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IA教程零件设计完美版.ppt
122页第三章第三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零件设计平台简介零件设计平台简介★★第二节第二节 创建基于草图的零件特征创建基于草图的零件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零件特征修饰零件特征修饰★★第四节第四节 布尔运算布尔运算★★第五节第五节 创建参考元素创建参考元素★★第六节第六节 零件特征转换零件特征转换第一节第一节 零件设计平台简介零件设计平台简介一、零件设计平台的启动 零件设计平台是使用零件设计平台是使用CATIA进行三维设计的主要工作平台从菜单栏选择【进行三维设计的主要工作平台从菜单栏选择【开始】开始】|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 |【零件设计】命令,弹出【零件设计】命令,弹出|【新建零部件】对话框,设置好【新建零部件】对话框,设置好对话框按对话框按|【确定】按钮即可进入零件设计平台,如图所示确定】按钮即可进入零件设计平台,如图所示二、零件设计常用工具栏 1. 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 2. 修饰特征工具栏修饰特征工具栏 3. 参考元素工具栏参考元素工具栏 4. 基于曲面特征基于曲面特征 5. 转换特征转换特征 6. 布尔运算布尔运算 填充器开槽腔旋转旋转凹槽孔扫描扫描沟槽实体联结放样放样沟槽倒圆角倒角拔模抽売加厚螺纹移除面分割加厚曲面封闭曲面缝合曲面点 线面移动镜向阵列比例缩放装配布尔运算联合修剪块去除第二节第二节 创建基于草图的零件特征创建基于草图的零件特征一、填充器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填充器】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填充器】工具 ,可以将草图绘制器,可以将草图绘制器中生成的草图以多种方式拉伸为三维实体。
单击【填充器】工具的下拉箭头,即中生成的草图以多种方式拉伸为三维实体单击【填充器】工具的下拉箭头,即可展开全部的【填充器】工具,如图所示可展开全部的【填充器】工具,如图所示凸台(填充器)拔模圆角凸台多凸台 1. 【凸台】工具【凸台】工具 【凸台】工具用于将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凸台】工具用于将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凸台定义】对话框选项有:【凸台定义】对话框选项有: ((1 1)第一限制)第一限制 其中的类型选项有其中的类型选项有5种,分别是【尺寸】种,分别是【尺寸】 、、 【拉伸至下一个对象】【拉伸至下一个对象】 、、 【拉【拉伸至最后一个对象】伸至最后一个对象】 、、 【拉伸至指定平面】和【拉伸至指定平面】【拉伸至指定平面】和【拉伸至指定平面】 ((2 2)轮廓曲面)轮廓曲面 其中的类型选项有:其中的类型选项有: 【选择】用于选择拉伸对象;【选择】用于选择拉伸对象; 【厚度】用于生成拉伸【厚度】用于生成拉伸薄売特征;薄売特征; 【反向】用于改变拉伸方向;【反向】用于改变拉伸方向; 【镜向范围】用于对称双向拉伸;【镜向范围】用于对称双向拉伸; 【【反转边】仅适用于开放轮廓。
此选项允许您选择要拉伸轮廓的哪一侧反转边】仅适用于开放轮廓此选项允许您选择要拉伸轮廓的哪一侧 ((3 3)扩展选项)扩展选项 单击单击 【更多】按钮,对话框扩展,增加的选项有:【更多】按钮,对话框扩展,增加的选项有: 【第二限制】设置方法【第二限制】设置方法与【第一限制】相同,用于生成双向拉伸;与【第一限制】相同,用于生成双向拉伸; 如果选择了【厚度】,则可在【薄凸如果选择了【厚度】,则可在【薄凸台】选项中定义薄売的厚度台】选项中定义薄売的厚度零件设计平台是使用CATIA进行三维设计的主要工作平台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② 轴线-两元素操作方法与相应的矩形阵列相似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的角度/法线】 3)轴线选择实体表面,单击该工具,弹出【旋转凹槽定义】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法线】 选择实体表面,单击该工具,弹出【旋转凹槽定义】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对话框,如图所示。
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直线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6种创建参考线的方式可变半径圆角】工具 用于以变半径对实体表面进行圆角过渡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孔】工具 ,用于在三维实体上进行各种打孔和螺纹生成操作选择点及方向,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其中的类型选项有: 【选择】用于选择拉伸对象;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均通过点】 也可以从包括多个轮廓的草图创建凸台这些轮廓不能相交也可以从包括多个轮廓的草图创建凸台这些轮廓不能相交 2. 【拔模圆角凸台】工具【拔模圆角凸台】工具 【拔模圆角凸台】工具用于将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同时进行拔模和到【拔模圆角凸台】工具用于将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同时进行拔模和到圆角操作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凸圆角操作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凸台定义】对话框选项有:【凸台定义】对话框选项有: ((1 1)) 第一限制第一限制 【第一限制】用于定义拉伸的长度。
圆角】用于定义各边的过渡圆角【第一限制】用于定义拉伸的长度圆角】用于定义各边的过渡圆角 ((2 2)第二限制)第二限制 【第二限制】用于定义拉伸的基准面第二限制】用于定义拉伸的基准面 ((3 3)圆角)圆角 【圆角】用于定义各边的过渡圆角【圆角】用于定义各边的过渡圆角 3. 【多凸台】工具【多凸台】工具 【多凸台】工具用于将多个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多凸台】工具用于将多个二维轮廓拉伸为三维实体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多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多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多凸台定义】对话框的设置与【凸台定义】对话框相似,在【域】列表中【多凸台定义】对话框的设置与【凸台定义】对话框相似,在【域】列表中列出了各个草图轮廓,分别以【挤压域列出了各个草图轮廓,分别以【挤压域1】、】、 【挤压域【挤压域2】】……表示选择不同的表示选择不同的挤压域,按前述方法进行设置即可完成相应的复合拉伸挤压域,按前述方法进行设置即可完成相应的复合拉伸。
下图为不同选项对复合拉伸结果的影响下图为不同选项对复合拉伸结果的影响二、凹槽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凹槽】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凹槽】工具 ,可以通过二维草图,,可以通过二维草图,以多种方式在三维实体上进行挖切操作单击【凹槽】工具的下拉箭头,即可展以多种方式在三维实体上进行挖切操作单击【凹槽】工具的下拉箭头,即可展开全部的【凹槽】工具,如图所示开全部的【凹槽】工具,如图所示凹槽拔模圆角凹槽多凹槽 这三个工具与【凸台】的三个工具相对应,各项设置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这三个工具与【凸台】的三个工具相对应,各项设置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项操作是从实体上挖切材料的是这三项操作是从实体上挖切材料的三、旋转体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体】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体】工具 ,可以通过二维草图,,可以通过二维草图,旋转生成三维实体选择二维草图,弹出【旋转体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旋转生成三维实体选择二维草图,弹出【旋转体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旋转体定义】对话框选项有:【旋转体定义】对话框选项有: ((1 1)第一限制)第一限制 用于定义回转起始角与终止角。
