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前端平台、节目传输系统方案和设计要点分析.ppt
32页《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前端平台、节目传输系统方案和设计要点分析010203系统架构概要前端平台方案和设计要点节目传输系统方案和设计要点目 录 / contents04关键点分析系统架构概要第一部分 节目源 传输方式覆盖网络 节目内容 编码、复用方式 设计内容卫星传输 地面光缆或微波网台站备份系统 设计内容组网方式 设计内容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DTMB-T) 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1,2,4,7,9,10,11,12,13,14,15,news) 视频AVS+,2.2Mbps/套节目;伴音DRA,128kbps/套节目 ;DVB方式复用:视频、音频、电子节目指南、加密信息前端节目集成平台设计中星6A 12B转发器(主用):C波段上行水平极化,下行垂直极化,QPSK调制中星6A的备份方式:国干网、省干网不具备光缆或微波节点且无条件建设:转码平台卫星接收、光缆及微波传送设计;转码平台设计VHF或UHF频段;单频网+多频网方式;信道模式:总局推荐模式 信号接收处理系统设计、组网设计、天馈线设计、塔桅设计、自动化设计、基础配套设施设计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CD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套节目(模拟中1,数字中10、12、16)音频DRA+,32kbps/路;复用:CDR复用标准GY/T268.2-2013、音频节目、控制信息前端节目集成平台设计中星6B、亚太6号卫星互为主备;中星6B S24转发器,C波段上行水平极化,下行垂直极化,QPSK调制;亚太6号K1转发器,Ku波段上行水平极化,下行垂直极化,QPSK调制;无无 卫星接收系统设计VHF Ⅱ87-108 MHz;模数同播;多频网;信道模式:频谱模式9,传输模式1信号接收处理系统设计、组网设计、天馈线设计、塔桅设计、自动化设计、基础配套设施设计 省内前端平台省内前端平台节目传输节目传输 布放位置节目内容 编码、复用方式 工作内容地面光缆或微波网台站备份系统 工作内容地面数字电视系统(DTMB-T) 省内各县为单位接收12套中央电视节目、插入省、市、县各1套电视节目中央电视节目:视频AVS+,2.2Mbps/套节目;伴音DRA,128kbps/套节目 ;DVB方式复用:视频、音频、电子节目指南、加密信息;省内3套电视节目:AVS+或MPEG2节目集成平台设计、机房配套系统设计连接省干网,传输省、市节目;连接县广播电视台,传输县1套节目;连接县前端平台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1)卫星网络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2)不具备光缆或微波路由且无条件建设:转码平台光传输网络设计、微波传输网络设计、卫星接收系统设计、转码平台设计节目接收、传输、覆盖原理图前端平台方案和设计要点121212第二部分n 中央节目和省、市、县节目集成功能n 安全性高、传输资源便利、冗余扩展能力强建设原则n 安全、灵活、便利选址规划n 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机房环境电视前端平台 前端系统主要由AVS+(或MPEG-2)编码器、交换机、复用器、单频网适配器、GPS/北斗授时系统、节目监测系统、网管系统、(加扰系统)等组成。
每台编码器可对4路节目编码,复用TS流为2路(其中一路复用8套央视节目,另一路复用4套央视节目和3-4套省内节目),经过单频网适配器进行单频网同步标签插入和码率适配,对码流进行传输适配处理后送入传输链路为保障前端系统的安全性,前端系统所有核心设备采用1+1方式备份地面数字电视前端平台 典型前端平台架构图n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复用码流: 1)卫星中星6A 2)地面传输骨干网络:光缆或微波网n接收省内节目(省、市、县三级) 1)有线电视网 2)专有光纤链路 3)微波链路n中央节目与省内节目集成和信号处理 1)中央节目与省内节目复用 2)根据不同的传输网络特性作码流适配变换 3)对拟组建单频网情况,插入单频网适配信息n信号监控 1)对卫星信号源监听监看 2)对省内节目信号源监听监看 3)对待传输的复用码流的监听监看n网络管理 对前端核心设备实施参数监控和网络化管理前端平台功能前端平台位置 为便于中央、省内节目的集成以及未来项目二期补点节目源的引接,前端平台位置应设置于一级传输网络(卫星传输链路、国干网、省干网)的终点,同时又处于二级或三级传输网络(到各发射台的有线网、光纤网、微波网)的起点。
是各级信号的汇聚和分发枢纽点,其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信号覆盖的正常或中断前端平台建设原则n安全性:机房场地安全、设备安全、技术维护水平安全n便捷性:卫星、光纤、微波等传输路由便捷、四通八达n冗余性:关键设备设备可做冗余备份n可扩展性:系统功能易于扩展节目集成规划n本级前端通过光传输或微波传输骨干网络对由中央总前端分发的第一路备用传送码流(8套中央电视节目)进行适配处理,然后送入后级传输链路至各发射台作为备用信号源 在地面备份网络中,中央电视节目采用清流不加密传输、不含单频网适配信息n本级前端对接收的省内节目进行编码,生成AVS+信号或MPEG-2信号,与中央总前端分发的第二路传送码流(4套中央节目节目)进行再复用,形成新的传送码流,经单频网适配处理后送入后级传输链路至各发射台作为主用信号源 注:本级前端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再复用中央和省内节目,主备信号的切换尽量在发射台站完成,与总体技术方案的备份要求保持一致n本地电视节目若采用AVS+编码方式,码参数与中央电视节目保持一致前端平台选址规划n 有相对位置较高的开阔地带放置卫星接收天线(可接收4套央视节目),卫星天线对准方向无遮挡物。
