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ppt

97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9836801
  • 上传时间:2018-08-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88MB
  • / 9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踝、足部解剖一、踝、足的结构(骨、关节、韧带)二、足弓结构与功能三、踝、足肌肉(起止点、功能、神经)四、踝、足运动与生物力学一、踝、足的结构(骨、关节、韧带)(一)、骨骼腓骨下(外踝)胫骨下(内踝)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内踝外踝可触及的结构一内踝 踝部内侧面,胫骨远端突起 外踝 踝部外侧面,腓骨远端突起 外踝低于内踝 外翻受限,容易内翻损伤可触及的结构二• 跟骨载距突 • 舟骨粗隆 • 足弓重要的结构 • 距骨 • 三角韧带(内侧副韧 带) • 强健的内侧副韧带结 合较低的外踝,保证 了踝关节的内侧稳定 性可触及的结构三内侧楔骨 第一跗跖关节 第一跖骨粗隆 第一跖骨干 第一跖趾关节可触及的结构四• 跟骨 • 第五跖骨粗隆 • 骰骨 • 外侧楔骨可触及的结构五• 内侧楔骨 • 中间楔骨 • 外侧楔骨 • 第一跖骨 • 第二跖骨 • 第三跖骨 • 第四跖骨 • 第五跖骨可触及的结构六• 距骨 • 距骨小腿关节 • 跟距关节(距下关节) • 距舟关节 • (跗横关节的一部分) • 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结构 保证了踝穴的稳定性可触及的结构七• 距腓前韧带 • 跟腓韧带 • 距腓后韧带(二)、关节1.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完成踝背伸与跖屈。

      2.距跟关节(距下关节):完成足部的内翻与外翻5.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节构成,呈S形状6.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7.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节共有5个8.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有9个三)、踝关节•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 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1.关节窝:呈叉状(又 称踝穴),由胫骨下关 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 成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 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 关节面所组成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下胫腓关节• 也称下胫腓联合,由 胫腓骨远端和下胫腓 联合韧带复合体构成 , • 作用:维持踝关节稳 定重量传导、行走重 起重要作用下胫腓韧带此韧带可分为胫腓 前韧带、骨间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下 胫腓横韧带 •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 间膜的延续,最为 坚固 •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 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下胫腓关节的特点• 非滑液囊关节,关节面不直接接触,中间 被纤维脂肪组织隔开, • 无任何肌肉跨越,不能自主活动,被外力 牵动或随其他关节运动 • 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滑车前缘进入踝穴, 踝穴被撑开,下胫腓关节张开 • 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滑车后缘进入踝穴, 踝穴复位,下胫腓关节关合踝关节的韧带主要韧带有: • 内侧韧带:呈三角形, 称三角韧带。

      •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 力 •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 度外翻• 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 内翻活动, •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 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 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 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 要作用是 •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四)、足与足弓• 足是由26块 骨 以及 • 关节、 • 肌肉、 • 韧带、 神经、 • 血管等构成 的一个整体()足的分部• 后足 – 距骨和跟骨 • 中足 – 足舟骨 – 骰骨 – 三块楔骨 • 前足 – 跖骨和趾骨足部主要的韧带跟舟跖侧韧带跖长韧带跖骨头短韧带跖骨头横韧带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3.跖骨头短韧带 此韧带紧连五个跖骨头,位跖侧支持诸跖骨所形成的横弓,防止跖骨头分离足弓由7块跗骨5块跖骨及其关节、韧带、肌腱组成的向足背 突出的弓形骨骼结 构称足弓。

      足弓的分类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 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 弓 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 外侧纵弓两部分,均 • 止于跟骨结节 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 块楔骨及1~3跖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 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 、5跖骨构成跟骨内侧结 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 头为前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 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 支撑足弓2)横弓 • 在前足的横切面上,由 骰骨、三块楔骨排列而 成 • 向前足背隆起的弓形 • 每足仅具弓形的一半, • 两足并拢时才形成全弓• 走路时,外侧足弓支载 体重先于内侧足弓 • 站立时,支载体重,弓 即变扁 • 距骨构成纵弓基柱,支 载体重,下传至足弓 • 正常体重由跟骨结节、 第一跖骨头及其下方的 二子骨与第五跖骨头负 载,再传至地面足弓的支持 • 在静止站立时,维持足 弓的结构是骨和韧带, 而在运动时是肌肉起到 主要作用• 纵弓的全部张力被胫骨 后肌、屈趾长肌、腓骨 短肌和腓骨长肌等所支 持,大部分压力由跖筋 膜与跖侧韧带所支持足弓的功能 • 主要功能有: (1)支持体重(详见足的功能) (2)缓冲震荡 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 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

