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大教育集团“云课堂”研修心得体会之规则篇.doc
3页规则篇规则不仅仅带来约束,更是保护自由与安全,降低人生成本的重要措施赵文清老师指出:“规则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缰绳,而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明世界的行动指南”规则少不了,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生规则意识不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会遵守,规则意识只有在不断练习中才能形成怎样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规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呢?1、民主协商,共定规则,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商量制定某方面的规则,如说错话时要主动道歉,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下课不在走廊到处乱跑等等,让他们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根据一种主体间承认的意义面有效的这种联系的养分在于行为的意向性取决于“意义的统一性”,而意义的统一性则依赖于规则主体间的有效性如班规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写几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应该做什么?”(鼓励性规则),“你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则),经过讨论、筛选、归纳确立到最后的执行这样,以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
2、了解规则,认同规则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这是规则意识的首要内容但是规则是带有普遍生的,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就不可能理解规则的意义在学校有些规则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规则的形成和制定,但有些规则不可能由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如《交通规则》、《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此,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了解规则,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循序渐进从普遍性程度较低的规则着手,逐渐提高到普遍性程度较高的规则;从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与实践经验为基础所认识的规则,逐渐提高到比较抽象的规则 3、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有些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尤其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学生一起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规定,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不管是清洁,纪律,学习都要一视同仁。
4、开展活动,强化规则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各班承包认领并给小树命名等一系列活动,将学生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这样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好的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细微处,还体现在众多主题鲜明的活动中确定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育主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着力点我们需要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多方合力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