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ocx
5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重言传不重身教、缺少对学生个性认同、忽视集体作用及不了解学生心理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示范作用、平等对待学生、注重集体性管理和充分把握小学生心理等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对策很多人认为班级管理不仅是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与教学不同,班级管理涉及多种因素,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班主任既需对管理理论和方法有较好的把握,又需要能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但就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来看,有能力将班级管理呈现出“艺术”性的,并不普遍一些班主任在管理中或多或少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需要进行优化改进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常见的问题因为学情的差异性,班主任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些问题缺少共性,研究和参考价值不高因而,下面分析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普遍性的1. 重言传而轻身教小学生与成年人的思维特征及水平不一样成年人可以通过讲理论实现理念的认同,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模仿来完成学习成长。
很多班主任天天给学生讲道理、定规矩,可就是起不到作用认为学生不听话而其实是忽视了示范作用,与他们的学习规律不符合2. 不认同学生个性不在少数的班主任在理念上认为自己的学生应“标准化”成长也就是在班规、班纪以及教育目标框架下,每名学生都应达到所谓理想的状态而其实,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所认为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每个学生都客观存在的个性比如,最明显的,不少教师不喜欢“调皮”的学生但这并不是品质问题,而是这些孩子性格外向、善于表现而已当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只欣赏个别学生的时候,班级的管理就会陷入被动3. 忽视集体性管理有些班主任工作很认真负责,整天为管理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但成效并不怎么好这类班主任主要的问题是管理视野狭窄,只关注学生个体问题和个别现象其管理班级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己像个灭火队员而没有从宏观上考虑到,因为小学生的集体性非常强(与他们喜欢模仿的特征相通),班级的管理其实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集体性管理来完成比如班风、班纪以及班干部建设4. 不了解学生心理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而且社会经验、生活阅历都处于很浅的层面上他们的心理特征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而有些班主任的管理主要是基于一些普适的管理理念,甚至是套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套路或模式——这些成人化的管理方法与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匹配度非常低。
一是会造成学生的管理方式的不理解,二是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三是起不到引导作用二、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基于以上分析,小学班主任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策略1. 规范自己言行小学生主要是感性思维,他们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具象感知来完成的,这既包括班级管理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纪律管理,也包括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对于小学生的管理来说,班主任讲道理也是必要的,但这不应成为一个核心的方法小学生“听不懂话”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其不想配合班主任管理工作因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须把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视为一个重要手段比如,班主任经常对学生大喊大叫,学生就会呈现出粗暴无礼的问题;比如班主任经常上课迟到、下课拖堂,那么学生的守时意识就会变得非常薄弱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对自己言行的约束,不仅是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时候,而应该是随时随地保持良好的教师风范比如有位班主任,他的学生总是在教学楼道中喧闹他也时常提醒学生、甚至惩罚学生,但效果依然不明显后来发现,这位班主任有个习惯,就是有时候在楼道中和其他教师交流、与家长交流时,说话声音非常大,旁若无人他自以为没有学生看到,但其实学生在教室中听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他说多少次校规、采取什么举措也没有用。
班主任的言行示范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每个细节比如有些班主任在升旗的时候,为了管理学生,在班级队伍中来回走动,以为这样可以发现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但其实,学生并不理解班主任意图这种行为会给学生一种暗示,“升旗的时候,有些人是可以例外的,不用行注目礼!”这种负面教育结果,连班主任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发生的而其实就是因为其言行细节没有示范到位2. 认同学生个性学为中心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的教为助力但大多教师只认为这个理念是适用于学科教学的——其实不然,学为中心、以生为本以及个性教育的理念在任何角度的教育中都适用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当中,出现不认同学生个性的问题,主要就是教师不认为学生的言行需要个性特别是小学的管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这些“少不更事”的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是将之视为一个机械的管理对象因而,就会出现,“我希望学生是什么样,学生就应该变成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和实践这种管理造成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失去公平性——只有那些乖乖听话的学生才会被教师表扬,大多学生得不到教师关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教师作为负面典型长期“关注”小学生内心生成严重的等级观,大多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二是学生的个性受到严重打击。
特别是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比如喜欢体育、美术,而在学习上投入精力较少的),不仅成长心理是不愉快的,而且长期下去会产生一种负面价值观即,认为自己的喜好和行为是不健康的——这将影响其终生的成长自信,也可能使其优势从此失去发展机会因而,班主任在管理中,一定要认真区分学生的言行是违反了制度、道德,还是属于正常的个性(其实,小学生大多属于个性特征)——在管理中应鼓励所有学生自由发展其个性,让自己的班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而不是“只种牡丹不种瓜”要认识到,即便是小草,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芬香3. 注重集体管理注重集体管理可以极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并提升班级管理质效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的集体观念比成年人强——除了集体主义教育结果之外,客观上因为小学生处于社会弱势,抱团是他们的一种天然需求二是小学生习惯于通过模仿完成学习成长,而模仿的对象不仅限于教师,其实他们对同学的模仿意愿比教师、家长要强烈得多这方面,班主任可重点关注两项工作第一是班风建设——班主任通过自己的风范会使班级呈现出独特的班风班风比起班纪具有更佳的教育及管理作用班主任除了以自己的言行示范来构建班风之外,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
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管理上应采取多表扬鼓励和欣赏,而少批评和惩罚的策略这可使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友好、积极的风气第二是班委骨干建设——班委可以帮助班主任做很多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而且其示范作用也非常突出在选择班级管理骨干的时候,班主任需要注意不仅是要选择那些学习好、品行佳的学生,而且要注意其在班级中的“人缘”与同学关系融洽的学生比起“学优生”更具有管理价值综上所述,班主任管理不仅是技巧,而且是一门艺术要想使班级管理达到较高水平,除了掌握很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之外,班主任更需要注意科学把握小学生的心智特征依据小学生的学情,采取适宜的举措,比如身教优先于言传、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善于利用集体性管理参考文献:[1]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2]董桂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学周刊,2018(30):163-164.[3]杨宇超.提升人格魅力,做探究型班主任[J]. 新教育,2018(7):7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