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中名词解释.doc
3页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管理教育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3.发展适宜性:指幼儿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4.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5.启蒙性原则:是指幼儿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人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实质是启蒙教育。
6.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7.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8.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自然的生活中,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考试网 9.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0.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1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12.道尔顿制: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1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