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论文.docx
8页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论文 一、引言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2. 6亿减少到1997年0. 5亿按照2011年的贫困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我国目前还有1. 25亿的农村贫困人口,这些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3. 400}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研究局陈少华博士认为,按照2005年的购买力折算,中国新的贫困标准相当于每天1. 8美元,接近中低收入国家贫困线的中位线农村贫困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维持家庭基本的温饱问题,因此,政府如何减少贫困,如何让更多的贫困人群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收益是我国政府而临的重要课题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也会逐渐增长,从而实现贫困人口的减少之后,随着对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Ravallion ( 2004)提出了与之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对于贫困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收入分配对减少贫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着这些贫困问题国外学者尝试着从消除不平等和贫困方面提供了政策上的措施,但是,很少有学者将农村公共财政支出与贫困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的公共支出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贫困缓解发挥着重要作用Fan(2002)利用1970-1997年之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政府不同类型的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在农业科研、灌溉、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投资均对农业生产率以及农村扶贫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政府的不同财政投入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川 林伯强(2005)同样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的方法估计了公共投资对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类(研发、灌溉、公路、教育、电力、)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地区不均等的边际效应在各地区和各时期差别很大此外,杨颖(2011)根据2002-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项支出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度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的作用,而很少以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为视角,看待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及贫困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影响,考察不同财政支出的贡献率,从而调整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向与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率,更好地促进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减贫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计了各类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各类公共财政支出的边际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育和卫生支出对农村的绝对和相对贫困的扶贫效果显著,同时对农业生产、非农及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与吴睿(2012)和陈迎春(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月;支农支出和农村基础建设支出的扶贫效果均表现出显著负影响,说明我国支农支出和基础建设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及缺乏管理监督导致了这一结果;农业科技三项支出的扶贫效果显著,但是,科技投入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科技三项支出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显著,而专项扶贫基金只对绝对贫困的效果显著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扶贫专项基金的效率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同时,应该注重基金的结构及投入效率支农支出中用于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占据着财政支农支出的20%左右,这部分资金是用于农业事业部门相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并不能直接给农民带来实际的收益,同时,支农支出由于缺乏监督管理,挤占和挪用现象突出,因此,相应减少各项农业事业费用支出,增加农业生产支出及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支出,并构建支农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支农支出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进而进一步优化支农支出结构。
从扶贫专项基金的扶贫效率来说,以工代贩和政府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及相对贫困的扶贫效果欠佳,因此,实现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真正需要扶贫的地区,要优化扶贫专项基金的支出结构,可以尝试将这部分资金投放到教育领域,同时,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最终提高扶贫基金的使用效率 (二)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 政府增加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贫困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是贫困农民得以脱贫的重要途径农业科研技术可以通过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实现农民的增收,所以,农业科研技术不仅回报率高,而且在减少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因此,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对农民脱贫具有推动作用,例如,1953-1997年大量建设的灌溉设施缓解了很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耕地灌溉率很高,没必要进一步大规模投资建设灌溉设施,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加大农村教育和卫生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教育和卫生的投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设施中,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有利于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农业增收。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教育和卫生支出对农村扶贫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投资,同时,要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投资,特别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门诊服务补贴,使得农民享受初级医疗卫生服务,预防农民大病致贫第二篇: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论文 2500字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需要各类资本的配置,而随着科学理念的不断提出,对于资源的需求也从一般有形的物质资本转变一些无形的资本即如人力资本、人脉资本以及市场资本等等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市场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度却从未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而研究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分析运用 虽然农村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其对于经济增长的渴求度也远远超过了城市,物质资本虽然可以作为判定标准,人均收入不足,同时物质资本积累周期较长也是目前存在的实际状况而相对而言,相关研究曾指出,农村具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可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 截止到目前而言,无论国内外的专家或者学者,对于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依据[1]即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著名经济学者卢卡斯(RobertLueas,1988)和罗默(PaulRomer,1990)曾经就把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变量,这也是证实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的简单关系而我国国内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即21世纪初期,即如2004年,侯风云、徐慧等就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然后剖析人力资本的外部特征,而且也将城市与农村两个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进行对比,即指出前者人力资本溢出表现为内溢;而后者则恰恰相反由此得出农村人力资本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发展;而到了2005年,李勋来等学者则提出了国内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联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得出结论物质资本投资造成的作用最多,而劳动力和人力资本造成的作用更小,而产生这一差异结论的原因还是由于当时农村劳动力投资与力资本投资增长远远低于物质资本增长;而2009年,朱长存、马敬芝也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广义外溢性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大概估出了农村如果出现人力资本转移,则会产生外溢性价值的具体数值,进而还分析出了城乡收入的差别,同时得出缩小差别的主要解决方案是采用降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手段;而周群与王大勇也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外溢性与经济增长一基于1990-2004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并且以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联系进行分析,同时也区分了加入人力资本外溢的条件与不加入外溢条件。
而目前来说,针对两种情况进行区分考虑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1.提升农村农民的生产力 对于农村生产力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固定资源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加工利用,最后获得生产的能力而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来说,则可以明显提升农民整体的素质水平,而且还能够强化运作于农业生产的劳动质量,另外,农民不管选择何种技能学习渠道,都可以让他们有效吸取技术理念,进而获取对于成本利润的管控能力这也是根据世界有银行的调查资料所得的,即世界银行曾经运用粮食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力的指标,同时将低收入农业国家的农民知识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受过四年初等教育的农民的粮食生产产量并不会高过未收到教育的农民 2.强化农民配置资源能力 首先,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农民对于自身目前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同时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将其与农民个人收入进行联系分析,最后得出资源配置科学性会让农民社会、产业以及区域等多方面实现流动,最后保证配置能力的需求而且能够体现资源配置的优先性要高于农业正常的生产活动 3.提供农民信息收集能力 对农民来说,一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之前,都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即如生产活动的类型以及机遇信息。
而强化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则可以在侧面上提升农民的信息认知能力,即从信息中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料;而且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的创新也让农村经济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需求得到相应的改变,同时能够让农民通过信息收集及时获取机会,并且调整他们错误的就业思想,进而对于经济的管理也是一种改变所以综上所述,人力资本投入可以强化农民信息收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强化他们的人口素质水平提升 三、发挥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策略 1.调整人才培养,普及人力资本投入计划 要发挥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先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本的思想需要调整,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本投入的科学认识,同时对于传统评估人才的方式,即以单一学历进行评估,而是应当对于人才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认识,即如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等等,同时强化教育宣传工作,普及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计划,调整整体农村思想观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同时鼓励农民不断加入高等教育,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贡献 2.普及初等教育,降低低素质人口比例 基础教育问题也是目前农村地区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目前来说,人口素质的低下往往也是由于初等教育未能普及造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基本教育。
所以对于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来说,政府的兽药任务是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教育普及即如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免费与普及政策,同时加大基础教育的政府经费投入,同时加大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对于队伍的人数进行拓展,还需要完善教师整体的素质以及能力以满足农村教育需求 四、结语 从研究以及目前的诸多现象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资本外溢对于人力资本产生的影响明显,因而需要进行更加详尽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亚娥 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王旭辉.区域人力资本配置、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30(11):19-20. [2]贾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12(14):142-144. [3]龚立新,杨飞虎,吴良.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