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安徽马鞍山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13页20232023 年安徽马鞍山中考历史年安徽马鞍山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历史试卷满分历史试卷满分 7070 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 120120 分钟2.2.本试卷包括本试卷包括“试题卷试题卷”和和“答题卷答题卷”两部分两部分,“试题卷试题卷”共共 4 4 页页,“答题卷答题卷”共共 2 2 页请务必在务必在“答题卷答题卷”上答题,在上答题,在“试题卷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上答题无效3.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4.考试结束后,请将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试题卷”和和“答题卷答题卷”一井交回一井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A.无为而治B.因势而变C.兼爱非攻D.尊卑有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鞅、韩非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也就是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
韩非的观点“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意思是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所以二者都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因势而变,B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 A 项;兼爱非攻为墨家的主张,排除C 项;尊卑有序为儒家学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当时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A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 B 项;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 项;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D 项。
故选 A项3.下图为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大都城东、南、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元大都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按完善规划平地新建的都城,也是惟一的一座按街巷制创建的新都城全城规划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过皇城的棂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直达中心阁在这全城格局的核心地带筑有皇城,中轴安排着皇城中最主要宫殿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故都城平面示意图为元大都平面图,C 项正确;唐朝时,长安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 110 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市和坊是分开的,元大都时,市和坊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排除 A 项;北宋的都城开封,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皇城内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建制,都城布局为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排除 B 项;明朝北京城有故宫、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4.1888 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民族工业的兴起,生产的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因此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A 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排除 B 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排除 C 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排除 D 项故选 A 项5.1905 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 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 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A.倾向改良B.主张革命C.拥护君主立宪D.赞成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 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 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 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 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 A 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 C 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 D 项。
故选 B项6.1921 年 3 月 8 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A.提倡科学主义B.推崇诗礼教化C.维护法律权威D.关注男女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表明陈独秀认为这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说明他关注女性地位问题,因此可以佐证新文化运动关注男女平等,D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地位问题,与科学、诗礼教化、法律无关,排除 ABC项故选 D 项7.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下图所示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泸定桥”“草地行军”,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经历了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铸造了长征精神,因此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D 项正确;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排除 A 项;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 B 项;井冈山会师,是指 1928 年 4 月 28 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 493 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 1950 年是 5647 万匹,到 1956 年达到了 17700 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 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 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C.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 493 亿元,超过计划 15.3%棉布的销售量在 1950 年是 5647 万匹,到 1956 年达到了 17700 万匹,同时食糖早在 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 163%可知,经济、文教卫生、棉布、食糖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这些比例的增加,说明一五计划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 项正确;材料不仅设计经济方面还有文教卫生等其他方面,排除 B 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排除 C项;文教卫生现代化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9.196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D.“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 项正确;1956 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排除 A 项;2003 年 10 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 C 项;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下图所示为 1978 年与 1984 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8 年与 1984 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 1978 的 1984 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 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排除 A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排除 B 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分配上“大锅饭”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打破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11.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公元前334 年,亚历山大帝国开始东征,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D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 A 项;题干不能体现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排除 B 项;题干和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2.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