用于定义回转起始角与终止角 ((2 2)轮廓)轮廓/ /曲面曲面 用于选择要旋转的二维草图用于选择要旋转的二维草图 【厚轮廓】选项用于生成売类旋转体厚轮廓】选项用于生成売类旋转体 ((3 3)轴线)轴线 用于选择生成旋转体的回转轴线用于选择生成旋转体的回转轴线 ((4 4)扩展选项)扩展选项 用于定义薄売旋转体的壁厚用于定义薄売旋转体的壁厚四、旋转凹槽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凹槽】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凹槽】工具 ,可以通过二维草,可以通过二维草图,在三维实体旋转切除材料选择二维草图,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旋转凹图,在三维实体旋转切除材料选择二维草图,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旋转凹槽定义】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槽定义】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五、孔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孔】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孔】工具 ,用于在三维实体上进行,用于在三维实体上进行各种打孔和螺纹生成操作。
选择实体表面,单击该工具,弹出【旋转凹槽定义】各种打孔和螺纹生成操作选择实体表面,单击该工具,弹出【旋转凹槽定义】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对话框,其定义方法与旋转体定义方法相同,如图所示 【孔定义】对话框有三个选项卡:【孔定义】对话框有三个选项卡: ((1 1)延伸)延伸 用于定义孔的直径及公差、深度,如盲孔、到最后、到平面等;定义孔的方用于定义孔的直径及公差、深度,如盲孔、到最后、到平面等;定义孔的方向;定义孔底的形状,如平底、向;定义孔底的形状,如平底、V形底;定位草图选项用于在实体表面准确定义形底;定位草图选项用于在实体表面准确定义孔的位置孔的位置 ((2 2)类型)类型 该选项卡中的项目有:简单、埋头、锥形、沉头、倒钻等;要旋转的二维草该选项卡中的项目有:简单、埋头、锥形、沉头、倒钻等;要旋转的二维草图 【厚轮廓】选项用于生成売类旋转体厚轮廓】选项用于生成売类旋转体 ((3 3)螺纹定义)螺纹定义 用于生成螺纹孔时对螺纹孔部分进行定义如螺纹直径、螺距、攻丝深度等。
用于生成螺纹孔时对螺纹孔部分进行定义如螺纹直径、螺距、攻丝深度等 在进行上述设置时,其中的例图会随之变化螺纹在实体中不显示,在工程在进行上述设置时,其中的例图会随之变化螺纹在实体中不显示,在工程图中有显示图中有显示六、肋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肋】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肋】工具 ,用于通过将二维轮廓沿,用于通过将二维轮廓沿扫描线扫描生成三维实体单击该工具,弹出【肋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扫描线扫描生成三维实体单击该工具,弹出【肋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肋定义】对话框有下列选项:【肋定义】对话框有下列选项: ((1 1)轮廓)轮廓 用于选择二维轮廓草图,可通过其旁边的【草图】工具按钮进入草图绘制器,用于选择二维轮廓草图,可通过其旁边的【草图】工具按钮进入草图绘制器,绘制轮廓绘制轮廓 ((2 2)中心曲线)中心曲线 用于选择中心曲线(扫描线),也可通过其旁边的【草图】工具按钮进入草用于选择中心曲线(扫描线),也可通过其旁边的【草图】工具按钮进入草图绘制器,绘制中心曲线。
图绘制器,绘制中心曲线 ((3 3)轮廓控制)轮廓控制 【轮廓控制】下拉列表中有三个选项,分别是【保持角度】、【轮廓控制】下拉列表中有三个选项,分别是【保持角度】、 【拉出方向】【拉出方向】和【参考曲面】和【参考曲面】 【保持角度】表示扫描过程中草图平面与扫描线切线之间的夹【保持角度】表示扫描过程中草图平面与扫描线切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角保持不变 【拉出方向】表示按指定的方向扫描轮廓,要定义此方向,可以选【拉出方向】表示按指定的方向扫描轮廓,要定义此方向,可以选择平面、轴线或边线轮廓平面与选定的方向保持不变,例如轮廓平面在择平面、轴线或边线轮廓平面与选定的方向保持不变,例如轮廓平面在YZ平面平面上,选定了上,选定了Y轴方向,则轮廓平面始终平行于轴方向,则轮廓平面始终平行于Y轴 【参考曲面】表示轮廓与指【参考曲面】表示轮廓与指定参考曲面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定参考曲面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七、开槽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开槽】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开槽】工具 ,用于通过二维轮廓在,用于通过二维轮廓在实体上扫描除料。
单击该工具,弹出【开槽】对话框,如图所示其设置方法与实体上扫描除料单击该工具,弹出【开槽】对话框,如图所示其设置方法与【开槽】设置方法相同开槽】设置方法相同八、多截面实体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多截面实体】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多截面实体】工具 ,通过多个二维,通过多个二维轮廓截面按用户定义的脊线或系统自动计算的脊线放样生成实体单击该工具,轮廓截面按用户定义的脊线或系统自动计算的脊线放样生成实体单击该工具,弹出【多截面定义】对话框弹出【多截面定义】对话框 【多截面实体定义】对话框有下列设置项目:【多截面实体定义】对话框有下列设置项目: ((1 1)轮廓列表)轮廓列表 用于选择一系列的二维轮廓草图截面需注意各轮廓闭合点应在大体相同的用于选择一系列的二维轮廓草图截面需注意各轮廓闭合点应在大体相同的位置,闭合方向要一致位置,闭合方向要一致 ((2 2)放样控制选项卡)放样控制选项卡 用于选择导线、脊线、耦合等通过这些选项可控制放样体的形状用于选择导线、脊线、耦合等。
通过这些选项可控制放样体的形状 ((3 3)光顺修正)光顺修正 【光顺修正】有二个选项,分别是【角度修正】和【偏差】光顺修正】有二个选项,分别是【角度修正】和【偏差】 【角度修正】【角度修正】光顺作用于任何角度偏差小于光顺作用于任何角度偏差小于 0.5 度的不连续,因此有助于生成质量更好的多截度的不连续,因此有助于生成质量更好的多截面实体偏差】通过轮廓按给定偏差范围,偏离引导曲线对放样移动进行光顺偏差】通过轮廓按给定偏差范围,偏离引导曲线对放样移动进行光顺可用时选择上述两个选项可用时选择上述两个选项九、已移除多截面实体 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已移除多截面实体】工具通过【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已移除多截面实体】工具 ,通过多,通过多个二维轮廓截面按用户定义的脊线或系统自动计算的脊线放样在实体上除料单个二维轮廓截面按用户定义的脊线或系统自动计算的脊线放样在实体上除料单击该工具,弹出【已移除多截面定义】对话框其设置方法与【多截面定义】相击该工具,弹出【已移除多截面定义】对话框其设置方法与【多截面定义】相同二、实体混合 【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实体混合】工具下箭头【基于草图特征】工具栏上的【实体混合】工具下箭头 ,可展开【高级,可展开【高级拉伸】工具栏,如图所示。
