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系统分析RR.ppt
41页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2021/7/11什么是重复性?什么是重复性? 传统上把重复性看作传统上把重复性看作“评价人内变异性评价人内变异性”重复性是由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它是设备本它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变差或性能身固有的变差或性能 重复性一般指仪器的变差(重复性一般指仪器的变差(EV) 事实上,重复性是从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试验事实上,重复性是从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试验得到的普通原因(随机误差)变差当测量环境是固得到的普通原因(随机误差)变差当测量环境是固定的定的 ,并且被规定了,并且被规定了— 即固定的零件、仪器、标准、即固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时,对于重复性最好的术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时,对于重复性最好的术语是系统内部变差语是系统内部变差 2021/7/12什么是重复性?什么是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
2021/7/13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是什么?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包括: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包括:§零件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的一致性问题;零件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的一致性问题;§仪器内部:磨损、设备和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仪器内部:磨损、设备和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方法方法 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紧、点密度的变差;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紧、点密度的变差;§评价人内部:技术、缺乏经验、操作技能、培训、疲劳、感觉;评价人内部:技术、缺乏经验、操作技能、培训、疲劳、感觉;§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违背假定:在稳定、正确操作方面;违背假定:在稳定、正确操作方面;§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应用错误的量具;应用错误的量具;§(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
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 2021/7/14什么是再现性?什么是再现性? 传统上把再现性看作传统上把再现性看作“评价人之间评价人之间”的变异再的变异再现性通常定义为现性通常定义为 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ASTM((美国实验及材料协会)的定义超出上述美国实验及材料协会)的定义超出上述定义范围,它不仅包括评价人不同,而且量具、实验定义范围,它不仅包括评价人不同,而且量具、实验室和环境(温度、湿度)也不同,同时再现性计算中室和环境(温度、湿度)也不同,同时再现性计算中还包括重复性还包括重复性 2021/7/15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包括: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包括:•零件(样品)之间零件(样品)之间 :使用相同的仪器、操作者和方法,测量零件:使用相同的仪器、操作者和方法,测量零件为为A、、B、、C时所造成的均值差;时所造成的均值差;•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为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为 A、、B、、C时时所造成的均值差;所造成的均值差;•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加紧方法等导致的的均值差;或加紧方法等导致的的均值差;•评价人之间评价人之间 :不同评价人:不同评价人A、、B、、C在培训、技术、技能和经验方在培训、技术、技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均值差。
对于产品及过程中使用一台手动测量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中使用一台手动测量仪器的情况,常进行这种研究仪器的情况,常进行这种研究2021/7/16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环境之间:在环境之间:在A、、B、、C不同的时间段内测量,由于环境变化引起不同的时间段内测量,由于环境变化引起 的均值差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中的测量系统常进行的均值差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中的测量系统常进行这种研究;这种研究;•违背研究中的假定;违背研究中的假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操作者的训练效果;操作者的训练效果;•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 需要说明需要说明ASTM采用的定义与采用的定义与 MSA手册手册 的定义有不同之处的定义有不同之处按照按照ASTM标准,设备保持在原有状态时(一名操作者,一个量具,标准,设备保持在原有状态时(一名操作者,一个量具,小段时间内),重复性就会是好的,而再现性则体现更典型的,有小段时间内),重复性就会是好的,而再现性则体现更典型的,有多种来源的变差的操作环境。
