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15939829
  • 上传时间:2017-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摘要) ( 转载 ) 作者 : 郑伟芬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汉语中的谐音作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民风现象存在于汉人的 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之中这一语言现象不仅由汉语的语音、语 义特点决定,更重要的是它还跟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紧密相联系本文试图探析汉语谐音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运用、谐音现象 的成因以及这一现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汉语谐音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从语文巫 术或其流变而来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所以在许多民俗民事中,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且大多反映了汉民族趋 利避害的社会心理谐音在生活习俗中的运用极为普遍过春节必备全鱼,因“鱼”与“余”同音,谐音年年有 ( 余 ) 人们故意把 “福”字倒过来贴,因“倒”谐“到”,寓意福到了因“莲”、“连”谐音,“余”、“鱼”谐音,“鱼戏莲叶间”就成为年画最常见的题材,寓 意“连年有余”年画中,画喜鹊登梅枝,谐音“喜上眉 ( 梅 ) 梢” ; 画喜鹊登梧桐, 即为“同 ( 桐 ) 喜” ; 在门上画五个蝙蝠即为“五福临门” ; 画五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即为“五福献寿”。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长辈往往要在新人的床上放上桂圆、核桃、枣子、栗子、花 生,谐音早 ( 枣子 ) 生 ( 花生 ) 贵 ( 桂圆 ) 子 ( 栗子 ); 同时取桂圆与核桃的“圆”和“核”音, 意夫妻美满百年好合 旧时在安徽一些地 方,当新郎新娘行于袋上至洞房门前时, 还要将新郎新娘之鞋互换, 谓之同偕到老 清人王棠在《知新录》 中谈到 : “令人娶新妇, 人门不令足履地, 以袋相传, 令新妇步袋上, 谓之传袋,代,袋同音也有时,不小心摔碎了东西,人们会用“岁岁 ( 碎碎 ) 平安”来缓 解气氛生活中人们喜欢带“ 6”、 “ 8”的号码, 许多商品的标价尾数也带有“ 8”、 “ 6”, 因“ 8”谐“发”之音, 而“ 6”则让人联想到“禄” 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语的同时, 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禁忌语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 位置相爱的双方不分吃一个梨, 意为不分离 ( 梨 ) 送礼时忌讳送钟, 因“钟”与“终”谐音 “ 4”是个平常数字, 但却遭到了一些人 的厌恶, 只因“ 4”谐音“死” 旧有“前不栽桑”之说,因“桑”、 “丧”谐音, 出门见桑 ( 丧 ) 不吉利。

      盖房时忌用桃木、 锻木, 因为“桃”与 “逃’,谐音 ; “锻, , 与“断, ’谐音, 也不吉利 行业中也有许多谐音禁忌 如养蚕业中忌说“伸”字,因为蚕 只有死后才是伸直的,竹笋的“笋”字在许多方言中与“伸”字谐音,所以当地蚕农把竹笋称为“萝卜” 为忌“沉”字, 渔家把“盛 饭”叫作“添饭, ’ ; 为忌“住”字,船家称“著”为“筷” ; 为忌“离”字,船家称“梨”为“圆果” ; 为忌“散”字,称“伞”为“竖笠”在广东、 香港等粤方言区,饭店、酒店的伙计最忌当天开市后的首名顾客选用“炒饭”,因为“炒”在当地方言里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 被认为不吉利 店员不准在店内看书, 因为“书”与“输”同音 “舌”字在四川方言里与“折”谐音, 在广东话里与“蚀”谐音, 于是, “牛舌”、 “猪舌”等在四川话中叫做“牛招财”、“猪招财”, 在广东话中叫做“牛利”、 “猪利” 在广州一带, 由于方言“空”与“凶”同 音, 所以人们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 二、 汉语谐音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谐音现象 : 贾府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 惜春的名字中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历警幻仙境,在那里品了“千红一窟”茶,饮了“万艳同杯” 酒,“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分别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谐音谐音双关也是民谣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中古时期的民 歌里就有许多运用谐音双关的例子如“石胭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 《乐府诗集·读曲歌》 ) “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 ”( 《 乐府 诗集·杨叛儿》 ) “我欢独谦谦, 侬意亦区区, 双灯俱时尽, 奈何两无坤 ! ”( 《 乐府诗集·读曲歌》 ) “桐树不结花,何由得捂子明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 期灯照空局,油燃未有棋” ( 《乐府诗集·读曲歌》 ) 以卜各例中, “碑‘’与“悲‘’谐音双关 ; “莲”与“怜”谐音双关 ; ‘ . 油”与“由”谐音双关 ; “梧”与‘吾”谐音双关 ; “油燃”与“悠然‘’谐音双关, “棋”与 “期”谐音双关 三、 汉语谐音在广告和网络中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谐音现象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广 告词中如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胃乐胶囊的广告词 : 胃乐胶囊,无“胃” ( 微 ) 不‘治” ( 至 ) 的关怀相似的广告还有很多,如 “净如人意” ( 去污剂广告 ) 、“默默无蚊” ( 灭蚊器广告 )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 香港某化妆品公司广告 ) 等等。

      在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利用数字谐音也很常用的一种方法,除了“ 886”和“ 7456”,常用的还有“ 5555” ( 呜呜呜呜,哭声 ) 、“ 9494‘, ( 就是就是 ) 、“ 687” ( 对不起 ) 、“ 5460” ( 我思念你 ) 等英文字母的谐音也被用来代替词语, 如“I 服了 U”中的“ U”就是用的 “ you”的谐音, “ IC”不一定是卡,还有可能是“ 1 See”汉字的谐音代替在网络词汇中也有不少,如用“青筋”代“请进”,用“偶” 代“我”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用汉字音译英语在网上也不鲜见, 如“酒屋”和“酒吧”有时是指 win 一 d、 595 和 windos98 ,而“猫”则 多半是指“ modem(调制解调器 ) ”另外,数字、字母和文字的谐音结合也可代替文字,如“ B4”就可替代“ before ” 四、汉语谐音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萨佩尔认为 : “语言有一个底座 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 ( 或几个种族 ) 的 ,, 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 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 2〕汉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汉语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底蕴。

