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人、幸福的社会.pdf
3页幸福的人,幸福的社会幸福的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 “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 ” 幸福,首先来自于心态法国哲学家阿兰指出, “ 一连串情绪活动就造成不幸 ” 幸福感,其实是一种心理感悟幸福社会强调、关注个人整体的心理感受 1980 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 · 迪纳设计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只有 5 个简单的问题,就被广泛运用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这五个问题是:①我对生活感到满意;②我的生活条件非常好;③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生活接近我想过的生活;④迄今为止我已经得到我生活中想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⑤如果生活可以重新来过,我几乎什么都不想改变通过给每道题打分( 1-7 分),可以测得幸福程度如果得分在 26 分以上,说明非常幸福;如果得分在 15 分以下则说明生活不满意、不幸福 “ 幸福社会 ” 与 “ 美好社会 ” 不同,前者更注重内里本质,注重公民的内心感受,后者关注的是外在形象内心感受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其对政府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建设幸福社会必须关注大众心理,避免社会情绪化社会情绪化会妨碍和谐,带来社会的不满加剧,甚至导致社会动荡与群体的不幸。
日本福岛核电站引发的中国购盐恐慌,足以让人们深刻反思保持社会理性心态的可贵幸福,其次来自于比较这种比较既有自身的下意识的纵向比较,同时也有与他人的指向明确的横向比较建设幸福社会,必须科学引导公民去进行理性的比较,既要与外国社会(外部)比,也要与本国社会(内部)比;既要比经济发展,也要比社会稳定;既要比名义收入,也要比内在实惠正确比较,致富思源,不至于 “ 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筷子骂娘 ” 幸福,第三来自于排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气象万千,不爽与郁闷、憋屈与屈辱、丧气与沮丧、愤懑与愤怒 ……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幸福,必须畅通排遣与宣泄的渠道建设幸福社会,应当创造机会,允许并鼓励公民自由表达情感,摒弃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的历史糟粕幸福的社会“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 ” 幸福社会离不开幸福个人离开个体的幸福奢谈群体的幸福,不是无知就是伪善,甚或是一种狡黠幸福的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重心在公民当然,幸福社会一俟形成,即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幸福社会的第一特性是丰裕性 “ 幸福是多方面的, 不过一个合适的起点是衡量物质幸福, 即生活水平 ”基本的生活保障当然是获得幸福感的底线。
民以食为天,幸福社会首先要解决好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建立覆盖全体居民、向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安格斯 · 迪顿认为,生活满意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几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生活无虞,解决了温饱,迈入了小康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 “ 丰裕的贫困 ” 与 “ 过度的丰裕 ” 这两大突出问题前者即时冲击人类幸福,后者长远威胁人类幸福一个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不能是少数富人雄踞顶端的洋葱型社会 因为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是举世的通则在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看来,对社会幸福感而言,既来自民生改善的真实感念,更来自公平正义的心理平衡; “ 驾驭资本 ” 与 “ 控制权力 ” 一样, 对当代中国构建幸福社会都是十分要紧的事情 “ 可续性对确定未来的世代能否至少保持当前幸福水平这一问题构成挑战 ” 对个人而言, 纵欲和及时行乐是一种伪幸福,诚如西方圣哲所言: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对社会而言,同样如此追求 “ 过度的丰裕 ”无非是使人沦为物的奴隶,产生人本的异化这就是心理学所揭示的 “ 物质饱厌现象 ” 。