拉伸】工具栏,如图所示 1. 【实体混合】工具【实体混合】工具 【实体混合】工具用于创建实体混合,即由两个或更多已拉伸的轮廓相交得【实体混合】工具用于创建实体混合,即由两个或更多已拉伸的轮廓相交得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混合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混合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混合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混合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 ((1 1)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选择用于形成混合拉伸的两个草图生成的实体截面由这两个草图截面所决选择用于形成混合拉伸的两个草图生成的实体截面由这两个草图截面所决定如果在启动【混合实体】命令前未定义轮廓,只需单击对话框中的图标定如果在启动【混合实体】命令前未定义轮廓,只需单击对话框中的图标 访访问【草图编辑器】,然后绘制所需的轮廓的草图问【草图编辑器】,然后绘制所需的轮廓的草图 ((2 2)拉伸方向)拉伸方向 默认的拉伸方向为轮廓平面的法线方向,也可以选择一个参考几何元素作为默认的拉伸方向为轮廓平面的法线方向,也可以选择一个参考几何元素作为其拉伸方向。
其拉伸方向按第二方向进行投影 2. 【加强肋】工具【加强肋】工具 【加强肋】工具用于创建加强筋,即由一个轮廓拉伸生成加强筋在设计环【加强肋】工具用于创建加强筋,即由一个轮廓拉伸生成加强筋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草图轮廓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草图轮廓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若需要使用开放轮廓,须确保现有材料可以完全限制对此轮廓的拉伸单击该工若需要使用开放轮廓,须确保现有材料可以完全限制对此轮廓的拉伸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加强筋】对话框具按钮,弹出【加强筋】对话框 【多截面实体定义】对话框有下列设置项目:【多截面实体定义】对话框有下列设置项目: ((1 1)模式)模式 【从侧边】: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拉伸从侧边】:在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拉伸 【从顶部】:在垂直于轮廓平面的【从顶部】:在垂直于轮廓平面的方向上执行拉伸,该选项用于从网状结构中创建加强肋方向上执行拉伸,该选项用于从网状结构中创建加强肋 ((2 2)厚度及拉伸方向)厚度及拉伸方向 用于定义拉伸的厚度、拉伸方式(单向、双向对称、双向)及拉伸方向。
用于定义拉伸的厚度、拉伸方式(单向、双向对称、双向)及拉伸方向 ((3 3)光顺修正)光顺修正 【轮廓】用于选择草图轮廓单击旁边的【草图绘制】按钮,可在【草图绘【轮廓】用于选择草图轮廓单击旁边的【草图绘制】按钮,可在【草图绘制器】中修改草图轮廓制器】中修改草图轮廓第三节第三节 零件特征修饰零件特征修饰一、倒圆角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倒圆角】工具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倒圆角】工具 ,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倒,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倒圆角操作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圆角】工具栏,如图所示圆角操作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圆角】工具栏,如图所示 1. 【倒圆角】工具【倒圆角】工具 【倒圆角】工具用于对两个实体表面进行圆角过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倒圆角】工具用于对两个实体表面进行圆角过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倒圆角定义】对话框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倒圆角定义】对话框 【倒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倒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 ((1 1)半径)半径 用于指定圆角半径。
用于指定圆角半径 ((2 2)对象)对象 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对象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对象 ((3 3)拓展)拓展 对选择的过渡对象进行扩展选取对选择的过渡对象进行扩展选取 【最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与选定边【最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与选定边线相切的边线线相切的边线 【相切】将与对象相切的元素全部选中相切】将与对象相切的元素全部选中 【修剪带】如果选择使【修剪带】如果选择使用【相切】拓展模式,还可以修剪交叠的圆角用【相切】拓展模式,还可以修剪交叠的圆角 ((4 4)其它)其它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可根据需要选择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可根据需要选择 限制元素—平面未修剪修剪最小模式两个圆角过渡有重叠 2. 【可变半径圆角】工具【可变半径圆角】工具 【可变半径圆角】工具【可变半径圆角】工具 用于以变半径对实体表面进行圆角过渡在设计用于以变半径对实体表面进行圆角过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可变半径圆角定义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
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可变半径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对话框,有如下选项: ((1 1)半径)半径 用于指定各个控制点的圆角半径用于指定各个控制点的圆角半径 ((2 2)对象、拓展、修剪带、变更)对象、拓展、修剪带、变更 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对象、拓展方式、圆角半径变化方式及是否对圆角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对象、拓展方式、圆角半径变化方式及是否对圆角重叠部分进行修剪重叠部分进行修剪 ((3 3)其它)其它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可根据需要选择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可根据需要选择 其中的【桥接曲其中的【桥接曲面圆角】用于修整不同方向的圆角过渡面圆角】用于修整不同方向的圆角过渡 3. 【面与面的圆角】工具【面与面的圆角】工具 【面与面的圆角】工具【面与面的圆角】工具 用于生成面与面的圆角过渡连接在设计环境中用于生成面与面的圆角过渡连接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面与面的圆角定义】对话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
