速率方程组,它是个微分方程组由这个方程组出发,原则上可以计算出任何时刻各个能级上的粒子数量,因而可以用来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