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doc
4页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双月刊 2011 年第 3 期(总第 l2 期)l.}rJBimonthlyNO.3,2011SumNO.12JournalofModernChineseStudies冯雪峰鲁迅传手稿整理后记◎王璐(上海鲁迅纪念馆)2008 年,冯夏雄先生将其父冯雪峰先生的手稿,书籍,遗物等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朝华文库” 冯雪峰专库,其中有一份未定的鲁迅传》手稿,弥足珍贵.在王锡荣馆长,秦海琦主任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现将这份手稿初步整理,供鲁迅研究界对鲁迅先生,冯雪峰先生作进一步的研究.冯雪峰先生的 K 鲁迅传》手稿共 94 页,有大标题的为五章节,共两万余字.同时,手稿混叠,初稿,二稿交错放置,有些部分甚至有三稿,也有部分未完成部分.现将其中内容较为连贯的部分整理成正文,其余部分附录在后.整理中发现,第二部分有二个版本,如标题为”二,青年时期在南京”,”在日本的最初两年 ”;”二革命 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和最初的革命文学活动”;第三部分有四个版本,如标题为”三从回国(一九 .九) 到一九一八年回国”;”辛亥革命和鲁迅”;“三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的鲁迅”;”三’回返到古代’和’ 沉入于国民中’ 辛亥革命和鲁迅”.第四部分有四个版本,如标题为”“狂人日记 》的发表和《呐喊》及《彷徨的出版”;”四一九 —一一九二六年期间”;”四投入”思想革命” 和”文学革命 ”的战斗”;”四,狂人日记的发表和 K 呐喊的出版”.第五部分有两个版本,如标题为”五,思想,五四精神,火焰,性格,革命者和战斗特点”;”五政论活动——战士和思想家的鲁迅”.这份《鲁迅传》手稿每部分内容都不完整,整理稿个别处字词空缺,残句皆按原稿;其间内容也有跳脱,可能写作后手稿有遗失.此外,在整理中还发现手稿的纸张来源不一,大小不同,用笔也不同,从墨迹看有圆珠笔,铅笔,钢笔,常有用大头针拼接的零碎页面,许多页面中有横线直接划过的空格部分,似乎是写怍过程中作者熟知的内容省略.(上接 101 页) l5 冈泽秀虎:《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 21发达史》,冯雪峰译,《鲁迅全集》第 17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第 661 页.16 上田进:《苏联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现状》,鲁迅 22全集》第 l6 卷,1973 年版,第 530 页,第 534 页.2317 很难说这篇文章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关于这个问题,24参见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 年第 1期;张永泉:《关于鲁迅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的关系的疑问》,《鲁迅研究月刊》,1999 年第 3 期.l8(奔流 )编校后记 ?三 ,鲁迅全集》第 7 卷,第 173 页.25l9《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 17 卷,1973 版,以下的第 l7 卷均指此卷,555-556 页.2620《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27l13 页.118/现代中文学刊《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 17@,第 546-547页.另参见Ⅸ文学与革命》,刘文飞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179-180 页,第 187 页.《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307 页.《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128 页.托洛茨基关于”死之恐怖 ”为人所共有的论述 ,出自鲁 迅所译的托洛茨基在俄共(布)中央召开的关于文艺政策讨论会上的发言.参见Ⅸ托洛茨基的意见》,鲁迅全集》第 l7 卷,第 535 页.2005 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死之恐怖 ”出处的注释沿袭了 1981 年版的错误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 》第 4 卷,第 208 页.Ⅸ文学与革命,第 45 页,第 44 页.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尹慧珉译,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版,第 13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