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面与面的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框,有如下选项: ((1 1)半径)半径 用于指定圆角过渡的半径用于指定圆角过渡的半径 ((2 2)要圆角化的面)要圆角化的面 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面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面 ((3 3)其它)其它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如【限制元素】、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如【限制元素】、 【脊线】等,其【脊线】等,其含义及应用方法如前所述含义及应用方法如前所述 3. 【三切线内圆角】(三面倒圆角)工具【三切线内圆角】(三面倒圆角)工具 【三切线内圆角】工具【三切线内圆角】工具 用于三个面的圆角过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用于三个面的圆角过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三切线内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该工具按钮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三切线内圆角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选项: ((1 1)要圆角化的面)要圆角化的面 用于指定圆角过渡的两个面。
用于指定圆角过渡的两个面 ((2 2)要称除的面)要称除的面 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面选择要进行圆角过渡的面 ((3 3)其它)其它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限制元素】,其含义及应用方法如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限制元素】,其含义及应用方法如前所述前所述 二、倒角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倒角】工具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倒角】工具 ,可以对实体进行倒角操作可以对实体进行倒角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倒角】对话框,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倒角】对话框,其设置方法如前所述其设置方法如前所述三、拔模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拔模】工具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拔模】工具 ,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拔模,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拔模操作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拔模】工具栏,如图所示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拔模】工具栏,如图所示 1. 【拔模】工具【拔模】工具 【拔模】工具用于生成实体表面上的拔模斜度。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拔模】工具用于生成实体表面上的拔模斜度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对话框,如图所示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对话框,如图所示 【拔模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拔模定义】对话框有如下选项: ((1 1)拔模类型)拔模类型 选择按【常量】方式或选择按【常量】方式或 【变量】方式拔模【变量】方式拔模 ((2 2)角度、要拔模的面、中性面)角度、要拔模的面、中性面 指定拔模角;选择要拔模的面,或由中性面自动选择要拔模的面(与中性面指定拔模角;选择要拔模的面,或由中性面自动选择要拔模的面(与中性面相接的面);指定中性面相接的面);指定中性面 ((3 3)拔模方向)拔模方向 指定拔模方向指定拔模方向 ((4 4)其它)其它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如分离元素、限制元素等可根据需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如分离元素、限制元素等可根据需要选择 未定义分离元素定义XY平面为分离元素 2. 【可变角度拔模】工具【可变角度拔模】工具 【可变角度拔模】工具【可变角度拔模】工具 用于生成实体表面上变化的拔模斜度。
在设计环用于生成实体表面上变化的拔模斜度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可变角度拔模定义】对话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可变角度拔模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该拔模方式也可从上述【拔模定义】对话框框,如图所示该拔模方式也可从上述【拔模定义】对话框|【拔模类型】【拔模类型】|【变量【变量】激活其操作可参考拔模与【可变半径圆角】的相关操作其操作可参考拔模与【可变半径圆角】的相关操作中性面拔模面拔模方向控制点拔模结果 3. 【拔模反射线】工具【拔模反射线】工具 【拔模反射线】工具【拔模反射线】工具 用于通过将反射线(系统自动检测到的拔模面与曲用于通过将反射线(系统自动检测到的拔模面与曲面的切线)用作中性线来进行拔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面的切线)用作中性线来进行拔模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反射线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反射线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拔模反射线四、盒体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盒体】工具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盒体】工具 ,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抽売,可以对实体进行各种抽売操作。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抽売定义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抽売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对话框,如图所示壁厚4mm壁厚10mm五、线宽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线宽】工具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线宽】工具 ,可以对实体表面进行加厚,可以对实体表面进行加厚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厚度定义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厚度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对话框,如图所示六、内螺纹/外螺纹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内螺纹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内螺纹/外螺纹】工具外螺纹】工具 ,可以对轴,可以对轴/孔类孔类实体添加螺纹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实体添加螺纹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螺纹出【螺纹/丝锥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其操作方法与螺纹孔的操作相似生成丝锥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其操作方法与螺纹孔的操作相似生成的螺纹在实体上不显示,在工程图上有显示。