      • 在行走,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 • 反弹力间的节奏也有着缓冲作用 (3)保护 足弓的拱形结构能保护足底的血管• 和神经免受压迫扁平足足的畸形• 外翻足(pes valgus)– 足不同程度的旋前、外翻,体重压在内侧纵弓 和横弓上,并使足弓向下塌陷,最严重为平足 (pes planus)或结构性刚性平足 • 内翻足(pes varus)– 足不同程度旋后、内翻,体重传至足的外侧缘 而内侧缘离开地面• 仰趾足(pes calcaneus) – 用足跟走路,足的前部不与地面接触 • 马蹄足(pes equinus) – 用跖骨头走路,足跟不着地 • 弓形足(pes cavus) – 过高的足弓或中空足 • 拇外翻 – 拇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外偏 • 仰趾外翻足、马蹄内翻足、马蹄弓形足(四)、肌肉1、膝、踝部肌肉2、足部固有肌膝、踝部肌肉1、前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 肌 、第三腓骨肌2、外侧群:腓骨短肌、腓骨长肌3、后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 趾 长 屈 肌拇长屈肌小腿前侧肌肉• 胫骨前肌 • 起点:胫骨外髁,胫骨外侧面 上1∕3• 止点:第一跖骨内侧及跖面, • 第一跖骨底• 功能:踝关节背曲及内翻 • 神经:腓深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 踇长伸肌 • 起点:腓骨前面中部1∕3• 止点:踇趾末节骨底部 • 功能:伸展踇趾、持续伸展时 • 踝关节背曲• 神经:腓伸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 趾长伸肌 • 起点:胫骨外髁、腓骨前面上3∕4• 止点:外侧四趾中节趾骨及末节 • 趾骨背面• 功能:外展四趾,伸展动作持续时 • 踝背屈• 神经:腓深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 第三腓骨肌 • 起点:腓骨下前面(趾伸肌第五腱 • 止点:第五跖骨底背面 • 功能:踝关节背曲及外展 • 神经:腓深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小腿外侧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 • 起点:胫骨外髁,腓骨小头及腓骨 • 外侧面上2 ∕ 3• 止点:第一楔骨外侧第一跖骨基底 • 功能:踝关节跖屈、外翻 • 神经:腓浅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 腓骨短肌 • 起点:腓骨外侧面下2 ∕ 3• 止点:第五跖骨外侧 • 功能:踝关节跖屈、外翻 • 神经:腓浅神经 • 动脉:腓动脉后侧肌群• 腓肠肌 • 浅层 比目鱼肌 • 跖肌• 胫骨后肌 • 深层 趾长屈肌踇长屈肌 • 腘肌后侧浅层• 腓肠肌 • 起点:股骨内外侧髁 • 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

      • 功能:跖屈、(继续跖屈可膝屈曲)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 比目鱼肌 • 起点:腓骨头后面及腓骨干 上1/3,胫骨比目鱼线(胫骨內缘中1/3胫骨与腓骨间的腱弓)止点:经跟腱止于跟骨功能:跖屈踝关节神经:腓神经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腘动脉腓肠支• 跖肌 plantaris• 起点:股骨外上髁 • 止点:跟腱 • 功能:跖屈踝关节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小腿三头肌• 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合成 • 腓肠肌为双关节肌,以快肌 为主 • 比目鱼肌为但关节肌,以慢 肌为主 • 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 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 关节,防止身体向前倾倒后侧深层• 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 起点:胫骨后外侧,腓骨内侧面上2∕3• 止点:舟骨粗隆、全楔骨底面, • 第234跖骨底面、骰骨载距突• 功能:踝关节跖屈,内翻 • 神经:胫神经• 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 起点:腓骨下2∕3• 止点:踇趾末节趾骨底 • 功能:踇趾屈曲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腓动脉肌支• 趾长屈肌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 起点:胫骨后面中2∕3• 止点:外侧四趾末节趾骨底跖面 • 功能:屈曲外侧四趾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胫后动脉• 腘肌 • 起点:股骨外髁、腘斜韧带 • 止点:比目鱼肌线上方胫骨 • 后面的三角面• 功能:屈曲膝关节,屈曲开始时使胫骨内旋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腘动脉足部固有肌•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足背部肌肉五、神经• 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 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支配足底内 侧部肌、关节、足底内侧半 及内侧三个半趾足底面的皮 肤。

      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 外侧部肌、关节、足底内侧 半及外侧一个半趾足底的皮 肤六、血管• 足背A • 于伸肌上支持带下缘续 于胫前A,在踝关节前 方行于拇长伸肌腱和趾 长伸肌腱之间,位置表 浅,易于摸到搏动主 干继续沿拇短伸肌内缘 和深缘前行沿途发出 3个分支• 足底A 分为足底内 侧A和足底 外侧A(四)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 ,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 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 性,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如果 ,踝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便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整个 动作完成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率如在跳高时,起跳腿踝关 节及时、充分的提蹱,可提高身体重心的初始高度,并直接影响 到腾空后的姿势和效果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 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腱 的形变而储备能量七、特殊结构•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 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 内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 拇长屈肌腱2、踝穴踝穴是胫腓骨下端( 内、外踝)形成的 空隙,容纳距骨胫骨、腓骨踝穴3、伸肌上、下支持带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连 于胫腓骨下端之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