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镀层性能检验标准.docx
8页镀层性能检验标准镀 层 性 能 检 验 标 准文件号: 格式号: 版本号: 共 6页 第 1 页1. 目的: 为了使公司生产的及外托加工的部件符合产品标准 ;2. 适用范围: 所有的电镀部件 ;3. 定义: ( 无)4. 要求:电镀部件具体电镀部件如下表 :检 验 项目检 验 标 准 检 验 方 法A1 镀层外观 应达到相应的工艺要求 目测法B2 镀层光泽 亚光(6--30)%, 半光(30--70)%, 高光泽 (70%以上) 光泽仪法C3 镀层厚度 工件的平面镀层厚度为 3--15um 磁性法D4 镀层硬度 镀层硬度要求达到 HB以上 铅笔硬度法F5 镀层结合力两条划线间的镀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 , 则认为结合力不好划格法E6 镀层孔隙率7 镀层耐蚀性孔隙率为 2—5 个/cm^2 滤纸法喷雾达 48h,漆膜不变色,不起泡、不脱落 NSS试验H5. 相关文件:(无)6. 附件及表单 :(无)7. 发行范围:事业一二部品管部、事业一二部技术设备部、采购部、技术开发中心生技部及开发部附录 A镀层外观检验方法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外观的检验;2. 试样:已电镀的工件;3. 仪器: 6 倍放大镜4. 测试方法 :灯光照度要求大于 500LX,观在天然光或混合照明条件,其中天然光照度要求不小于300Lx,观察方向与水平成 45 度, 眼睛距工件的距离为 30CM处目视 , 采光系数最底值为 2%;具体检验标准如下表:批准: 生效日期: 审核: 制定: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 方法要求等级1 镀层颜色 镀层的颜色应调和一致 , 不许有杂质混色现象; 目视法 A 级2 镀层光泽 应优美, 达到产品设计要求 ; 目视法 A 级主视面不允许颗粒的面积大于 ^2 , 且直径不大于、高度不得超过 , 同一平面内不多于(3 —10) 处( 视面积大小 );3 颗粒4 内陷点5 污点斑点可视面不允许颗粒的面积大于 1mm^2, 且直径不 大于、 高度不得超过 . 平面内不多于(5 —10) 处( 视面积大小 );不可视面不允许颗粒的面积大于 2mm^2, 且直径不大于、高度不得超过 ( 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或装配性能 ).主视面的同一平面内不可有 2 个 1cm^2的点,不同视面上不可有 4 个^2 点;可视面的同一平面内不可有 4 个 1cm^2的点,不同视面上不可有 6 个^2 点;主视面不允许的污点斑点面积大于 ^2 , 且直径不大于、高度不得超过 , 同一平面内不多于(1 —3) 处( 视面积大小 );可视面不允许的污点斑点面积大于 ^2 , 且直径不大于、高度不得超过 . 平面内不多于(2 —5) 处( 视面积大小 );主视面不允许粗面的面积大于面内不多于 2 处( 视面积大小 );2mm^2同,一平可视面不允许粗面的面积大于面内不多于 3 处( 视面积大小 );3mm^2同,一平不可视面不允许的污点斑点面积大于 1mm^2, 且直径不大于、高度不得超过 ( 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或装配性能 ).A 级目视法 B 级C 级目视法 A 级B 级A 级B 级C 级目视法A 级6 粗面不可视面不允许粗面的面积大于 4mm^2,同一平面内不多于 4 处( 视面积大小 );( 不影响产目视法 B 级C 级7 质地破损8 擦伤9 划伤、划品的使用或装配性能 );主视面的个以内;3cm^2 内, 长1mm--2mm内的伤痕1可视面的个以内;3cm^2 内, 长1mm--4mm内的伤痕2主视面的3cm^2 内, 长1mm--5mm内的伤痕1条以内, 宽为以内 ;可视面的 3cm^2内, 长 3mm--10mm内的伤痕 2条以内, 间隔 20mm以上, 宽为以内 ;主视面的 3cm^2内, 直径的划痕 2 个以内;目视法 A 级B 级目视法 A 级B 级A 级可视面的 3cm^2 内, 直径—内的划痕 2 个以痕 内;目视法 B 级10 针孔 主视面不允许有针孔 , 并在同一平面内此面积不得多于 3 处, 且气孔直径不得大于 ;目视法 A 级主、可视面不允许有露底现象;目视法 B 级不可视面允许有轻微的露底现象;C 级主视面不允许有缩孔现象 ;A 级目视法可视面允许有轻微的缩孔现象;B 级11 露底12 缩孔13 生锈 工件内外及焊缝处不许有生锈现象 ; 目视法 C 级14 其他 工件表面镀层不应许有膨胀、剥落、烧焦、 研磨纹、Ni 或 Cu露出、孔口挂黄等不良现象 ;注意: A 级—工件主视面的外观要求B 级—工件可视面的外观要求 C 级—工件不可视面的外观要求依不同的工件在现场作具体的样本示范 ;附录 B镀层光泽的测定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光泽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a 、光泽计 b 、标准板4. 测试方法:目视法 C 级每次操作开始,先将仪器调整,并校准光泽计使其能正确读出高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泽值,然后再读出低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泽值 , 光泽计校准以后,在试漆膜的平行于涂布方向的不同位置取得 3 个读数, 再用高光泽的工作标准板校准仪器以确保读数没有偏差,如结果误差范围小于 5 个单位,其记录其平均值作为镜面光泽值,否则再进行 3 次测定,记录全部 6 个值的平均值及极限值;注意:本法仅在平整性好的表面上测定漆膜光泽才有效;5. 要求: 镀层光泽的要求为亚光 (6--30)%, 半光 (30--70)%, 高光泽 (70%以上);附录 C镀层磁性测厚仪法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厚度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磁性测厚仪:精确度为;4. 