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基建档案形成规律与编号方式探析.docx
4页开发区基建档案形成规律与编号方式探析 文/ 金益萍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就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开发区的发展与变迁,是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后续建设的依据,也是开发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开发区基础设施档案的形成规律以及编号方式,对于确保基础设施档案完整、真实和可用,以及长期保存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 形成规律1.1系统关联性开发区从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市政建设到公建配套,实行的是统一规划、分片建设,即以一个区块为中心,陆续建设政治、文化、经济设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同样需要统一规划和统一立项,每一个立项由若干个项目组成,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所形成的档案也具有横向的系统关联性1.2动态连续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且每隔一定时间,原有的基础设施需要改造或升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会出现新需求,需要随之制定新的建设规划,开展这些工作,都会产生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这就决定了开发区基建档案具有纵向的动态连续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的系统关联性与动态连续性,要求我们要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规范整理工作,并确保其完整、安全,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2 问题所在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焊好地认识到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形成规律,或是对其形成规律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开展基建档案整理时往往只着眼于每个不同的项目进行,缺乏统筹协调,导致随着基建项目的不断扩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弊端逐渐显现比如,同一个系统中的各项目档案不能互相关联,档案文件多有重复、各自为政且保存分散等等这些正是没有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形成规律加以重视的结果3 编号方式从众多开发区基础设施档案整理工作的实践来看,在进行档案整理之前,需要建立科学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编号体系,以方便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并为以后的查阅利用打下良好基础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编号体系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有科学的系统编号设计;第二,有执行力较强的编号部门;第三,有恰当的赋予时间3.1系统编号设计系统编号以整个开发区为对象进行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根据总体规划赋予每个区块一个代号;第二层次,在同一区块内分别赋予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市政建设、配套建设等类目各自的代号;第三层,对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市政建设、配套建设等项目再进行分类细化,分出小类并设置相应的代号以市政建设类为例,这一类目可再细分为市政设施、管网工程项目等小类,编号表述如下:N区块代号+市政建设类代号+X市政设施项目代号,N区块代号+市政建设类代号+X管网工程项目代号;又如征地拆迁类,可再细分为土地报批、拆迁许可、拆迁地块等,编号表述如下:N区块代号+征地拆迁代号+X土地报批项目代号,N区块代号+征地拆迁代号+X拆迁许可项目代号,N区块代号+征地拆迁代号+X拆迁地块项目代号等。
3.2编号部门与赋予时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由政府投资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由政府主导实施,所以统一编号工作可以由政府负责开展,具体可由政府立项审批部门负责实施,由这些部门进行规划、设计编号并统一赋予,可使得编号更具权威性和可行性,也能使编号的唯一性得到有效保障,且便于审批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管编号的赋予时间十分重要,若时间过早,则因项目尚未立项、可变更因素太多,编号的可行性较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若时间过晚,又会影响到编号作用的发挥最适宜的赋予时间应在立项批复之时,以此为后续的档案整理工作打好基础作者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