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识论理的七原理.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57760179
  • 上传时间:2023-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认识论理的七原理一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1相互区别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认识是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相互联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认识主体才能与实务相联系,从而形成人的认识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 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进认识发展② 实践不断提供认识的新的手段、方法、素材③ 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原理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认识是能动性反映和创造性反映的统一首先,反映是创造的基础;其次,反映在创造中得以实现只强调反映而否认创造的是形而上学,只强调创造而否认反映的是唯心主义 人的认识不仅可以反映世界,而且可以创造世界这个观点反映人的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三 如何认识 1认识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2认识的辩证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a反复性是说,受认识主体条件的限制—生理、心理、实践、认识能力等主题条件的限制受认识客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有一个逐步显露的过程 b无限性是说,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从而要求人的认识要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3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因为实践是具体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所以要求人的认识一定要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事物相统一 b 因为实践是历史的,所以要求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认识超越于实践或落后与实践都是造成“左”、“右”倾思想的认识论的根源四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相互区别① 感性认识是指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片面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形式:感觉、知觉、表象② 理性认识是指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全面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形式:概念、判断、推理2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坚持了认识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坚持了认识中的辩证法3相互渗透 ①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感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来表达。

      ③ 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理性以感性为基础理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感性认识的形式—语言来表述 4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 强调感性认识而否认理性认识,理论上称之为经验论,包括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上的不同),在实践上称之为经验主义只强调理性认识而否认感性认识称之为唯理论,包括唯物主义论唯理论和唯心主义唯理论,在实践中称之为教条主义五 真理的特性 真理的根本特性是客观性 (真理可称为客观真理,坚持了真理观中的唯物主义) 1内涵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b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反对真理的多元性) 2方法论意义① 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认为真理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表现在: a 实用主义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它把是否与人的主观愿望相一致作为真理的标志,从而只强调了真理的主观性,而否认了它的客观性 b 康德认为真理是人类思维形式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从而只强调了真理的主观性而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多元论认为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这是真理观中的相对主义诡辩论,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② 客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它认为真理是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 a 黑格尔认为真理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 上帝学说认为真理是上帝的化身六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相互区别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2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价值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历史性① 主观性客观事物是否具有价值是以人的主体需要为标准同一客体,主体的价值判断是有差异的主客观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在主体实践活动中能动创造实现的② 客观性客观事物的属性石价值的现实基础人的主体的需要要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制约③ 历史性3遵循的原则不同① 真理原则遵循客体原则,要求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价值原则遵循主体原则,要求客观与主题相一致② 真理原则体现的是认识活动中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价值原则体现的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目的性③ 真理原则体现社会活动的统一性,而价值原则体现社会活动的多样性 2相互联系 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目的、归宿 3相互渗透、相互导引 4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时错误的七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的统一 1确定性(绝对性) 因为实践是历史的,随实践的不断发展最终会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只有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 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实践活动受一定条件的制约,意识无法检验某些理论的正确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