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襄樊职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502535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1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襄樊职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职业教育,经过了一次疾风暴雨般的洗礼,仅存者已经屈指可数在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增之际,职教作为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国家的重托和社会的职责,在中共中央大力发展职教政策的推动下,恰似遇到了春风,渐渐地从低谷中艰难地爬起,然元气的重创和世俗观的阴魂仍桎梏着职教的步伐,尤其在襄樊,似乎显得更加明显和突出作为长年从事职教工作的我,亲身经历,目睹了职教从兴盛、衰落到复苏的整个过程,深思了职教中存在着的殊多问题,也试探着研究了许多对策,现浅谈如下:首先谈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外部环境任何事物,都是和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但在“人不能胜天”的情况下,外因的主导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职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为和传统观念的桎梏1.国家政策对职教管理失策,让职教成为了“孤儿”在20世纪未,国家并没有意识到职教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更多的是对学历教育的投入,对职教,给的是自谋发展,自生自灭,自负盈亏的政策教育部门不管职教,职教挂靠行业,而行业在改革的浪潮中纷纷改组后,职教便成了“孤儿”,难保其身。

      要么改制,变为普教;要么挎掉,大伙解散;要么苟言残喘,疲惫经营如襄樊的物资中专,建筑中专改为了普通中学;供销中专解散,校区闲置;轻工技校苟言残喘,粮食学校疲惫经营等等这些现象,是不能仅用“市场竞争”的法则来权衡的,因职教兼有学历和技能教育的双重职责,收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仅靠学生的一点学费来维持运转是很艰难的2.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职教管理失控,让职教出现了“内讧”在计划经济时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学校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也鼓励兴办行业性质的学校,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对口职业学校因职教挂靠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行业职教基本上处于不干涉的状态,故行业林立,职教学校也遍地都是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襄樊地区,大大小小的职教学校就多达40多所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事业各行各业都进行了改组,这些职业学校成了自负盈亏的组织,为了生存,便各想奇招,在面对高中火热,大学扩招,生源紧缺的情况下,便打起了“生源战”一名初中毕业生,每年能收到10-20份职教预录通知书,一名刚毕业的初中毕业生,假期上门做工作的来自不同职教学校的教师就多达20多人次;为抢一名生源,职教学校不仅打起了“学费战”,甚而不惜花去该生一年学费的大半收买初中班主任,或出高价从“招生专业户”那儿弄得生源。

      面对这些“内讧”现象,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却束手无策重复性建设造成了职教学校之间人,财,物的大量内耗,职教老师被戏称作“骗子”,严重损伤了教师的名声和尊严,也影响了职教学校的声誉,扰乱了整个教学秩序招生难”成了职教学校的头等大事,视作老师最头痛的事情3.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让人们对职教存在着偏见在人们心目中,考大学永远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途径;上名牌,更是城里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大学文凭,是每个孩子追求的目标,认为有了一张大学文凭,便有了今后的一切,此为“文凭观”在作遂不上大学,上技校就意味着下车间当工人,干脏活,苦活,累活,便低人一等,此为“劳动等级观”的体现上不了大学,便找不到好的工作进不了办公室,当不了官,失去了铁饭碗,难以出人涂地,暂称此种现象为“铁饭碗观”的存在凡此种种,难以尽举,结果是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要么不惜重金去买,找关系也往高中挤,要么放弃上学,下海挣钱,再苦再累,也不愿进入职校学一项技能,提高一点本领据不完全统计,在襄樊,每年中考后的学生,百分之六十挤向各类高中,百分之三十放弃学历,下海经商,仅百分之十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点的学生,在职教学校老师的多次上门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勉强进入职校,加之职教学校相争,平均到每校的生源就人数更少,如2010年,气象学校只招有几十人,粮食学校刚到一百。

      没有了学生,教师也就失去了对象,学校怎能运转下去?二、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然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永远考验着一切假如职教内部办学理念赶上时代潮流,基础设施雄厚,师资配置合理,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进校的学生能真正地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学以致用,并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想,职教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遗憾的是,职教内部条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远没有达到造就出合格技能型人才的条件1.基础设施相当薄弱,难以满足教学所需由于职教的初始直接孕育者是行业,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行业内部的人员故一般规模不大,几间教室,一二栋楼房便可,教学器材几乎是一片空白加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教对象大都是行业内部的子女及员工,没有就业压力,故而也没有学习负担,反正统招统分,行业职工都吃大锅饭,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方面如物资中专,一栋教学楼便存活了几十年;工业干校,几间教室便承担着几百人的轮训在改革的浪潮下,行业破产的破产了,兼并的兼并了,改组后的行业,更无能力扶持职校,在生源吃紧,教师难保吃喝的条件下,更无资金来投资基本建设和购置教学器材,以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纷纷破产和倒闭,即使硬挺着存在的,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难以扭转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

