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害”与韩孟联句诗.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lis****666
  • 文档编号:227030503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害〞与韩孟联句诗摘要:中国诗歌史上创作联句诗的诗人不少,韩愈和孟郊作为历史上的大诗人,合作联句诗13首,他们在诗体的创立和艺术的钻研上有杰出的奉献对联句诗历代都不乏讨论,但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诗害〞,即使是韩孟也不例外,但是“诗害〞之评却不免过激关键词:诗害韩愈孟郊联句诗联句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诗歌体式关于联句诗的定义,历代诗评家沒有十清楚确的表述,但有一个大体上一致的标准正如清代学者王兆芳?文体通释?云:“联句者,作诗不一人,共以句相属也主于众才合韵,属词接声〞这就是说联句并非一人所作,而是由两人及以上来共同完成的韩愈和孟郊被公认为联句诗创作的巅峰,因此本文拟以韩愈和孟郊为中心探讨联句诗的诗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又因联句诗是游戏诗体,因此古今诗评家都对其评价甚低,故再以韩孟为切入点,对“诗害〞的论断作一个简单的辨析和评判一.联句诗的诗体特征与创作要求——以韩孟为中心探讨〔一〕诗体特征在创作内容上无所不包,各种题材均可入诗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三言诗如皎然、崔逵的?安吉崔明甫山院联句?;颜真卿等作的?三言拟五杂组联句?,每人六句,其中有三句重复出现,如:“五杂组,盘上葅。

      往复还,头懒梳不得已,罾里鱼〔李崿〕五杂组,郊外芜往复还,枥上驹不得已,谷中愚〔殷佐明〕五杂组,绣与锦往复还,兴又寝不得已,病伏枕〔颜真卿〕……〞;四言诗如潘述、裴济等人的?讲古文联句?;五言诗如李白、高霁等人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六言如卢藻、卢幼平等人的?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七言诗如崔群、李绛等人的?杏园联句?;一字至九字联句诗如严维和鲍防等八人的?一字至九字诗联句?:“东,西〔鲍防〕步月,寻溪〔严维〕鸟已宿,猿又啼〔郑概〕狂流碍石,迸笋穿溪〔成用〕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陈元初〕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张叔政〕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上下〔贾弇〕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问城中喧喧多鼓鼙〔周颂〕〞而最短的联句诗只有两句,如?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最长的联句诗是韩愈和孟郊的?城南联句?共306句,153韵联句诗成就的顶峰期是在唐代,而唐代最杰出的莫过于韩愈和孟郊了他们在联句诗的历史地位是极高的后人如果谈及联句诗,几乎没有不涉及韩孟的如钱木庵?唐音审体?:“唯韩、孟?城南作?,自起句后,先对一句,次出一句,彼此交互,工力悉敌,极联句之能事矣。

      〞【1】韩孟之所以备受历代诗家推崇,以?城南联句?为开端的联句体式的创新是重要原因,联句诗是由两人及以上多人轮流创作,这本身就已经很考验诗人的才力了,而“先出一句,次者对之,就出一句,前者复对之〞这种体式的出现一方面作为对句者,要迎合出句者的诗思;另一方面,作为出句者,又要开启下一联的诗路,想方设法难倒对方,这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而这本身需要十分雄厚的才情和学养才能完成,韩愈和孟郊在这方面十分突出,因此成就很高〔二〕创作要求联句的诗人们拥有很深厚的才力是做好联句诗的前提条件如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云:“联句诗,唐惟颜真卿、韩退之为多颜杂诙谐,韩与孟郊为敌手,各极才思,语多奇崛,尤可喜〞【2】而二人才力相当、意气相投那么更为重要,这也成为诗评家们提及最多的最重要的一点如王世贞?艺苑卮言?:“联句在於才力均敌,声华情实中不露本等面目,乃为贵耳〞【3】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其要在于对偶精切,辞意均敌,假设出一手,乃为相称山谷尝云:‘退之与孟郊意气相入,故能杂然成篇后人少联句者,盖由笔力难相追尔〞【4】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然必其人意气相投,笔力相称,然后能为之,否那么狗尾续貂,难免乎后世之讥矣。