多种来源的变差的操作环境2021/7/17量具量具 R&R R&R 或或 GRRGRR 量具量具R&RR&R是重复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变差的性和再现性合成变差的一个估计换句话说,一个估计换句话说,GRRGRR等于系统内部和系统等于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方差的总和之间的方差的总和2021/7/18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对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对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分析方法有多种,此处规定均值和极差法的分析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规定均值和极差法的分析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均值和极差分析方法忽略了被测量的对象零件的内变均值和极差分析方法忽略了被测量的对象零件的内变差(如零件的圆度、锥度、平面度等)差(如零件的圆度、锥度、平面度等)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是一种提供测量系统是一种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的数学方法不象极差法,它允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的数学方法不象极差法,它允许把测量系统分成两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许把测量系统分成两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它们的交互作用。
它们的交互作用2021/7/19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 由分析人员从现场抽取由分析人员从现场抽取1010个零件,作为样本,个零件,作为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 指定三位在生产中实施测量的检验人员作为指定三位在生产中实施测量的检验人员作为评价人对抽取的评价人对抽取的10 10 个零件进行编号,评价人应不能个零件进行编号,评价人应不能看到这些编号看到这些编号2021/7/110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 请评价人请评价人A 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抽取的以随机的顺序测量抽取的1010个零件,个零件,由分析人员依据零件的编号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量具由分析人员依据零件的编号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上请评价人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上请评价人B B和和C C分别对这分别对这1010个零件按随机的顺序进行测量,并让他们互不知道个零件按随机的顺序进行测量,并让他们互不知道对方的测量结果。
由分析人员将评价人对方的测量结果由分析人员将评价人B B和和C C的测量结的测量结果分别按《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的对应关系果分别按《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填写记录数据填写记录数据 2021/7/111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分分析析——R R& &R R 均均值值和和极极差差法法2021/7/1122021/7/113收集数据后的计算 依据表格《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进行依据表格《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进行计算a a))用第用第1 1、、2 2、、3 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值,把结果记入第5 5行用第6 6、、7 7、、8 8行中的最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1010行用第用第1111、、1212、、131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小值,把结果记入第1515行;行;X=X=((X X1 1+X+X2 2+X+X3 3+X+X4 4+X+X5 5))/5/5R=XR=X最大最大--X X最小最小2021/7/114收集数据后的计算b))把填入把填入5、、10、、15行的数据总是正数;行的数据总是正数; c))把第把第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评价人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评价人A的测量平均极差的测量平均极差Ra。
同样对第同样对第10行、第行、第15行的数据进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行处理得到Rb和和 Rc;;Ra=( Ra1+Ra2+Ra3+……+Ra10)/10Rb =( Rb1+Rb2+Rb3+……+Rb10)/10Rc =( Rc1+Rc2+Rc3+……+Rc10)/102021/7/115收集数据后的计算d d))将第将第5 5、、1010、、1515行的测量平均极差(行的测量平均极差(R Ra a、、R Rb b、、R Rc c))转记到第转记到第1717行,将它们相加并除行,将它们相加并除以评价人数,将结果记为以评价人数,将结果记为R R((所有极差的所有极差的平均值);平均值);R R = =((R Ra a+R+Rb b+R+Rc c))/3/32021/7/116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 e e))将将R R((所有极差的平均值)记入第所有极差的平均值)记入第1919行、行、2020行并与行并与D D3 3和和D D4 4((控制图常数)相乘,得到极差图的控制下限和上控制图常数)相乘,得到极差图的控制下限和上限。
如果进行限如果进行2 2次实验则次实验则D D3 3值为零,值为零,D D4 4值为值为3.273.27将计算出的单个极差的上限值(算出的单个极差的上限值(UCLUCLR R))填入第填入第1919行少于7 7次测量的控制下限极差值(次测量的控制下限极差值(LCLLCLR R))等于零UCLUCLR= R= D D4 4×RLCLLCLR R== D D3 3×R2021/7/117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f f))以计算出的极差上限值(以计算出的极差上限值(UCLUCLR R))为对照,为对照,对那些大于计算极差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那些大于计算极差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原来的量具、零件和评价人重新进采用原来的量具、零件和评价人重新进行实验,或剔除那些数据并重新计算平行实验,或剔除那些数据并重新计算平均值;根据修改过的样本容量重新计算均值;根据修改过的样本容量重新计算所有极差的平均值所有极差的平均值R R及极差的上限值及极差的上限值((UCLUCLR R););这样做的目的是纠正造成失控这样做的目的是纠正造成失控状态的特殊原因。