测定方法 :先将测厚仪在标准样板上调零 , 接着选择相应的标准值进行校正 , 在进行测量过程中,取距样品边缘不少于 1CM的上、中、下 3 个位置进行测量 , 记录其测量值并计算平均值;5. 要求:工件的平面镀层厚度为 3--15um;附录 D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测试设备 : 检验镀层显微硬度的设备是专用显微硬度计 : 国产有设备如631 型、71 型、HX-1000 型等多种 , 显微硬度计的技术要求如下:A. 放大倍率 600 倍以上;B. 测微目镜分度值;C. 负荷重量 10--200g ;D. 工作台调节范围 10--40mm;4. 测试条件使用环境 测试应在室温 201℃,周围介质干燥,无灰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进行, 仪器放在稳固,无震动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水平位置 ;试样表面状态 受检测试样表面应是洁净,平整,光滑状态,表面粗糙度Ra<;测试位置 受检测的试样部位可以是镀层表面或剖面 , 在镀层表面测试时,应以主表面中心为宜(防止电流密度和边缘影响) ,并避免镀层表面缺陷对测试的干扰, 试样同一测试部位中,压痕之间的距离应在压痕对角线长度倍以上 ;负荷重量 载荷大小应根据试样表面镀层厚度和硬度不同来选择 , 通常载荷大小可按下式估算:m = HV. δ ^2/式中 m---- 载荷质量( g);HV---- 估计镀层硬度值( kg/mm2);δ ---- 镀层厚度( um) ;加荷速度 一般要求尽量在接近静压状态下选择合适的速度 , 通常选用30s 左右完成加荷;5. 试验方法试样准备 试样测试部位应平整、光滑、无油污 , 测量剖面时,则按金相测厚法制备试样;仪器检查及校正 按仪器说明书进行,使仪器工作正常、压痕清晰、并符合标准硬度值范围;选择载荷和速度 根据被测镀层金属的性质和厚度选择好载荷质量和加荷速度,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选用较大负荷和最小的速度 ;加荷将试样置于硬度计的物镜下,选择压痕合适位置后,缓慢地移至金刚石压头下方,均匀缓慢地进行加荷,直至仪器指示灯指示加荷结束,立即卸去负载;观察压痕 重新将试样移至物镜下,若工作正常,通过硬度计目镜可以清晰地看出正方形角锥体压痕及压痕的对角线 ;测量压痕的长度 准确测出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 若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或接近时,说明测量有效 , 然后计算对角线长度平均值,并计算镀层的硬度值 ;对于同一试样,应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次以上,以算术平均值作为镀层的测量结束 ;附录 E镀层结合力的测定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结合力的测量;2. 试样:电镀的工件;3. 仪器: 刃口为 30的硬质划刀4. 测试方法:用一刃口为 30的硬质划刀 , 划两条相距为 2mm的平行线 , 划线时, 应施以足够的压力,使划刀一次就能划破镀层达到基体金属 , 如果两条划线之间的镀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 , 则认为结合力不好 ;本试验的另一划法是 : 划边长为 1mm的正方形格子 , 观察格子内的镀层是否从基体上剥落;附录 F镀层孔隙率滤纸测定法1. 本方法适用于在钢铁上的镀层孔隙率的测定 ;2. 仪器: a、150ml 烧杯 b 、分析天平:感量为 c 、滤纸;3. 试样:经电镀的工件 ;4. 药剂:溶液 镀层种类 溶 液 成序 分号铁 氰 化溶度(g/L)滤纸在镀层表面上粘贴时间(min)斑点特征Cr,1 Ni-Cr, Cu-Ni-Cr钾10蓝色点- 孔隙至钢基体红褐色点 - 孔隙至镀铜3010基体60黄色点 - 孔隙至镀镍基体蓝色点- 孔隙至钢基体氯化氨氯化钠2 Cu-Ni, Ni-Cu-Ni氰 化 钾铁氯化钠10 1020红褐色点 - 孔隙至镀铜基体黄色点 - 孔隙至镀镍基体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 , 溶剂为蒸馏水 ;5. 测定方法: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仔细除净油污 , 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 ,如试样在镀后立即检验 , 可不必除油 ;将浸润相应试液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 , 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 ,至规定时间后 ,揭下滤纸 , 用蒸馏水小心冲洗 , 置于解决 6 的玻璃板上凉干 ;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 , 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 4%的亚铁氰化钾溶液, 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 , 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点和至铜或铜底层作用的红色斑点 , 冲洗后贴于玻璃板上干燥 ;为显示直至镍层的孔隙 , 可将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 , 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 ,并在滤纸上平均滴加溶度为 500ml/L25%的氨水含二甲基二醛亏 2g/L 的溶液, 这时滤纸上显示镍层的黄色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