的螺纹在实体上不显示,在工程图上有显示七、移除面/替换面 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移除面通过【修饰特征】工具栏上的【移除面/替换面】工具替换面】工具 ,用于对选定的对,用于对选定的对象进行面删除或替换操作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拔模】工具栏,如象进行面删除或替换操作单击该工具按钮下箭头,可展开【拔模】工具栏,如图所示 1. 【移除面】工具【移除面】工具 【移除面】工具用于对选定对象进行面删除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移除面】工具用于对选定对象进行面删除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移除面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移除面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2. 【替换面】工具【替换面】工具 【替换面】工具【替换面】工具 用于对选定对象进行替换面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用于对选定对象进行替换面操作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替换面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替换面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
第四节第四节 布尔运算布尔运算一、装配 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装配】工具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装配】工具 ,可以通过实体集成的方式,可以通过实体集成的方式生成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弹出【装配】对话框,如图所示生成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弹出【装配】对话框,如图所示二、布尔操作 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添加】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添加】 、【除去】和、【除去】和 【相交】工具【相交】工具 ,可以,可以通过实体间的各种布尔运算生成新的实体单击上述工具按钮上的下箭头,可展通过实体间的各种布尔运算生成新的实体单击上述工具按钮上的下箭头,可展开【布尔操作】子工具栏,如图所示开【布尔操作】子工具栏,如图所示 1. 【添加】工具【添加】工具 【添加】工具【添加】工具 用于将一个实体加入到另一个实体而生成一个新的实体用于将一个实体加入到另一个实体而生成一个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添加】对话框,如图所示其操作与装配相似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添加】对话框,如图所示其操作与装配相似 2. 【除去】工具【除去】工具 【除去】工具【除去】工具 用于通过实体间求差集的方式生成新实体。
单击该工具按用于通过实体间求差集的方式生成新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移除】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钮,弹出【移除】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除去几何体2的结果 3. 【相交】工具【相交】工具 【等分点】工具【等分点】工具 用于通过求实体间交集的方式生成新实体单击该工具用于通过求实体间交集的方式生成新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等分点定义】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按钮,弹出【等分点定义】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几何体2与零件几何体相交的结果三、联合修剪 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联合修剪】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联合修剪】 工具工具 ,可以通过在实体间进,可以通过在实体间进行联合修剪来生成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修剪定义】对话框,其操行联合修剪来生成新的实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修剪定义】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似作方法与上述相似四、除去块 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除去块】通过【布尔操作】工具栏上的【除去块】 工具工具 ,用于移除实体中多余且,用于移除实体中多余且不相交的实体部分。
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除去块定义】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不相交的实体部分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除去块定义】对话框,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似与上述相似第五节第五节 创建参考元素创建参考元素 【参考元素】是指在设计中用到的一些辅助的点、线、面在【参考元素】【参考元素】是指在设计中用到的一些辅助的点、线、面在【参考元素】工具栏中包含了三个工具【点】工具、工具栏中包含了三个工具【点】工具、 【线】工具和【线】工具和 【面】工具,如图所示面】工具,如图所示一、创建参考点 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点】工具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点】工具 ,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点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点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点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点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7种创建参考点的方式种创建参考点的方式 1. 坐标生成点坐标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坐标】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坐标】 输入点的空间坐输入点的空间坐标值即可创建一个点标值即可创建一个点 2. 在曲线上生成点在曲线上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 。
可以按【曲线可以按【曲线上的距离】上的距离】 或或 【曲线长度比率】创建点【曲线长度比率】创建点 ,按提示进行其它相关设置即可生成所,按提示进行其它相关设置即可生成所要求的点要求的点 注意:注意: 【测地距离】为沿曲线测量的距离测地距离】为沿曲线测量的距离 3. 在平面上生成点在平面上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上】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上】 按提示进行相按提示进行相关设置即可生成所要求的点默认参考点为原点,也可以选择其它点,如果该点关设置即可生成所要求的点默认参考点为原点,也可以选择其它点,如果该点不在平面上,它会自动投影到平面上不在平面上,它会自动投影到平面上 4. 在曲面上生成点在曲面上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上】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上】 按提示进行相按提示进行相关设置即可生成所要求的点在曲面上生成点需要设置足够的约束条件,一般需关设置即可生成所要求的点在曲面上生成点需要设置足够的约束条件,一般需要要3个条件:起始参考点、方向和距离。
