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噪音监测与对策分析.docx
4页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噪音监测与对策分析【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室噪音水平现状,为医护人员制定有效防范和控制措施提 供依据方法 运用噪音测试仪收集2018年1 月1日至2018年 6月 1日急诊重症重症监护 室 24 h 声音分贝值结果 急症重症监护室 24 h 声音分贝均值均超过 WHO 建议医院环境下 的分贝标准值,其中以病房的声音均值最高;时间段为8〜10 am及14〜16 pm声音最为嘈 杂,其中医护人员交流声音最高结论 被调查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噪音水平较高,应采 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噪音水平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噪音;影响因素;控制噪音是指人们不想要的声音,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舒适[1]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症患 者和先进监护设备集中的科室[2],人口密集和监护设备操作集中导致的噪音已经成为不容忽 视的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社区噪音指导,其中包含有对医院噪音值的 推荐为此,笔者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对急诊重症监护室24 h声音分贝 值进行测定,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山东汶上县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共有床位18张,护理人员43名,医生10名,护 理员4 人,工友2 人,清洁员1人。
采用APN排班,A班:& 00〜16: 30 ; P班:16: 30〜 23: 00; N 班: 23: 00〜8: 00每日探视时间为下午14: 30〜15: 00病房不同时间段的 人数不同,A班15人,为最多,而P班及N班人数相对较少表 1 监护室不同时间段的人数分布班次护理人员医牛护理员工友清洁员A班1510221P班63200N班512001.2 方法1.2.1调查工具 采用分贝检测仪:深达威SW525B, 24h监测急诊重症监护室24h噪声水平,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日期、监测区域、监测时间点、监测数值1.2.2 调查方法 根据急诊重症监护室内部构造,分别在护士站、病房、隔离病房3个区域 的中心位置放置噪音测试仪在调查期间,24h内每2h为一个时间段1.2.3 观察指标 统计一天12个时段(每个时段2小时)的声音分贝范围及各个监测区域的 声音分贝范围1.2.4 统计学方法 用 Excle 表记录,描述各时点及监测位置的声音范围和最大值采用 Graphpad prism7软件的one-way anove进行数据分析2 结果2.1 各时间段的分贝水平22点到次日 8点,护士站、大病房和隔离病房的分贝平均值为56.80分贝,而在8〜22 点之间则较高,以8-10点和14〜16点最高,三个区域8〜10点平均值为70.02, 14〜16点 平均值为70.34分贝。
BO7570655550 护士站 天病房 隔离病房图 1 监护室各时间段不同区域分贝平均值2.2 各区域分贝水平 护士站、大病房和隔离病房的平均分贝值,分别为61.91、62.2 和 59.4 分贝,而最高值 分别为89.4、89.6 和 88.3 分贝,见图2图 2 各区域分贝平均值及最大值对监护室护士站、病房、隔离病房不同时间段的分贝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地点在8-10点与14-16点的分贝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夜间22-次日8点的分贝平均水平(P< 0.0001) 而8-10点与14-16点的分贝平均水平则无显著差异 表 2 监护室护士站、病房、隔离病房不同时间段的分贝平均值比较地点时间段平均值比较P护士站14 -16 vs. 22-870.11VS.56.9< 0.000114 -16 vs. 8-1070.11VS.70.30.988122-8 vs. 8-1056.9vs.70.3< 0.0001病房14-16 vs. 22-871.09vs.58.6< 0.000114-16 vs. 8-1071.09vs.71.40.910622-8 vs. 8-1058.6vs.71.4< 0.0001隔离房14 -16 vs. 22-868.9vs.54.9< 0.000114 -16 vs. 8-1068.9vs.69.40.739822-8 vs. 8-1054.9vs.69.4< 0.00012.3 分贝来源与数值 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诵读医嘱或交谈时产生的分贝值最高,可达 89.4,而机器运 行产生的分贝值相对较低,见表 3。