      没有电脑,如何能教出时代紧缺的技能知识和培养出脑手并用的高级人才?教学设施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师资配置不合理,紧缺技能教师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应试教育,重知识而轻技能教师大都是通过师范院校分来的理论课教师,他们纸上谈兵,可以滔滔不绝,一旦需要操作摸拟,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没有操作经验可谈更为突出的是,由于职教大都脱胎于行业,人事管理极不规范,加之中国是礼仪之邦,关系网,人情面子特重,造成了一种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的怪现象,即行政人员多于一线教师,不学无术者反而指挥,甚而领导着教师,造成职教学校不能上讲台的,反而“吃香”的状况,不仅损伤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来到学校学不到自己应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此恶性循环,职教坏名声在外,又怎能招来学生呢?谁又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样的学校虚度光阴,嗟跎岁月呢?3.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由于专业教师的严重短缺,专业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课程专业的设置,不能没有操作过机床的教师教数控,更不能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教师去教计算机,要想教会学生,自己必需精深,自己就不懂,能教出懂的学生吗?教师没有“一桶水”的蓄量,是很难给学生“一碗水”的。

      加之教师由理论向实践转化,是需要时间的,故又在职教学校出现了另一类怪现象,教基础课的教师盈余,教专业课的教师紧缺,故学校往往依教师能力而设专业,即教师会什么,设什么课,教什么课,学生就学什么,严重脱离社会需求,而社会急需的人才造就不成,就像国家紧需成千上万的高级技工,是中国没有人才吗?显然不是,而是缺少培养高级技工的职校和师资4.办学理念的偏差部分职校为吸引生源,错误地切合部分家长要求孩子急于速成的心态,缩短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长则一年半,短则一年,甚而半年就为学生找份工作,让他们脱离学习,认为为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是职教办学的宗旨而他们忽略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俗语的训诫,在学生还没学到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又怎能适应工厂机械化,现代化的高技能操作的需要故而,到工厂不到半年,甚而半月,就被工厂“炒了鱿鱼”失业后的愤恨和身无一技的茫然,又怎不让他们谩骂学校,诅咒学校?如此恶性循环,学校的名声越搞越坏,来年又怎能招到学生?故而作为职教学校的策划者,管理者,应转变办学理念,切实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办学宗旨,造就出身怀绝技的优秀人才,还愁美名不远扬吗?还愁生源短缺吗?三、面对职教学校目前的处境和内外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采取何种有效的办法和策略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国家应履行职责,把职教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尤其是要改变整个社会对职教的态度和认识,从意识形态上扭转人们对职教的偏见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高技能人才,“科教兴国”战略不仅仅局限于高中和大学,还应包括职教政府应管理那些需要管而又能管好的事情人们对职教的偏见和忽略,职教系统存在着的过多的顽疾,急需政府出面解决,以规范职教秩序除人,财,物的扶持外,还应打通职教通道,让职校学生有上大学,有深造的机会假如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铺设两条通往成功的路径:一条知识型(即传统的高中和大学)路径;一条技能型(即中高职和职业大学)通道,最终培养出“双师型”“复合型”人才,那么,初中之后,学生便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以实现生源分流进入职校的学生同样存在上大学成为国家栋梁的希望,人们就会改变对职教的偏见,走出认为初中毕业上职校只有“打工”一条道的怪圈,便会重新审视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并重视职业教育好在国家接二连三地召开了职教会议,把职教工作提上了日常历程,但愿未来的职教发展如国家所愿,能蓬勃兴旺起来2.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承担起义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淘汰,兼并一批规模不大,教学条件欠缺的职校,以整顿职教秩序,提高职教教学水准。

      职教秩序的多而杂,乱而混,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职教学校之间的内耗竞争,更严重的是制约了职教的正常发展假如襄樊地区政府加大干预职教的力度,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减少职教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只准存在一两所成规模的职教学校,教职工从头痛的招生大战中解脱出来,一心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教技的研究,何愁职教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不高?又何必担心职教学生学不到技能呢?3.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职教学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托,作为直接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应认清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己任,真正地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以及成就事业的本领在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学生的分流方面,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自愿的基础上,处理好就业与考学的问题,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职教学校应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要面面俱到,应少而精,突显自己的专业品牌;革新教学模式,更改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点对现有的师资,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建立起自己的一支雄厚的“双师型”队伍,完成“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学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或者说企业应与学校联合办学,因为企业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学校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创造的效益大都归企业,企业作为最终的获利者,应支持学校培养出自己想要的人才,为提高员工技能,应拿出专项资金,不定期地送他们到学校培训,以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总之,职业教育要蓬勃地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斜,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造势,学校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教的有利时机,解决好遗留问题,处理好现存的矛盾,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真正培养出成千上万的高技能人才,以提高自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达到与普通高中和大学并驾齐驱之势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工业学校樊城校区(原商校))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