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516993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9M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一、释题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这两个身分,是天地间最尊贵的,我们对孩子的人生影响最大「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人们不学,责任在谁?《三字经》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身分尊贵的背后都是要尽责任的所以,我们一起探讨,也是一起立志,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我们要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什么时候开始做?现在就开始,当下就做如何做?从根本开始做什么是根本?身教是根本,格物是根本,改习性是根本,力行孝道是根本,从德行下手是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回到当一个学生开始,从心态归零,感念祖先、圣贤的恩开始做起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事实上,真心去做就是圆满的,而不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孩子,是我们的小孩、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民族的下一代我们学校做好了,再向各地推展宝贵的经验,那就利益了整个中国的孩子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人恢复了伦理道德,恢复了孝道,全世界就效法,也救了下一代全天下孩子的未来跟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这个「孩子」也是指天下的孩子如何是「一生的贵人」?人为什么会尊贵?因为他念念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人因为存心而尊贵、因为行为而尊贵,而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尊贵。

      我们由于这分信任而有一分道义,好好的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有这一念心就是尊贵的人我们所着眼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会伴随他一辈子在小学、在初中就把这些影响一生的、最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深深扎在孩子心中,这一生他就是幸福的人「学贵立志」,首先要立下跟孔老夫子同样的志向,因为孔老夫子是我们教育界最好的榜样我们跟别人介绍自己在学校教书,会觉得「我跟孔老夫子同行」,与有荣焉为此,我们的心行也要像孔老夫子,要效法他现在,我们的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应该站出来,这才是道义的人生该做的,九死一生都要做;不该做的,金山、银山在面前都如如不动所以,我们要做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事情——教育只有改善人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要做世间最不能少的人、做世人不愿意做的事世人不愿意做什么?放下自私自利,从此牺牲奉献,这一般的人不愿意做但是,我们就愿意做这样的人,去利益更多的学生有这样的胸怀,一生就不会空过谁来做?「君、亲、师」都要做君,领导者;亲,长辈、父母、家人;师,老师,这三者都是重要的角色再延伸开来,每个人都要做,因为我们对社会有责任,我们做了,社会风气就因为我们而改善,看到的人都感动。

      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地球人、每个华人、每个国人的责任如何做?首先要做谁的贵人?要做自己的贵人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人?不能自助,怎能助人?身修而后家齐,正己才能化人怎么做?君子务本,所以先要从格物、修身开始做起我们要做孩子的贵人,所以要先深入圣贤教诲、做个圣贤的好弟子真诚心去做就是圆满,至诚感通贰、生命的意义,人活着的目标是什么?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也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明明德,明德是自己的本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我们可以恢复到如孔子、孟子一般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有一个香港的华人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拥有全世界最悠久文化、智慧最高的民族,可是,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变成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为了几百块钱,就杀害自己的父母至亲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文化断层、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承传下来所以文化的价值、文化的重要性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就看得非常的清楚问题的根本是缺了德行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参、人类的苦难,现在人的浩劫就是圣人的教诲没有人听,愚昧的思想反而很多人都接受天下就这样不吉祥了因为现代人的思想偏颇而产生了种种的灾祸。

      从自身来看,身有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愈来愈多,而且发病的年龄一直在下降心理也出问题了现在全世界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忧郁症、躁郁症,这些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个人身心的问题延伸到家庭,家庭中的五伦,其中三伦都出了问题夫妻一伦,现在离婚率是非常的高;父子一伦,现在懂得孝养父母的人愈来愈少社会养老、育幼都成了问题社会上黑心食品出现了,堕胎现象出现了,还有欺诈、失业率、犯罪率都上升了这些都跟人心有关系据医院的登记,全世界堕胎的人数一年就有五千万,这比任何一次世界大战都要惨烈,而且是杀自己的亲生骨肉世界也出现问题,现在的水灾、风灾、地震、山崩地陷等灾害很常见有没有发现,突然之间地面陷下一个大坑洞?这些情况发生频率都是愈来愈高苦难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得把病根找到,才能对症下药《孟子》讲: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孟子》又说:「饱食暖衣(一个人吃得饱、穿得暖),逸居而无教(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对父母家庭的责任心,没有教他做人),则近于禽兽」禽兽欲望很重欲似深渊您看《孟子》这几段话,把根源都找到了——利欲现在是全世界都急功近利,被功利主义所污染人为了赚更多的钱,把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给忘记了,重利轻义!,,人生至乐无如读书;人生至要莫如教子。

      肆、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人类的苦难的原因是思想错了、利欲薰心了转变思想要靠教育我们重新找回东方中国的教育智慧,唯有教育才能根本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礼记.学记》就有一句话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老祖宗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一个人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再由父子之间亲爱的天性,延伸到爱兄弟、爱家人、爱邻里乡党、爱一切的人;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也皆须爱因为「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自自然然孝心启发,去爱一切人),仁民而爱物(再去爱一切的生命、万物)」而一个人若能终身保持对父母的亲爱,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所以,只要从利转成义,社会问题就解决了《礼记.学记》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要改善整个社会风俗,必然要从教学下手才行《学记》是先祖最好的“教育学论著”,“学”含义: 《说文解字》:学者,觉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长善,救失,,我们看这个「教()」字,,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第一个叉是父母、长辈和老师画的,小孩子模仿力很强,也跟着画,这是上行下效,是身教右边是手拿着一支树枝,耳提面命,不厌其烦的耐心老祖宗真是把宇宙天地之间的真理都融进了字里。