      〞【5】而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论述更为具体:“盖昌黎本好为奇崛矞皇,而东野盘空硬语,妥帖排奡,趣尚相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膠之投漆,相得无间,宜其倾倒之至也……宋人疑联句诗多系韩改孟,黄山谷那么谓韩何能改孟,乃孟改韩耳此语虽未免过当,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6】联句诗的审美理想必然是和谐,如果两个人的才力不相称,那么带来的是冲突与散乱,甚至是“狗尾续貂〞,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联句诗,很多篇章像几首个人诗歌拼凑起来的,很难到达“假设出一手〞的境界而唐以后诗人渐渐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开展出如韩孟联句诗那种和谐而又有着奇崛风格的诗篇二.“诗害〞与韩孟联句诗在古人看来,诗、文是区别于词、曲、小说等而具有“言志〞与“载道〞的功能的体裁,它是严肃的、认真的,而不是戏谑的、娱乐的中国古代诗歌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以游戏为主要目的的诗类,联句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一类诗是娱乐性质的,并不符合传统儒家诗教观,因此虽然历代不乏创作与讨论,但是其地位始终不高如沈德潜?说诗啐语?:“韩孟联句诗,可偶一为之,连篇累牍,有伤诗品〞【7】沈德潜的态度较为温和,只是说联句诗可以写,但是不能写多了,写多了就会对诗的品格有所伤害。

      而王世贞的态度更为偏激一些,他在?艺苑卮言?云:“和韵联句,皆易为诗害而无大益,偶一为之可也〞[8]虽然也说“偶一为之可也〞,但是称其为“诗害〞实是激语当然站在儒家诗教立场来批评联句诗确实是合理的,联句诗在创作态度上有着逞才斗智,争强好胜一面,在创作技巧上完全是攀比学问、十分讲究韵律和对偶,甚至走上怪癖奇险之路,这完全和“主文而谲谏〞“温柔敦厚〞的诗教毫不相关,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比方?城南联句?云:“足胜自多诣〔孟郊〕,心贪敌无勍〔韩愈〕〞[9]而由韩愈、孟郊和张籍合力完成的?远游联句?的创作过程更能表达其竞争比赛的性质,孟郊作首句:“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是典型的孟郊的风格,韩愈对句:“离思春冰泮,烂漫不可收〞李翱接句:“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孟郊仍保持着与前文一致的舒缓协调:“楚客宿江上,夜魂栖浪头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而在其后韩愈急转入幽怪之路:〞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愤涛气尚盛,恨竹泪空幽〞而孟郊紧随其后的奇崛袭来:“观怪忽荡漾,叩奇独冥搜海鲸吞明月,浪岛没大沤……〞[10]此后双方斗法愈演愈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故而即使是韩愈孟郊这一类联句大家都遭到一定的诘难,更何况其他水平不如他们的诗人呢?其实,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形态都不是单一的,都是复杂多变的,联句诗被视为“诗害〞是古人所认为的主流价值观,假设更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联句诗也有着符合传统儒家诗教的一面,如联句诗能够表达“诗可以群〞,联句诗本身就是诗人们之间的一种唱和活动,如韩愈和孟郊的联句诗,大局部作于長安,也有作于洛阳的,他们通过联句的唱和来切磋诗艺、联络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团体〔如韩孟诗派〕的形成,他们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师友,为共同的文学主张,甚至是政治主张努力,这也是符合“群居相切磋〞的大义。

      再如假设考察这些联句诗的题材内容,便会发现其中也有关心社会人生,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如?征蜀联句?描写唐朝廷征讨蜀地的战事,十分诡谲激荡如?遣兴联句?:“我心随月光,写君庭中央〔孟郊〕月光有时晦,我心安所忘〔韩愈〕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孟郊〕平生无百岁,岐路有四方〔韩愈〕……〞[11]意脉连贯,情意绵长,这些也都不能以“诗害〞简单而论联句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不乏创作与讨论而以韩愈和孟郊的联句诗成就最高,他们在联句诗体的创立与完善,在艺术成就上独占鳌头,但是联句诗作为游戏诗体或杂体诗的一种,它必然不能与正统诗歌相提并论,它地位的低下正是由于游戏的性质,但是其正统的一面也不应无视参考文献【1】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2】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3】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丁福保〔辑〕.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M].宫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7】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于北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8]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袁枚.随园诗话[M].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0]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21.[1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三家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3]何新所.韩孟联句诗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1,4.[14]赵乐.试论韩孟的唱和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5]寇养厚.中国古代的联句诗[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6]张金亮.韩、孟的交游与唱和[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注释【1】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811.【2】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3.【3】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962.【4】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于北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8.【5】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11.【6】郭绍虞编选.请诗话续编[M].宫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1111-1112.【7】丁福保〔辑〕.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49.[8]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962.[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8902.[1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8910.[1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8914.〔作者介绍:吴莫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文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