个条件:起始参考点、方向和距离 【动态定位】中的【精密的】选项所指的的距离为测地距离(沿曲面测量),【动态定位】中的【精密的】选项所指的的距离为测地距离(沿曲面测量), 【粗略的】为直线距离粗略的】为直线距离 5. 圆圆/球面中点球面中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圆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圆/球面中心】球面中心】 选择球面或圆即可生成其中心点面或圆即可生成其中心点 6. 曲线上的切线生成点曲线上的切线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的切线】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的切线】 按指示选择曲线和方向即可生成点(可能有多个点)选择曲线和方向即可生成点(可能有多个点) 注意:曲线必须与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注意:曲线必须与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7. 在两点之间生成点在两点之间生成点 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之间】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之间】 按指示选择设。
按指示选择设计空间中的两个点,输入比率生成点计空间中的两个点,输入比率生成点二、创建参考线 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直线】工具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直线】工具 ,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线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直线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线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直线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6种创建参考线的方种创建参考线的方式 1. 点点-点生成直线点生成直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点】点】 依次选择两个依次选择两个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 2. 点点-方向生成直线方向生成直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点-方向】方向】 选择点及方选择点及方向,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其中如果选择的【支持面】向,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其中如果选择的【支持面】为曲面时,则生成沿曲面距离为最短的一条曲线。
为曲面时,则生成沿曲面距离为最短的一条曲线 【处理【处理1】、】、 【处理【处理2】为生成】为生成参考线的约束,例如选择了某个元素,则参考线到达该限制元素就截止了参考线的约束,例如选择了某个元素,则参考线到达该限制元素就截止了 3. 按曲线的角度按曲线的角度/法线生成直线法线生成直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的角度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的角度/法线】法线】 选择曲线、曲线上的点及确定参考线与曲线切线的夹角,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择曲线、曲线上的点及确定参考线与曲线切线的夹角,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 4. 按曲线的切线生成直线按曲线的切线生成直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的切线】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的切线】 选择曲线、曲线上的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线、曲线上的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 5. 按曲面的法线生成直线按曲面的法线生成直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法线】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法线】 。
选择曲线、选择曲线、曲线上的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曲线上的点,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 6. 角平分线角平分线 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角平分线】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角平分线】 选择两条相选择两条相交直线,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可获得两个解,点击【交直线,按提示设置其它选项即可生成所需的参考直线可获得两个解,点击【下一个解法】按钮,可在两个解之间转换下一个解法】按钮,可在两个解之间转换第一解第二解三、创建参考平面 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平面】工具通过【参考元素】工具栏上的【平面】工具 ,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可以以多种方式创建参考平面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平面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平面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平面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11种创建参考平种创建参考平面的方式面的方式 1. 偏移平面偏移平面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偏移平面】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偏移平面】 。
选择参选择参考平面或坐标系平面,确定偏移距离和方向,即可生成需要的参考平面考平面或坐标系平面,确定偏移距离和方向,即可生成需要的参考平面 2. 平行通过点平行通过点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行通过点】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行通过点】 选择点、参考平面或坐标系平面,即可生成过该点且平行与选中平面的参考平面点、参考平面或坐标系平面,即可生成过该点且平行与选中平面的参考平面 3. 平面的角度平面的角度/法线法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的角度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面的角度/法线】法线】 选择旋转轴、参考平面,确定两平面的夹角,即可生成与选中平面成一定夹角选择旋转轴、参考平面,确定两平面的夹角,即可生成与选中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参考平面的参考平面 4. 通过三点通过三点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三点】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三点】 依次选择构成平面的三点即可。
