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综述.doc
6页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综述摘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要 求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近年来,学者们针对中高职教 育课程体系衔接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关键词:中高职 课程体系 衔接 研究综述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中的重要 课题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只有做好课程衔接工 作,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才能更有效一、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研究李丽珠(2012)在《论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一文中指出中高 职课程衔接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大多中高职学校仍以学科中心,课程结构 陈旧单一虽然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较大,但是教学内容没有从根 本上脱离学科本位的框架,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则相对滞后[1]存 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课标研制难度大,教学内容不规范普通教育的 课程标准已比较统一、完整,而职业教育只是对课程设置做出一些原则性 规定,没有完备的课程标准,尤其缺少统一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 高职课程衔接标准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少专业出 现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使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受到影 响[2]。
此外生源结构复杂、师资力量不足也增强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复 杂性和艰巨性孙惠芹(2012)在《应用电子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一 文中指出,中职课程设置与高职教学要求存在文化素质层次的脱节现象 中职教学中专业课占比例大,挤掉了文化基础课程,降低了对学生文化素 质的要求,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校后,高等数学、大学外 语等学科明显基础不扎实,适应不了高职教学要求[2]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的研究孙惠芹(2012)在《应用电子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一 文中指出,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离不开行 业企业的参与,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 式[2]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 层次差别中职教育强调有一技之长,核心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 型人才;高职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 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相比,高职学生有更深广的专业理论基础, 更高新的技术水平,更强的适应性及创新能力[2]文中还提出制订专业 培养方案,分析电子信息类产业的岗位群,明确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构 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典型产品或工作任务为载体的 课程体系,培养产业需求的人才。
文中指出从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角度 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科学定位,以能力为本位,合理制订 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高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促进 应用电子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教学资源 和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中高职整体办学效益,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这对其他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同样适用曾仙乐(2012)在《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一文中指出中高职 衔接的内涵之一是课程与课程标准的衔接在统筹专业设置的基础上,还 需明确课程衔接体系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以实现中高职真正的无缝对接, 使其跨越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顺利进行由于现阶段还没有开发出全 国性的中高职课程分类标准,也没有像国外某些国家一样对课程内容做出 明确划分我国中高职院校在同一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重复率高 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已实施课程改革,编制了统一的教学 大纲与教材,明确了教学课时,并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基础性课程的应用性, 为中高职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各中职学校应该贯彻实施就专业课程 而言,各校开设的课程与选用教材可以发挥各自特色与优势,但应明确划 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招生考试的备选科目。
同时可以先在某些专业试点, 研究划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层次,或者在有合作关系的中高职学校中研究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教学资源的浪费,特别 是智力资源的浪费[3]鲍伟等(2012)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一文中提出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包括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一致、技能考核 评价体系的衔接、中高职教学计划的衔接及课程考核的衔接[4]李传双(2012)在《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思考》一 文中针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方式提出一些设想,这种设想在其他专 业也是可以尝试的其一是纵向衔接与横向衔接结合纵向衔接指课程按 纵向发展序列衔接起来根据课程衔接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衔接应按人 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技能形成先易后难的序列排列 课程内容应直线式地陈述主要课程要素,但应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 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横向衔接是指将 各种要素按横向发展序列衔接起来[5]其二是学科逻辑顺序衔接与工作 逻辑顺序衔接结合课程内容的工作逻辑顺序衔接指按照学生将来从事的 工作过程的特点组织课程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原则要求 的。
而学科逻辑顺序衔接是根据学科本身系统和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衔接讲究科学的逻辑顺序与工作逻辑顺序的统一,体现连续性 和顺序性[5]其三是直线式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结合中、高职课程内容 衔接的直线式就是把课程内容从中职到高职组织成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 线,前后内容不重复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螺旋式则是在中职和高职 两个不同阶段上使部分内容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加深程度直接 式衔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而螺旋式衔接则容易照顾到学生的认知特 点,温故而知新,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5]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有效政策的研究单慧芳(2012)在《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及其实现途径》 一文中以旅游专业为例就课程衔接实现途径进行了论述,这对其他专业依 然适用文中提出组建旅游职教集团并实行中高职“3+2”衔接式教育体 制,同时建立“3+2”衔接式体制下旅游专业“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 项目”的课程模式[6]徐国庆、石伟平(2012)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一文中总结, 中高职衔接的具体内容要在同一专业范围内实现课程内容的区分与相关, 而其核心目标指向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与行 动必须改变过去习惯的“局部试点”方式,整体规划,发挥出体系效应[7]。
戴真(2012)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对中高职的无缝对接进行了论述,对 中高职教材进行了对比,得出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有效 衔接此外,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统筹管理,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联系与 沟通,实施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全面贯通,教育部门全面衔接教材,实 现教学内容衔接等具体措施对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实现都必不可 少参考文献:[1] 李丽珠.论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J].职教通讯,2012, (12).[2] 孙惠芹.应用电子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J] .天津职 业大学学报,2012, (6).[3] 曾仙乐.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6).[4] 鲍伟等.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2, (2).[5] 李传双.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 镇企业会计.[6] 单慧芳.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12, (11).[7] 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8] 戴真.在教材建设中体现中高职无缝对接[J].新课程研究,2012, (5).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12年度立项课题《中高 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衔接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201240c课 题主持人:周良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