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98859741
  • 上传时间:2025-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3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 菱形的邻边相等2.下列方程一定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3x2+2x−1=0 B. 5x2−6y−3=0C. ax2−x+2=0 D. (a2+1)x2+bx+c=03.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5,BD=10,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A. 50 B. 25 C. 252 3 D. 12.5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kx−3=0有一个根为1,则k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5.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一个根为−b±b2+42,则c=(     )A. 1 B. −1 C. 0 D. 26.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20=0的一个实数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4 B. 24或16 C. 16 D. 227.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配方正确的是(     )A. (x−34)2=1716 B. (x−34)2=12 C. (x−32)2=134 D. (x−32)2=114 (第3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8.如图,一农户要建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长为12m的墙,另外三边用25m长的篱笆围成,为方便进出,在垂直于墙的一边留一个1m宽的门,花圃面积为80m2,设与墙垂直的一边长为x m,则可以列出方程是(     )A. x(26−2x)=80 B. x(24−2x)=80C. (x−1)(26−2x)=80 D. x(25−2x)=809.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     )A. 3 B. 4 C. 5 D. 610.已知x1、x2是方程x2=2x+1的两个根,则1x1+1x2的值为(     )A. −12 B. 2 C. 12 D. −2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一元二次方程3x(x−2)=−4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12.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2m2−4m=__________1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为                  .14.把一元二次方程2x2−x−1=0用配方法化成a(x−ℎ)2+k=0的形式(a,ℎ,k均为常数),则(ℎ+k)的值为________.15.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满足a+b+c=0,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凤凰”方程.已知x2+mx+n=0是“凤凰”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n=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每小题各5分,共10分1)2x2−4x+1=0. (2)x(x−3)=2.17.(10分)现有一题:“今有二人同所立. 甲行率六,乙行率四. 乙东行,甲男行八步而东斜北与乙会. 问甲、乙行各几行.”大意是说:已知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6,乙的速度为4. 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8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方向走了一段路后与乙相遇. 那么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远?18.(15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ax+2 3y=−10 3,x+y=4与x−y=2,x+by=15的解相同.(1)求a,b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为2 6,另外两条边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解.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四、挑战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9.(本小题6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3 2,E为OC上一点,OE=1,连接BE,过点A作AF⊥BE于点F,与BD交于点G.(1)请BE与AG相等吗?请写出BE和AG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F的长度是( )A.6 105 B.3605 C.4 D.32+120.(本小题14分)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2)x+m+10=0的两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4,若x1,x2恰好是△ABC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3)阅读材料: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b,c,那么可以根据秦九韶−海伦公式可得:S△ABC= p(p−a)(p−b)(p−c),其中p=a+b+c2,在(2)的条件下,若∠BAC和∠AB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I,根据以上信息,求△BIC的面积.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由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A、B、D正确,C不正确.【解答】解: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正确;B.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确;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但不一定相等;不正确;D.菱形的邻边相等;正确;故选C.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注意a2+1一定是一个正数.找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系数不为0的整式方程即可.【解答】解:A、不是整式方程,不合题意;B、含有2个未知数,不合题意;C、当a=0时,不合题意;D、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整式方程,符合题意.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掌握菱形的面积等于菱形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菱形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菱形ABCD的对角线AC=5,BD=10,∴S菱形ABCD=12AC⋅BD=12×5×10=25,故选:B.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1代入方程得关于k的一次方程1−3+k=0,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解答】解:把x=1代入方程可得1+k−3=0,解得k=2.故选B.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公式法:把x=−b± b2−4ac2a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公式法.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根据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由求根公式可知b2−4ac=b2+4,2a=2则c=−1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这样就把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也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到(x−10)(x−2)=0,再把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10=0或x−2=0,解得x1=10,x2=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10,然后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x2−12x+20=0,∴(x−10)(x−2)=0,∴x−10=0或x−2=0,∴x1=10,x2=2,而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2+6=8,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x=2舍去,∴x=10,即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10,∴三角形的周长=10+6+8=24.故选:A.7.【答案】A 【解析】解:由原方程,得x2−32x=12,x2−32x+916=12+916,则(x−34)2=1716,故选A.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再化二次项系数为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32的一半的平方,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8.【答案】A 【解析】解:∵篱笆的总长度为25m,与墙垂直的一边长为x m,∴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25+1−2x=(26−2x)m.根据题意得:x(26−2x)=80.故选:A.根据各边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26−2x)m,结合花圃面积为80m2,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C=∠C′=90∘,再设DE=x,则AE=8−x,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可得出BE=DE=x,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DE的长.【解答】解:∵Rt△DC′B由Rt△DBC翻折而成,∴CD=C′D=AB=4,∠C=∠C′=90∘,设DE=x,则AE=8−x,∵∠A=∠C′=90∘,∠AEB=∠DEC′,∴C′D=AB,在Rt△ABE与Rt△C′DE中,∠A=∠C′∠AEB=∠C′EDAB=C′D∴Rt△ABE≌Rt△C′DE(AAS),∴BE=DE=x,在Rt△ABE中,AB2+AE2=BE2,∴42+(8−x)2=x2,解得:x=5,∴DE的长为5.故选:C.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ba,x1x2=ca.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2,x1x2=−1,然后把1x1+1x2通分得到x1+x2x1x2,再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解答】解:方程化为一般式得x2−2x−1=0,根据题意得x1+x2=2,x1x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