物质主义是快乐的鸦片,要想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必须从物欲的泥沼中走出来追求精神的快乐,能获得更恒久、更稳定的幸福感中国要构建幸福社会,必须找到一种发展的新方式、消费的新模式幸福社会的第二特性是安定性政府要能够保境安民,除暴安良既不能有外患,也不能有内忧;既不能有强掳明火执仗的烧杀抢掠,也不能有 “ 世界警察 ” 、 “ 民主 ” 蛊惑下的街头暴动安定性,应该说是幸福社会的首要特性社会和谐,民众幸福安居而乐业,乐时世幸福感的第一要义是安全感只有社会稳定,公民才有安全感,进而也才有幸福感无论世易时移,历览治乱兴衰,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 “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 “ 家和万事兴 ” , “ 和睦人家幸福长 ” ,国亦然也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动乱,把国家引入歧途、给人民酿就悲剧稳定犹如空气,平时不在意、不上心,但却不能有稍稍的稀薄、须臾的稀释身在福中,我们应该 “ 惜福 ” ,珍惜和谐稳定的局面;更需要 “ 造福 ” ,力倡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 “ 享福 ” 当然,我们在营造安定、维护安定、巩固安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绝对稳定与相对稳定的关系,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绝对的相安无事、平安无事是没有的,或者说不是常态。
正像不能 “ 被和谐 ” 一样,也不能 “ 被安定 ” 幸福只能建筑在真实安定、总体安定的基础上幸福社会的第三特性是包容性公民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有免除恐惧的自由,不管这种恐惧是来自少数人的专制,还是多数人的暴政 “ 包容 ” 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与气度,有两层含义:一是包涵;二是容纳不求整齐划一,但求共享共处包容,关键是包涵弱点,容纳不同点对贫穷者友善,对残疾者友善,对 “ 非我族类(另类) ” 者友善这个饱含包容性的幸福社会,人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不同(民族)文明相互激荡、共同繁荣;社会价值多元、兼容并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尊重多样性,让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富裕程度的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同健全(身体的与心智的)程度的人都活得有尊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温总理看来,就是 “ 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个人都完全平等 ” ,就是 “ 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 ” ,就是 “ 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 ,就是 “ 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 ,就是 “ 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 构建幸福社会,政府重在提供自由而宽松的环境,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断创造良好的条件。
她永远也不能代替公民去感悟幸福幸福社会的第四特性是闲适性悠闲的生活,必然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一种有着强烈幸福感的生活幸福感强的国家有两类,但都与闲适相连一类是传统的,以不丹为代表,环境原生态,物质享受期望值不高,生活节奏缓慢;一类是现代的,以丹麦为代表,环境保护好,物质享受高度满足,生活舒适惬意不丹率先提出了 “ 幸福指数 ” ( GNH ,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又译 “ 国民幸福总值 ” ) 这一重要概念 数十年来, 虽然其人均 GDP 仅为 800 多美元, 但国民总体幸福感较强丹麦拥有发达的经济与令人艳羡的福利待遇,且 “ 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 ” 名列第一,民主政治成熟,社会安全感强,生活方式轻松温家宝总理对快乐的理解,引用的是艾青的诗: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这让我不由想起一首爱情诗中的几句:低头轻声地呼唤,你是我手中的一片落叶,给了我整个季节!这些让人充满遐想、浮想联翩的诗文,是自然的馈赠幸福需要自然,简单得只需迈开你的双脚现代人非常需要湖面泛舟与郊野远足,因为它能够平添无穷的安闲在 E.E.Cummings 看来,大海更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 不管如何迷失自我,我们总能到大海寻回 ” 。
科技提高了速度,反而加剧了烦躁,当下的普遍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有片刻的等待急的心态带来了什么?克尔凯郭尔说, “ 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总之,构建幸福社会,应当为人们创造足够的闲暇、闲适与闲逸引子】 2010 年, “ 幸福 ” 开始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是年初,无锡在全市开展建设 “ 幸福市(县)区 ”活动从闻名遐迩的 “ 华西村幸福之路 ” ,到备受瞩目的 “ 幸福江阴 ” ,无锡的幸福社会建设进入到先进引领、由点到面、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是年底,广东率先在其 “ 十二五 ” 规划中明确建设 “ 幸福广东 ” 的目标,江苏盐城市亭湖区也适时将 “ 幸福亭湖 ” 的理念确定为公共政策取向幸福社会的建设,犹如扑面清风,吹拂神州大地理论聚焦朱月潭(责任编辑: Newsho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