      「学」就是觉,是觉悟的意思我们得先明理、觉悟,我们才能去教人「育」字,「养子使作善也」关键字不是养,而是「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明理、善良的人教育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伦理是五伦;道德是八德,学了以后,人有羞耻心,耻于作恶,不愿意违背道德标准;学习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教育,人就不敢作恶一)五伦八德,讲到伦理道德,很重要的是五伦八德在《礼记》当中有讲到:「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这三个伦常在家庭当中,延伸开来就是整个社会,这就是「人无伦外之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不可能离开这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五种关系和谐相处了,人是幸福的,而且一定是有作为的五伦关系最核心的是夫妇「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而后才能「兄友弟恭」夫妻之间吵吵闹闹,父子会亲吗?兄弟会友爱吗?每一个人都想赶紧逃出这个家所以下一代人格要健康,最核心的就是夫妇的和谐,这就是整个五伦关系的核心所在我们老祖先这么重视婚姻、婚礼,就是这个道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好,社会决定乱「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所以,踏入婚姻就要为家庭、为社会负上责任二)教育的目标,教学者期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代表教学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为家庭培养人才。

      「为天下得人」,这是教育者的使命感从学生个人来讲,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我们《礼记.学记》的一句很重要的经句,可谓教育的核心点就是增长善心读书志在圣贤,学生的目标是成就德行,就是「长善救失」,而且还要不断提升成为圣贤人,这是读书志在圣贤《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学习传统文化会愈来愈有智慧要想做圣贤,「止于至善」就是人生的目标你立定了志向,很清楚,心不会妄动,就静下来了教育要防患于未然,夫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所以,保护青少年的心灵非常重要,「非圣书,屏勿视」,现在全世界的青少年被这些邪恶的书籍、影视障碍了清净心「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斗」是好胜心、嫉妒心、见不得人好让他「见人善,即思齐」,就不斗了「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的患得患失之心会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严重除非他活得很明白,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提升灵性、提升智慧,而不是去贪求更多的东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定到一定的程度,最后本有的明德就恢复了,智慧就开显了伍、师道尊严,师道尊严一定要恢复,因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两股精神就是孝道跟师道。

      一)教师的重要性,师道尊严,要了解教师的重要性《群书治要》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法律能将不孝的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他们的孝行,他们的情操;法能够处罚窃盗的人,但是却不能让人有伯夷、叔齐这样廉洁的德风我们从中更明显的体会到,根本还是要靠教化孔子培养了学生三千人,个个都可以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成为人们依循的做人准则,他们的行为都成为大众的表率,三千人都能影响一方、教化一方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礼记.学记》告诉我们:「玉不琢,不成器」古人用玉来比喻,很具体所以,人也要培养锻鍊才能成才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圣贤教育,都需要老师的教导父母教孩子尊重老师,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是最关键的有一句老话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汉朝的大儒杨雄说:「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这个孩子从小能否扎下伦理道德的根基,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二)尊师方能重道,尊重老师才能尊重道德学问《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重老师最难能可贵,它也是最关键的根本。

      老师受到尊重了,然后道德学问、真理才会受到敬重,人民才会认真恭敬的学习「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也,尊师则不论贵贱贫富矣(《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为政是管理好众人之事,把国家治理好每个人都尊师,都懂得伦常大道,都懂得自己的本分,家庭就安定了而且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老师的身分、贫富贵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俗话说:「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状元学生是因为老实、听话、真干的态度超过老师而且,「孝亲是尊师的基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很深刻了解这个真理我们都希望孩子真正受益,那得他先尊重老师;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态度,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三)振兴师道,首先是「自重而后人重」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这个「表」字就是表率,要自重我们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把「师生如父子」做了出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不做出来怎么弘道?父母、老师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所以才受到尊重《群书治要》说:「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我在后面加了一句,「知为圣贤学生,才能为老师」,我们学生都当不好,怎么可能当得了老师?我们有了这个认知,就会明白,要当一个好弟子,首先从尽本分做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的本分所谓「道」,是指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不管是做人做事,它都是亘古不变的遵守这个法则,做人、做事不违越这个法则,就是「德」,所以老师传道德,教道德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道,它不离五伦关系父子有亲中,父子是道,亲就是德君臣有义中,君臣是道,义就是德夫妇有别中,夫义妇德的夫妇关系就是道,别就是德所谓「夫义」,义是德,是做一个丈夫的「夫德」总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抓住了整个道德的纲领其实,要把孩子教懂事不是很复杂,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认知到这十二德目,然后重视修德,尽力落实在生活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