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精选可编辑).DOCX
9页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目 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一、 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而这些苦水是吉婕对着镜子向薇龙吐露的在这里镜子不仅仅作为一个道具,它更反射了人物的心理《金锁记》中的一段“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张爱玲借镜子的意象写幻觉,淡化简出,表现了时间的不可抗拒,同时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镜子作为一个残酷的时间见证,提醒着曹七巧自己已经老去,生命也将走向尽头。
张爱玲借助镜子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感喟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红玫瑰白玫瑰》中镜子的意象,则代表着生命的脆弱、生存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分裂、自我认同《倾城之恋》中的一段:“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镜子的易碎性,暗示了流苏与范柳原之间关系的不堪一击,随时会破碎他们跌入另一个世界里,身不由己如此恋爱的场面在镜子中上演,所以变成了虚像,于是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白流苏在镜子前面完成了灵魂的裂变,从一个清纯的女人最终到人格的完全丧失,走向堕落、毁灭的罪恶深渊她的苍凉而曲折的恋爱经历是建立在生存的威胁之上的,求爱的本身是为了求生存,以及代表性的“玫瑰香”的琴音,对揭示人物性格,增添人物的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张爱玲通过对镜子的易碎表达了自己情爱感觉的遥不可及张爱玲小说借助镜子“易碎”等特点来创造斑斓的色彩《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在香港经历了一场战争,作品中多次运用碎玻璃的反光,在光线并不强烈的地方呈现了强烈的色彩,从而产生了它那耀人眼目的眩晕,传达了从黑暗中骤见光亮时的不适应。
镜子的成像与人本就是相像的,但镜子作为一个铁面无情的法官,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通过镜子,暴露出真实的自己张爱玲凭借“镜子”意象,营造亦真亦幻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个女性,逐渐地走向毁灭,她的人生、情爱本就是为了生存镜子在张爱玲小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 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从先秦传说到现代小说,月亮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月亮这一原型同时具有三种意义第一种,月亮与美好人性、高洁品质相关照,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刘禹锡的“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等月亮原型表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求,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指人生团圆美满或光明磊落的心性,给人以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感觉第二种,月亮带有强烈的阴郁色彩,充满了悲凉色彩,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第三种,月亮被看做女性尤其是母亲,别称“婵娟”历代作品常用月亮来比喻女子,如说“闭月羞花”便是如此老舍《月牙儿》中,月亮不停地出现,“我”从一个单纯的学生逐渐沦为一个妓女,月亮或“清亮而温柔”或“带着寒气”,是一个包容各种苦难的母亲,它带有强烈的女性与母性特征。
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纷呈,其中“月亮”出现得最典型,也最有特色她的月亮意象当属第二三两种原型意义,这与张爱玲的生活背景是分不开的,以下我们就来分析张爱玲月亮意象的艺术特征 张爱玲的小说中“月亮”描写最多,最好的当属《金锁记》《金锁记》以月亮为始,以月亮为终其中主要描写了三种月亮,一种是叙述人的月亮,一种是长安的“模糊的缺月”,一种是寿芝眼里“可怕的月亮”一开头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这句话用追述的语气和句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给我们空间、时间上的距离感三十年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月光是一个永恒的时间概念,引发一种人生无常,但月光见证者这些人世的沧桑的感慨接下来写到:“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通过这段年轻人、老年人的心目中的月亮形态的对比描写,表现人们回首过去的不同心态,也奠定了小说追忆的基调小说是从三十年前的有月亮的晚上写起的,结尾再次把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前的人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广义上的月亮周期的一个循坏,月亮成了曹七巧悲剧命运的见证者。