      如上所述,谐音乃一种普 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其形成与汉语的语音结构、 汉人的文化心理和 汉族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汉语中大量同音、 近音词的存在是谐音广泛存在的不可或缺 的物质条件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的意义完全不同,而其语音形式 ( 包括声、韵、调等各个方面 ) 却完全相同 这就为谐音表达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但谐音现象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语音形式的问题,它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 系,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首先, 谐音现象和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中庸之道有 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强调 : “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 中疾呼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 人和 ”中庸之道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基本所在, 是儒家文化体系的人生哲学和方法论, 也是使人际关系和谐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关于“中庸之道”,《中庸》如此解释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人不表露喜怒哀乐, 就是所谓“中”, 人表露喜怒哀乐并加以适当的节制, 不因为感情冲动而失礼, 就是所谓“和”。

      这种观念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而未堕人禁欲主义, 但又对人的欲望加以节制,不让其放纵谐音现象可以 看作这种传统文化机制在社会言语活动方面的一种体现在言语表达中,社会成员既要表露自己的看法,又要讲礼貌,维待谦恭平 和的态度 他们在言谈中注往对内心要涉及的敏感话题不说明, 只是用和话题语音相谐的词语提到而已,让对方自己明自这、皆音 词语的真正含义于是,利用词语的谐音取义进行交际就成一 r 社会成员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南朝的哎西州曲》是一首描写男女青 年的爱情诗歌,却婉转地用“莲子”表示“怜子” . 用“莲子清如水”隐晦地表示爱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 . 止乎礼”,符合 古代圣贤提倡的‘中庸之道”的做人准则其次,谐音现象符合汉民族凡事讲究对称,和谐、平衡的思维 方式和交际习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 和谐是这一思想的基础 千百年来, 国家要维持人口众多、 民族众多的’‘大 一统”封建体制 ; 老百姓要生活在几代同堂的旧家庭、 旧家族中, 和谐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体现在语言交际中, 就形成了一 种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需要谐音表达具有很强的暗不性,而凡是暗示的事物都是含混朦胧的。

      英国批评家燕卜荪曾说过 : “所谓朦胧,在普通语言中指的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而且通常是机智的或骗人的语言现象川在这种想像型的思维方式中,人们 容易控制和美化信息,形成比较和谐比较理想的言语交际效应例如,金章宗的李妃玩弄权术、结党营私,连优伶都看了厌恶在 宫廷宴会上,一位优伶机智过人,借着谈论凤凰的吉样,说凤凰“向里飞”人则会“加官进禄”,实际上是暗示人若“向李飞”则会“加官 进禄”而这些话优伶又是说给章宗听的,后者在意会了这种内在的深意后, 以一笑了之 这就在一种全然和谐的氛围中, 完成了 “汇报”和“听取”工作 再次,谐音现象符合汉文化向来所崇尚的含蓄雅洁的风格汉文化是一种内倾文化含蓄雅洁向来为汉文化所崇尚一样话 百样说,一个意思多种表达方式是汉人的文化心理追求 谐音的表达效果在于化直露为含蓄, 避粗俗而成典雅, 因此, 谐音是汉文化的内在要素 唐代刘禹锡的 ( 竹枝词》 一直为人所传诵 :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这首诗第四句中的“晴”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晴雨的“晴”,暗中指的却是感情的“情”,表达既灵巧又含蓄北京的“哑巴胡同”, 显露残缺,因此改称“雅宝胡同”,显得好听了,斯文了。

      汉语谐音艺术的语用功能 谐音是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词构成特殊表达的一种手段 各种语言都有以谐音为基础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日本 “ 鲷 ” 是庆祝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这除了因为鲷鱼多为红色, 红色是日本人搞庆祝活动时喜欢的颜色以外, 更重要的是 “ 鲷 ” 的读音 “ たぃ ”与表示祝贺的词 “ めでたぃ ” 谐音,因而 “ 吉利 ” 但是,像汉语这样称得上谐音艺术、以谐音为客观基础形成多种表达方式的, 在其他语言并不多见 我们应该对谐音艺术在语言运用中的功能加以梳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与研究 ? 利用词语的语音相谐,可以形成众多的辞格,例如双关、飞白、仿拟、拈连、对偶、别解、巧缀、移意、断取等等,例如唐代刘禹锡《竹枝词》 :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这里的 “ 晴 ” 就是双关,表面上指天气的阴晴,实际却指 “ 感情 ” 的 “ 情 ”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 中,贾母制的灯谜是 “ 猴子身轻站树梢 —— 打一果名 ” ,以谐音可猜谜底是 “ 立(荔)枝 ” 其实,谜底 “ 荔枝 ” 又可谐音 “ 离枝 ” ,蔡义江先生说: “ 贾母谜的寓意在于暗示将来所谓 ,树倒猢狲散 ?。

      …… 大树, 实际上就是靠朝廷庇护着的这个封建大家庭在政治上所取得的特权和地位而在贾府上下层层宗法等级关系之中, ,老祖宗 ? 贾母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长,如果用这句俗语来比喻, 她恰似一只站在树梢头的老猢狲 ” 谐音双关还是生成歇后语的主要方式,例如: “ 小葱拌豆腐 —— 一青(清)二白 ” , “ 孔夫子搬家 —— 净书(输)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