择构成平面的三点即可 5. 通过两条直线通过两条直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两条直线】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两条直线】 依次选择两条直线,如果两直线不共面,则生成的平面过第一直线,且平行于第二次选择两条直线,如果两直线不共面,则生成的平面过第一直线,且平行于第二直线;如果选择了【不允许为非共面直线】,则只能由两条共面直线生成平面直线;如果选择了【不允许为非共面直线】,则只能由两条共面直线生成平面 6. 通过点与直线通过点与直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点与直线】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点与直线】 依次选择点与直线,即可生成过点与直线的参考平面次选择点与直线,即可生成过点与直线的参考平面 7. 通过平面曲线通过平面曲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平面曲线】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通过平面曲线】 选择一条平面曲线,即可生成包含该曲线的参考平面。
择一条平面曲线,即可生成包含该曲线的参考平面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法线】 在实体零件设计平台选择二维轮廓,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凸台定义】对话框,如图所示2)第二限制在【点定义】对话框【点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上的切线】 2)拉伸方向用于定义孔的直径及公差、深度,如盲孔、到最后、到平面等;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的角度/法线】 点击【更多】按钮,出现附加的选项【限制元素】,其含义及应用方法如前所述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该工具可用,单击该工具按钮,弹出【拔模】对话框,如图所示所不同的是这三项操作是从实体上挖切材料的2)要称除的面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间距】 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矩形阵列】工具 ,弹出【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4种阵列方式选择用于形成混合拉伸的两个草图在【直线定义】对话框【线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法线】 8. 曲线的法线曲线的法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的法线】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线的法线】 。
选择选择一条平面曲线及曲线的的一点(默认为曲线中点),即可生成过指定点且与曲线一条平面曲线及曲线的的一点(默认为曲线中点),即可生成过指定点且与曲线垂直的参考平面垂直的参考平面 9. 曲面的切线曲面的切线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切线】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曲面的切线】 选择曲面及一点,即可生成过该点,且在指定点(或其投影点)处与曲面切平面平行曲面及一点,即可生成过该点,且在指定点(或其投影点)处与曲面切平面平行的参考平面的参考平面 10. 方程式方程式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方程式】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方程式】 即通过平即通过平面方程面方程AX+BY+CZ=D来确定平面来确定平面 11. 平均通过点平均通过点 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均通过点】在【平面定义】对话框【平面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平均通过点】 即可选择很多的点,参考平面的位置由这些点的平均位置所确定(即点到平面距离的选择很多的点,参考平面的位置由这些点的平均位置所确定(即点到平面距离的方差为最小)。
常用于逆向工程方差为最小)常用于逆向工程第六节第六节 零件特征变换零件特征变换 零件特征变换是对已经生成的零件特征进行位置转换和复制等操作,在零件零件特征变换是对已经生成的零件特征进行位置转换和复制等操作,在零件设计时经常用到设计时经常用到一、变换 单击【变换特征】工具栏上的【变换】工具下拉箭头单击【变换特征】工具栏上的【变换】工具下拉箭头 ,可展开【变换】,可展开【变换】工具栏 1.1.平移平移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平移】工具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平移】工具 ,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框,选择框,选择 【是】后,弹出【是】后,弹出 【平移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平移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3种平移方式种平移方式 ①① 方向、距离方向、距离 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方向、距离】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方向、距离】 选择平移方向,设置平移距离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平移方向,设置平移距离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
②② 点至点点至点 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点至点】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点至点】 依次选择依次选择起点与终点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起点与终点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 ③③ 坐标坐标 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坐标】在【平移定义】对话框【向量定义】下拉列表中选择【坐标】 依次设置各依次设置各个坐标的偏移分量,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个坐标的偏移分量,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平移 2. 2. 旋转旋转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旋转】工具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旋转】工具 ,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框,选择框,选择 【是】后,弹出【是】后,弹出 【旋转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旋转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3种旋转方式种旋转方式 ①① 轴线轴线-角度角度 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轴线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轴线-角度】角度】 。
