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数学第14讲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3(新版)北师大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18047166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2.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数学第14讲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案3(新版)北师大版课题:第十四讲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和性质.2.理解角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简单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倍、分.3.理解掌握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与角有关的知识综合应用.难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与角有关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完成导学案“课前热身”.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知识回顾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你还记得它们都有哪些性质和判定方法吗?(学生思考质疑)好,带着上面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复习-----第十四讲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 课前热身,知识回顾(多媒体出示“课前热身”题组,并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请同学们先根据你课前的准备,派小组代表完成“课前热身”的展示.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如图, C, D是线段AB上两点, 且D是AC的中点, 如果AB=10 cm, BC=4 cm,那么AD的长度是( )A.2cm B.3 cm C.4 cm D.6 cm4.如图14-12,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题图 5题图5.如图14-14,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的度数为(  )A.50° B.60° C.65° D.70°6.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  )A.∠C=∠ABE B.∠A=∠EBD C.∠C=∠ABC D.∠A=∠ABE 6题图 7题图7.如图,BC⊥AE于点C,CD∥AB,∠B=55°,则∠1等于(  )A.35° B.45° C.55° D.65°8.若∠α的补角为76°28′,则∠α=__ __.9. 如图14-17,AB∥CD,∠1=62°,FG平分∠EFD,则∠2=________.10.已知a,b,c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的直线,若a⊥b,c⊥b,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1.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若平面内的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15条直线,则n的值为__ _.12.(2014·威海)直线l1∥l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1=85°,则∠2=__ __.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导学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1.C; 2.A;3.B;4.A;5.D;6.D;7.A;8. 103°32′;9. 31°;10. a∥c ; 11.6; 12.40°.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及其相互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点,把握复习重点,如有遗忘,借用课本或同学间交流进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上时间,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二、基础梳理,考点透视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知识网络图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教师留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学生明白本章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出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清晰、形象地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此停留时间不宜太长,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识即可.考点统计(导学案提前下发,学生在导学案中填空.)1.两点确定一条_________;两点之间_________最短.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_;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__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_.3.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面内,过一点有只有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最短.5.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_________相等,_________相等,_________互补.6.平行线的判定:,_________相等,或_________相等,或_________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生课前完成填空)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导学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设计意图:关于线与角的知识点较少,因此,在导学案上以填空题的形式给学生梳理出来,再让学生填空.填空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本章的知识点,且明确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三、典例剖析,深化知识探究一 线与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例1 (2014·成都)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A.60° B.50° C.40° D.30°【解析】首先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90°,45°,45°,根据∠2的同位角与∠1互余可得出∠2的度数.故选A.【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的内角度数,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种三角板的内角度数,会利用三角板的已知角度来进行某些角度的求解.设计意图:本题以学生常见的三角板为素材,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的实际应用.巩固训练1. 直线l1∥l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1=85°,则∠2=__40°__.2. 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数为( C )A.53° B.55° C.57° D.60° 探究二 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 如图17-2,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等于(  ) A.60° B.50°C.40° D.30°【解析】先判断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的度数.∵c⊥a,c⊥b,∴a∥b.∴∠1=∠2=5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涉及到角度的计算问题.解题关键是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判定a∥b,然后由a∥b之间求得∠2=∠1=50°.巩固训练3.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 )A.100° B.60° C.40° D.20° 4. 1.如图13-19,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探究三 度、分、秒的计算 例3 (1) 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________度; (2)把角度化为度、分的形式,则20.5°=20°________; (3)一个角的补角是36°35′,则这个角是________.【解析】(1)根据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运算;(2)注意角的度数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解:(1)∵30′=0.5°,∴15°30′=15.5°.(2)1°=60′,可得0.5°=30′,20.5°=20°30′.(3)180°-36°35′=143°25′.【方法总结】第(1)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1°=60′,1′=60″;第(2)题是进行度、分、秒的加法、减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两个度数相加,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度数乘一个数,则用度、分、秒分别乘这个数,秒的结果满60则转化为分,分的结果满60则转化为度.巩固训练5. 8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6. 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它的补角的 三分之一 ,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_____ 度.探究四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例4 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解析】(1)①∠AED=70° ②∠AED=80° ③猜想:∠AED=∠EAB+∠EDC,证明:延长AE交DC于点F,∵AB∥DC,∴∠EAB=∠EFD,∵∠AED为△EDF的外角,∴∠AED=∠EDF+∠EFD=∠EAB+∠EDC. (2)根据题意得:点P在区域①时,∠EPF=360°-(∠PEB+∠PFC);点P在区域②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③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④时,∠EPF=∠PFC-∠PEB.【方法总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是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的常用方法.先由“形”得到“数”,即应用特征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再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关系.然后再由“数”到“形”得到一组新的平行.设计意图:巩固训练 7.如图17-5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ED,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是( )A.120° B.100° C.140° D.90°8. 如图17-3,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四、总结收获,提炼反思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