n 有与国干网和省干网连通的地面传输路由资源n 有可接收省内节目的专用传输链路,或与本地节目制作播出机构相距不远,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建设专用传输链路n 与各发射台具备专用双向传输链路,可以通过传输链路将前端信号源安全分发到各发射台,同时可以将各发射台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回传到前端n 可以部署声光电信号监听监看系统,日常24小时有人值守,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过关n 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存储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n 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机房环境n 机房面积:有可供新增两个19寸标准机柜的摆放位置n 机房荷载:满足新增机柜及新增编码、复用、传输、监控等设备的荷载要求n 机房照明:满足机房照明亮度要求n 机房温度:开机时23℃±1℃,停机时5-35℃n 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40%-55%,停机时40%-70%n 机房供电:满足新增设备对用电量的要求(一般上述设备总的耗电量在几个KW) 力争双路电源供电,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变压器:1+1冗余 有条件的设置汽油或柴油发电机系统 机房通风:根据设备用电量估算设备散热量,根据总散热量和机房温湿度要求,配置合适制冷量空调设备 CDR前端平台主要由DRA+编码器、交换机、复用器、节目监测系统和网管系统组成。
前端系统对3套音频广播节目进行编码复用后形成主备两路TS,经传输适配后送入传输网络为保障前端系统的可靠性,所有核心设备采用1+1方式备份数字音频广播(CDR)前端平台CDR前端架构图节目传输系统方案和设计要点第三部分节目传输系统范畴 根据总局《总体技术方案》,本工程节目传输系统在项目中主要是为发射台接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两部分的无线发射所需要的节目源信号具体内容如下:①为每个发射台接收主、备节目源信号: ★中央电视台8套数字标清电视节目TS1码流 ★中央电视台4套数字标清电视节目TS2码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数字广播节目TS码流 ★省/市/县3-4套数字标清电视节目(插入TS2码流一起传输)②为插入省内节目的前端平台接收中央数字电视节目源信号,同时将本地前端平台播出的带有省内电视节目的新的TS2码流信号传输至各个所属发射台③对需要采用自动化监控的台站,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节目源传输通道,将网管数据及控制信息与管理中心站做双向传输Ø卫星传输链路Ø地面传输链路Ø台站备份前端传输链路形式 卫星传输链路只针对中央节目的下传,包括信号源地面引接系统、卫星上行系统和接收系统三个部分,其中信号源地面引接系统将中央节目前端系统的输出信号引接到地球站,卫星上行系统完成卫星信号调制、上变频、高功放和发射,接收系统接收卫星信号,解调、解扰还原出两路TS给发射系统。
Ø卫星传输链路Ø地面传输链路 包括国干网中央塔首站至各省光缆网或微波骨干网、省内节目至省内前端机房之间的传输网络、前端机房至发射台站之间的传输网络 对于前端机房,重点注意与本级有线网络机房、与本级广播电视台制播机房、与本级发射台站之间的传输设备工作情况、传输容量、路由资源是否具备等条件地面传输链路架构图Ø台站备份前端 在光纤和微波信号均未通达且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发射台站可考虑部署备份前端,接收来自中星6B上的中央电视节目,实现对主用卫星传输链路中央电视节目的备份台站备份前端包含卫星接收天线、卫星接收机、转码器(MPEG-2转AVS+)、交换机和复用器等,生成两路TS经码流选择切换后送发射系统台站备份前端架构图CDR数字音频广播传输链路 前端系统生成的TS流送入“中央卫星100路广播编码复用平台”,通过中星6B卫星、亚太6号卫星的中央卫星100路广播现有卫星链路实现主备分发传输在各个发射台站配置卫星接收天线、卫星接收机等设备卫星接收机接收1路模拟音频广播信号直接送发射机激励器;主备两路TS流,经码流选择切换后送发射机激励器。
节目传输系统设计① 明确方针:★对于没有省内节目插入的情况,中央数字电视节目源 主用卫星接收方式,采用Φ3.0米、C波段卫星接收天线,接收中星6A卫星上的中央DTMBT的TS1、TS2数字码流信号;备用为地面传输网络(光缆/微波网络)★有省内插入节目的需求,则对于8套中央电视节目的码流,主用卫星接收方式,备用为地面传输网络(光缆/微波网络);对于4套中央电视节目和省内节目复用的码流,由前端机房送来的码流作为主用,卫星接收的4套央视节目作为备用★中央CDR广播节目源 主、备用均为卫星接收方式,采用两副Φ3.0米、C和Ku波段卫星接收天线,分别接收中星6B卫星和亚太6号卫星上的中央CDR主、备TS数字码流信号②根据总体技术方案,结合本省各台站的具体规模及需要完成的发射任务,将所有台站按其发射功能分为几种站型,由于各省的台站数量都较多,各个台站现有节目传输基础配套设施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地面光缆或微波传输网的备份传输上,因此应根据各台站情况酌情进行方案设计传输路由的改造①对各个发射台的备份传输方式采用光缆时,需确定其路由情况及敷设方式或租用方式等等;②对各个发射台的备份传输方式采用微波时,需确定其传输方向的链路是否畅通无遮挡及使用频段、传输距离,两端站微波天线是否有安装位置等等;③对卫星接收天线需要确定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
关键点分析第四部分操作:按程序和规范执行,科学合理规划节目汇聚:省内节目的内容、插入节点和方式传输链路:前端平台至各发射站点之间的链路传输方式的勘察、设计规划(光缆、微波;自有、新建或租用)补点规划:县域内各补点站的选择(基础设施资源现状),与前端平台之间的信号传输链路资源的规划兼容兼顾:与地市(州)已建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的兼容统筹发展规划:兼顾本工程实施和相关台站未来规划发展配套资金:筹备和来源关于验收关键点分析谢谢大家!Tel:13651064518Email:z_k_song@宋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