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赤壁之战的歇后语.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来自赤壁之战的歇后语 有关赤壁之战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周瑜定计不谋而合 诸葛亮周瑜用计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借东风装神弄鬼 黄盖声言投曹操苦肉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草船借箭虚张声势 蒋干请命劝周瑜不自量力 蒋干加入群英会把自个卖了都不知道 蒋干只身去东吴自命非凡 关于赤壁之战的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根基的以少胜多的出名战役赤壁决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出名的一场这场战役在我国(历史)上因以弱胜强而有名,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举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根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压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用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根基 赤壁之战的过程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根基的出名战役。
曹操根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开启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进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强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头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高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警告,送信威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乱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刻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启程,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商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即刻一片火海,急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烈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持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面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出名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