选择选择轴线,设置旋转角度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旋转轴线,设置旋转角度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旋转 ②② 轴线轴线-两元素两元素 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轴线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轴线-两元素】两元素】 选择轴线,再依次选择两个元素,如点、线、面,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旋转择轴线,再依次选择两个元素,如点、线、面,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旋转第一元素第二元素旋转角度 ③③ 三点三点 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三点】在【旋转定义】对话框【定义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三点】 依次选择三依次选择三个点,其中三点平面的法线方向为旋转轴的方向,旋转轴过第二点,旋转角度由个点,其中三点平面的法线方向为旋转轴的方向,旋转轴过第二点,旋转角度由“点点1—点点2”向量与向量与“点点2—点点3”向量确定向量确定点1-点2向量点2-点3向量 3. 3. 对称对称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对称】工具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单击【对称】工具 ,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先弹出一个【问题】信息框,选择框,选择 【是】后,弹出【是】后,弹出 【对称定义】对话框,选择对称基准即可完成零件特征【对称定义】对话框,选择对称基准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对称操作。
的对称操作二、镜向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先选择要镜向的实体特征,再单击【镜向】工具按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先选择要镜向的实体特征,再单击【镜向】工具按钮钮 ,单击镜向参考元素,弹出【镜向定义】对话框,按【确定】即可完成零,单击镜向参考元素,弹出【镜向定义】对话框,按【确定】即可完成零件特征的镜向复制操作如果事先没有选择实体特征,则是对整个实体进行镜向件特征的镜向复制操作如果事先没有选择实体特征,则是对整个实体进行镜向操作三、阵列 单击【变换特征】工具栏上的【阵列】工具下拉箭头单击【变换特征】工具栏上的【阵列】工具下拉箭头 ,可展开【阵列】,可展开【阵列】工具栏 1. 1. 矩形阵列矩形阵列 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矩形阵列】工具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矩形阵列】工具 ,弹出【矩形图样定义】,弹出【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其中提供了对话框,其中提供了4种阵列方式种阵列方式 ①① 实例和长度实例和长度 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长度】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长度】 。
依次依次选择【第一方向】选择【第一方向】/【第二方向】选项卡,确定【参考元素】,设置【实例个数】【第二方向】选项卡,确定【参考元素】,设置【实例个数】和和 【长度】【长度】 ,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两个方向可使用,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两个方向可使用不同的【参数】生成阵列不同的【参数】生成阵列 ②② 实例和间距实例和间距 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间距】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间距】 依次选择【第一方向】选择【第一方向】 /【第二方向】选项卡,确定【参考元素】、【实例个数】和【第二方向】选项卡,确定【参考元素】、【实例个数】和【间距】【间距】 ,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 ③③ 间距和长度间距和长度 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间距和长度】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间距和长度】 依次选择【第一方向】选择【第一方向】/ 【第二方向】,确定各方向的【参考元素】,设置【长度】【第二方向】,确定各方向的【参考元素】,设置【长度】和【间距】和【间距】 ,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
实例个数由系统,按提示设置其它参数,即可完成特征的矩形阵列实例个数由系统自动计算自动计算 ④④实体和不等间距实体和不等间距 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不等间距】在【矩形图样定义】对话框【参数】下拉列表中选择【实例和不等间距】 依次选择【第一方向】依次选择【第一方向】/ 【第二方向】,确定各方向的【参考元素】,设置【实【第二方向】,确定各方向的【参考元素】,设置【实例】个数例】个数 ,选择某个间距尺寸线并双击,在弹出的【参数定义】对话框中输入间,选择某个间距尺寸线并双击,在弹出的【参数定义】对话框中输入间距值,即可完成不等间距的矩形阵列单击实例中心点,可移除该实例距值,即可完成不等间距的矩形阵列单击实例中心点,可移除该实例 2. 2. 圆弧阵列圆弧阵列 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圆弧阵列】工具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圆弧阵列】工具 ,弹出【圆周图样定义】,弹出【圆周图样定义】对话框在【轴向参考】选项卡中有对话框在【轴向参考】选项卡中有6种不同的【参数】,在【径向定义】中有种不同的【参数】,在【径向定义】中有3种有同的【参数】。
种有同的【参数】 ①① 轴向参考轴向参考 【轴向参考】选项卡中有【轴向参考】选项卡中有6种不同的【参数】种不同的【参数】 分别是:实例和总角度、实例分别是:实例和总角度、实例和角度间隔、角度间隔和总角度、完整径向(均布)、实例与不等角度间距其和角度间隔、角度间隔和总角度、完整径向(均布)、实例与不等角度间距其操作方法与相应的矩形阵列相似操作方法与相应的矩形阵列相似 ②② 径向定义径向定义 【径向定义】选项卡中有【径向定义】选项卡中有6种不同的【参数】种不同的【参数】 分别是:圆和径向厚度(正值分别是:圆和径向厚度(正值向使半径加大,负值使半径减小、圆和圆间距、圆间距和径向厚度操作方法与向使半径加大,负值使半径减小、圆和圆间距、圆间距和径向厚度操作方法与相应的矩形阵列相似相应的矩形阵列相似 3. 3. 用户阵列用户阵列 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用户阵列】工具先选择要阵列的特征,单击【用户阵列】工具 ,弹出【用户图样定义】,弹出【用户图样定义】对话框选择用户事先定义好的位置点,即可生成用户阵列。
对话框选择用户事先定义好的位置点,即可生成用户阵列四、缩放 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先选择要缩放的实体特征,再单击【缩放】工具按在设计环境中有实体时,先选择要缩放的实体特征,再单击【缩放】工具按钮钮 ,弹出【缩放定义】对话框,选择参考元素,输入缩放比率值或拖动鼠标,弹出【缩放定义】对话框,选择参考元素,输入缩放比率值或拖动鼠标到合适大小,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缩放到合适大小,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缩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