表 3 分贝来源与数值来源来 原因数值平均值医护人员交谈或说话62.1-89.470.1患者提出要求或询问64.5-88.769.9报警声监护仪,血透机,呼吸机等64.2-83.170.5机器运行呼吸机,血透机,温控毯等50.4-62.156.3铃声门铃,铃68.1-78.572.5抢救抢救车,操作,报警声等74.1-88.479.93 讨论WHO建议医院环境下的分贝数应保持在30dB (A )左右,不应超过45dB (A ),但研究表 明,在监护室病房中的噪音分贝数普遍高于WHO推荐水平[3】监护室日间平均噪音为70 dB, 夜间噪音为65 dB,常接近90 dB[4]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哪个监测区域以及各个 时点所监的声音水平均超过WHO建议医院环境下的分贝标准值从调查来看,每日分贝最 高的时间段是在上午8〜10点,最大值超过89.4dB,而这个时间段正是科室大交班,护士 床头交班,晨间护理,医生查房,处理医嘱的时间另一个高峰期为14〜16时,最大值超 过89.6dB,此时间段为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以及医患谈话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里,医护患 交流声、操作声、仪器运转声叠加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噪音。
而夜间,分贝水平也处于高值, 其噪声主要来自多个仪器和其他设施运转的声音噪音是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的主要因素[5][6]噪音刺激对于监护室患者在心理上可导致 烦躁、惊恐、焦虑等负性情绪,生理上可导致失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易疲劳等[7]许 多患者曾述说夜间空调的声音太吵,难以入眠,使其心烦意乱 EICU 噪音污染较为严重, 不但给病人造成负面情绪,而且对工作人员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医护人员健康受到严重影 响本科室43 位护理人员,其中 10位出现过耳鸣不适, 4位听力受损不可恢复, 2位长期 失眠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因为患者病情严重,操作抢救较多,精密仪器相对集中,产生的 声音分贝值高,给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降低噪 声:①首先应从源头出发,控制和管理医护人员的分贝值可以有效改善人为因素造成的噪 音源,如做好温馨提示,设置提醒标识科室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 作轻在病房区域避免与工作无关的交流改善医护工作流程,避免大声诵读与核对医嘱, 做到纸质或电子医嘱核对②做好仪器运行的管理有调查显示,医院中85%〜99%的电子 警报信号是错误的或毫无意义的[8]。
准确调节呼吸机、监护仪的报警范围每班将报警范围 设置作为交接班内容,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调节范围,减少无意义的报警经常巡视患者, 及时处理相关情况对于微泵、血透机等仪器,可提早准备药液,及时更换药物,缩短报警 时长老旧仪器及治疗车应及时进行维护或者更新,做到定点摆放,不随意移动③限制监 护室人员进出做好陪护人员宣教,使家属明白降低噪音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心理护理,防 止在探视时出现大声喧哗及哭泣设置专门谈话间,将解释病情及相关谈话事宜转移到谈话 间进行对于送药及转运工友,来科室会诊,检查的医务人员做好提醒及宣教在日常工作 中,医护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同时做好病房管理,为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 也为自己创建一个安全的工作氛围参考文献:[1] 吴妮慧,吴金球.重症监护病房噪音污染现状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23): 54.[2] 李平,冯凤.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 62-63.[3] Tainter CR, Levine AR, Quraishi SA, et al. Noise levels in surgical ICUs are consistently above recommended standards[J]. Crit Care Med, 2016, 44(1): 147-152.[4] 陈璐.重症监护室噪音污染与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0,9: 23-24.[5] Little A, Ethier C, Ayas N, et al. A patient survey of sleep quality in the intensive careunit Minerva Anestesiol[J]. 2012, 78 406 -14[6] Horsten S, Reinke L, Absalom AR,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care-unit noise on sleep of healthy subjects and the critically ill[J]. British J Anaesthesia. 2018, 120 (3): 443-452[7] Hsu SM, Ko WJ, Liao WC, et al. Associations of exposure to noise with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among post-cardiacsurgery patients in ICUs[J]. Clinics, 2010, 65(10): 985.[8] 张亚云.急诊护士警报疲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 (16): 1690-1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