状态的特殊原因2021/7/118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g g))将将1 1、、2 2、、3/63/6、、7 7、、8/118/11、、1212、、1313行行中数值相加把每行数值之和除以中数值相加把每行数值之和除以零件数并将结果填入《量具重复性零件数并将结果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最右边和再现性数据表》中最右边““平均平均值值””栏内2021/7/119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h h))将第将第1 1、、2 2、、3 3行的行的““平均值平均值””相加,相加,除以实验次数,并将结果填入第除以实验次数,并将结果填入第4 4行行的的XaXa栏内同样,将第栏内同样,将第6 6、、7 7、、8 8行的行的““平均值平均值””相加,将相加,将1111、、1212、、1313行行的的““平均值平均值””相加,然后分别除以相加,然后分别除以实验次数,并将结果填入第实验次数,并将结果填入第9 9行、行、1414行的行的XbXb、、XcXc栏内。
栏内2021/7/120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i i))将第将第4 4行、第行、第9 9行、第行、第1414行的行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减,将差值填入第相减,将差值填入第1818行中行中标有标有XDiffXDiff的栏内2021/7/121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j j))将每个零件的所有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将每个零件的所有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的测量次数(实验次数乘以评价人);的测量次数(实验次数乘以评价人);将结果填入第将结果填入第1616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 用此行中最大的零件平均值减去最小的用此行中最大的零件平均值减去最小的零件平均值,求出零件平均值的极差零件平均值,求出零件平均值的极差R Rp p,,也填入表格也填入表格1616行最右边的行最右边的““平均值平均值””栏栏内2021/7/122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k k))将所有极差的平均值将所有极差的平均值R R,,平均值中的最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大值和最小值之差X Xdiffdiff和零件平均值的极和零件平均值的极差差R Rp p的计算结果转填入《量具重复性和的计算结果转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表格。
再现性报告》表格2021/7/123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l l))填写表格《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填写表格《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文头所要求的内容文头所要求的内容2021/7/124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m m))在表格左边标有在表格左边标有““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的栏的栏内,依据给定的公式,选择适当的参数,内,依据给定的公式,选择适当的参数,进行计算进行计算2021/7/125计算重复性-设备总变差(计算重复性-设备总变差(EV))2021/7/126再现性-评价人的变差(AV)2021/7/127重复性和再现性GRR2021/7/128零件变差(PV)PV=RP×K3=1.14612021/7/129总变差(总变差(TV))2021/7/130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n n))在表格右边标有在表格右边标有““总变差总变差%”%”的栏内,的栏内,依据给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依据给定的公式进行计算2021/7/131计算重复性占总变差的比例2021/7/132再现性占总变差的比例2021/7/133重复性和再现性占总变差的比例重复性和再现性占总变差的比例2021/7/134零件变差占总变差的比例零件变差占总变差的比例2021/7/135计算分辨率ndc2021/7/136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o o))检查计算结果,确认没有计算和其它错检查计算结果,确认没有计算和其它错误2021/7/137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 结果结果 - - 数值分析数值分析 根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的计算结根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的计算结果,对设备变差、评价人变差、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果,对设备变差、评价人变差、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零件变差占整个测量系统的过程变差的百分比进行评零件变差占整个测量系统的过程变差的百分比进行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被允许用于预期的测量用途。
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被允许用于预期的测量用途2021/7/138测测量量系系统统分分析析——R R& &R R 均均值值和和极极差差法法2021/7/139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R&RR&R 均值和极差法(均值和极差法(X X&&R R))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 R&&R R))的可接受性准则是:的可接受性准则是:a a..低于低于10%10%的误差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测量系统可接受;b b..10%10%至至30%30%的误差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考虑,可能是可接受的;维修的费用等考虑,可能是可接受的;c c..大于大于30%30%的误差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进行各种努测量系统需要改进;进行各种努力发现问题并改正力发现问题并改正d.Ndcd.Ndc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5 52021/7/140 结束语结束语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