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x
28页2013 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认定教育心理学(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以下不属于学习的是( )A.入乡随俗 B.感觉适应 C.谈虎色变 D.上行下效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以培养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3-6 岁 B.6-12 岁 C.12-18 岁 D.18-24 岁3.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属于( )A.理想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4.当学生改正了做事不认真的行为后,教师就撤销了不让其参加课外活动的决定这种教育措施属于( )A.正强化 B.替代强化 C.负强化 D.自我强化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结交朋友、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尊需要6.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常将学业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归因 B.内部不稳定性归因 C.外部稳定性归因 D.外部不稳定性归因 7.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温帮知新 B.近朱者赤 C.举一反三 D.因噎废食8.形式训练说强调,促进学习迁移应重在训练( )A.心理官能 B.利用相同因素 C.原理概括 D.理解水平9.英语默读方法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言语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10.错误观念现象既可能发生在多学科的学习中,也可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
这表现了错误观念具有( )A.顽固性 B.自发性 C.广泛性 D.隐蔽性11.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强化 D.练习12.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复述策略的是( )A.关键词法 B.做笔记 C.记忆术 D.下划线13.已掌握了“问题” 的概念,新学习“ 结构良好问题”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14.某学生认为,只要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了伤害,不论动机如何都是不道德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观,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A.自律水平 B.他律水平 C.习俗水平 D.前习俗水平15.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常模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构成学与教过程的主要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17.某学生知觉事物时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由此可推知他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18.研究表明,到高中阶段后,学生的记忆发展迅速,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19. 布鲁纳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 20.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相似性有: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的相似性 21.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学生的方言对其英语读音的影响属于迁移 22.根据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学生的某类心智活动需要借助教具来操作,表明该心智技能处于阶段 2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进步暂时停止现象,被称之为 24.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25.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的过程 26.道德情感有直觉式道德感、形象式道德感和伦理式道德感三种,学生的责任感属于其中的道德感, 27.一般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和内化三阶段 28.心理健康既指一种良好的状态,也是一种持续的 29.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制定出了两种评估模式,即疾病模式和模式 30.当学生每次表现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就发给他们一些象征性强化物,如筹码、卡片等这些筹码和卡片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兑换成有实际价值的奖励,以此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方法被称之为 31.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他所提出的用以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被称为理论32.教学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33.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教师的热心和、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可显著影响教育效果 34.知识概括学习时,运用反例最有利于传递的信息 35.研究表明,当个体对学习材料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37.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 38.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39.简述布鲁姆关于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层次 40.简述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42.论述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表现类型及三种以上的处置方法评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5:BCDCC 6-10:ABABC 11-15:DD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6.教学环境17. 场依存型18. 抽象(逻辑)19. 基本结构20. 学习情境21.顺向2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23.高原现象24. 资源管理策略25. 目标状态26. 伦理式27. 认同28.(心理)过程29. 健康30. 代币奖励法31. ABC32. 教学评价33. 同情心34. 辨别35. 150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 简述教育心理学具有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 分)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1 分)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2 分)帮助教师结合实践教学进行研究(1 分)回答: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也可同样计分37. 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认知内驱力(2 分)自我提高内驱力(2 分)附属内驱力(2 分)38.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1 分)内化性原则(1 分)特定性原则(1 分)生成性原则(1 分)有效监控 (1 分)个人自我效能(1 分)39. 简述布鲁姆提出的教学认知目标六层次知识(1 分)领会(1 分)应用(1 分)分析(1 分)综合(1 分)评价(1 分)40. 简述福勒和布朗提出的教师成长三阶段关注生存(2 分)关注情境(2 分)关注学生(2 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3 分)教授学生运用策略(2 分)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2 分)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 分)42. 论述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表现类型及三种以上的处置方法课堂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 分、主要表现类型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或者品行性问题行为与心理性问题行为一种类型计 1 分,共 2 分)三种以上课堂问题行为处置的适宜方法: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其他人的良好行为、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只要能说出其中三种以上即可三种计 5 分,三种以上计 6 分;少于三种,每少一种减 2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B.成熟时期C.发展时期D.完善时期2.埃里克森认为,12~18 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腱( )A.自主性B.主动性C.自我同一性D.勤奋感3.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负强化B.正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5.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负迁移D.逆向正迁移6.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学习的定义B.产品的使用说明C.汽车驾驶方法D.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 )A.定向阶段B.模仿阶段C.熟练阶段D.整合阶段8.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B.复述策略C.时间管理策略D.监控策略9.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笼子里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A.理性情绪法B.自我控制法C.松弛训练法D.系统脱敏法10.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11.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问题的是( )A.建筑设计B.剧本创作C.技术革新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12.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布卢姆C.皮亚杰D.杜威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15.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教师( )特征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B.认知C.人格D.技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A.初创时期B.成熟时期C.发展时期D.完善时期2.埃里克森认为,12~18 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腱( )A.自主性B.主动性C.自我同一性D.勤奋感3.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负强化B.正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5.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负迁移D.逆向正迁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