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doc
8页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1.(2018·潍坊期中)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道:“(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可知强调的是物质生产,明清时期,我国的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所以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故选C项2.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 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 )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农业占明朝GDP比重最高,故选A项材料无法说明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故B项错误;古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D项错误3.(2017·株洲模拟)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
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这会导致( )A.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D.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举人缙绅及其子孙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小户农民为逃避政府的赋税投靠缙绅府下,因而会壮大缙绅的实力,也会加剧土地兼并,故选A项4.史载:长工在明朝法律中被称为“雇工人”,与雇主有主仆名分,实际地位与奴婢差不多在清代,长工中出现了没有主仆名分的雇工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明朝的法律为雇主服务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存在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解析:选D据题干,雇主与雇工的关系由主仆关系到没有主仆名分,反映出雇主与雇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选D项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远销全国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故选D项。
6.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与材料“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相符,故选C项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解析 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如观点一据材料“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可知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据材料“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再如观点二据材料“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答案 示例一: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示例二:《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桂林、百色、崇左调研)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的抬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增,价格升高,故选A项2.(2018·昆明摸底)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棉花的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3.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解析:选C。
此图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C项4.(2018·绵阳模拟)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历代技术的命运背后反映的是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故选C项材料中技术的变化与周期性动乱无关,故A项错误;传统行业技术确实也被严格保密,但是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在于强调重农抑商,而是在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5.(2018·湖南十校联考)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两层信息,第一层体现乾隆时期地方政府设立机局教民纺织;第二层体现乾隆时期允许民间开采除金银外的矿产。
教民纺织与允许民间开采矿产,说明政府重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6.(2018·四川黄金大联考)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实现流水作业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D.瓷器质量提高解析:选C手工工场和生产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不能用以解释中国制造业在生产中实现流水作业,故B项错误;据材料“20道工序”“22种制瓷业工种”可知,瓷器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分工,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故C项正确;瓷器生产过程中出现专业分工,不能用以解释瓷器质量提高,故D项错误7.(2018·太原期中)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解析:选A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选A项。
8.(2018·宜宾期中)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保留了六部,以代表中央并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 )A.改变中央对江南地区的长期、有效管理B.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区的经济地位C.分割北京六部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D.迅速改变江南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解析:选B根据“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得出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区的经济地位,故选B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根据“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得出不会分割北京六部权力,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南方商业发展,出现了繁华的商业都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不会因为这一举措而迅速改变,故D项错误9.(2018·怀化期中)《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所反映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