麻油店出生的曹七巧,为了金钱和地位,嫁给了姜公馆的二少爷自己低微的出生、身有残疾的丈夫,使她在这个家庭中受尽了歧视与侮辱,长期的压抑,使她的性格发生了扭曲曹七巧的一生,给自己戴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她还用这把枷锁扼杀了身边的人模糊的残月”,实际上成了命运的象征,在母亲七巧的干预下,长安不能嬉闹,不能上学,没有爱情,没有朋友,只能在烟榻上吞吐雾气消磨着残生不成器的儿子长白结了婚,做母亲的居然产生了妒忌心理,这是一个变态心理,这时候,天上的月亮也渐渐变得狰狞起来:“影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月亮的夸张变形,象征着曹七巧母性的扭曲在这种变态心理的支配下,曹七巧晚上就会叫上儿子替自己烧烟,然后套取小夫妻之间的秘密,然后在亲戚朋友之间传播,折磨德儿媳妇痛苦不堪,于是在芝寿的眼里,出现了这样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这里描写了一轮反常的月亮,将月亮与太阳联系在一起,月亮代表着女性特质,而太阳代表着男性特质。
月亮被太阳所替代,正如芝寿心中婆婆的形象:七巧以女性的身份,代表着男性的原则,她在家庭中代表着权威与统治,并疯狂的用这种权威来折磨他人反常的明月的笼罩下,有着一个不像人的疯狂世界月光被描写成蓝色的阴影,和人性的反常、阴暗相互衬托,在作者的笔下,蓝色代表着死亡、阴森、杀机,正预示着芝寿最终的命运 《倾城之恋》中月亮的不同暗喻表现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白流苏与范柳原原本是为了实现各自在爱情游戏中的利益,两人攻守往来,斤斤计较在白天两人从容幽魂,她逐渐变得性格乖张,喜怒无常当晚她看到的月亮是这样的:“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在这月光的引诱下,两人走向了情感的高潮第二次写到月亮范柳原借用诗经上的“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想流苏求爱,然而他却没有给流苏婚姻的承诺,这流苏感到很失落,此时他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此时的流苏已经处于被动状态,她已经看不清自己前方的路途,月光奇异变换的色彩透露出流苏内心的忐忑范柳原曾在夜晚给白流苏打,让她欣赏窗外的月亮,试图让她回到非理性的女性世界,不考虑现实,受自己情感只配的“纯粹”女性,在范柳原的心目中,他希望白流苏是他心中的那道月亮,一个贤良淑德、顺从又为了爱义无反顾的东方女性。
然而白流苏心中的月亮是眼中“大而模糊的”,望月也是反观自身她的现实处境也接近神话中的嫦娥,虽长生,但却生活在那封闭幽静的广寒宫,这不正是白流苏委身于范柳原的真实写照么月亮依然存在,月亮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在对月亮的具体形态进行描写的时候,张爱玲在选色方面非常的大胆月亮颜色的选用非常具有视觉的冲击力,这其实是一种对人性的心理的一种折射,通过夸张变形的月亮形象,来表现人性的微妙之处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作家,张爱玲对女性有着清醒理性的认识,她的小说中沿袭了女性——月亮双向构建的文学传统,又对传统女性神话进行消解,丰富了月亮意象的表现范围,显示出其鲜明的性别意识和现代思维,体现出传统性和现代性统一的艺术特色若干年后张爱玲所描绘的浮华与风情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也许有一天张爱玲会踏着明月,回到那遥远的上海,用热泪洗刷着那些苍凉的记忆,让东方的最新风景荡涤这自己孤独落没的情怀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文学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久旱逢甘露”表达的是大旱之后天降大雨给人带来的喜悦,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诉说的则是旧伤之上又添新愁的苦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雨”意象,点点滴滴诉说着悲愁,丝丝缕缕牵绊着情事如戴望舒的《雨巷》就是其中一例然而张爱玲小说中同样也运用了雨意象,张爱玲赋予了雨个性特征以及丰富的内涵,她将雨意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悲愁情感与男欢女爱两大内容结合起来,预示着女性愁惨的情欲,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十八春》是张爱玲小说中运用雨这个意象最多的小说其中:顾太太插上窗户,回过身来......世钧向她点了个头,含糊地说了声:“我走了不要说下雨,就是下锥子他也要走了......世钧在黑暗中想道:“曼桢呢,......她和慕瑾有点相见恨晚吧?——好,反正我决不叫她为难他把心一横,立下这样一个决心没有带伞的沈世钧走在雨中,这雨意象如锥子一般,刺进他本已受伤的心灵,使他越发偏执和决绝沈世钧的狭隘,对曼桢的不信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脆弱和易变,都在这雨意象的打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