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苦吟诗人贾岛.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11001079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6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苦吟诗人贾岛 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贾、姚二人诗名起于元和后期,但贾卒于会昌,姚卒于大中年间,已入晚唐其诗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所以将两家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同是写小县府署的庭院,贾岛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题长江厅》)姚合诗:"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县中秋宿》)贾诗以空庭落晖的无我之境显得超妙,姚诗境界幽静相比之下,可见贾诗比姚诗幽冷奇峭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传说贾岛在长安街上酝酿吟诵"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时,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时,冲犯了京兆尹韩愈具体情节虽不一定可靠,但贾岛等人确实苦吟成癖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求科名者,则更需要把五律当日常功课训练这样,这些在社会上被冷落的文人,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作诗上对自己的贫穷、窘困和闲散,多方面地加以审视、发掘、体验,"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抒写他们的无奈于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他们的诗思往往不是自然涌现,而是一开始就着意为之"莫笑老人多独出,晴山荒景觅诗题(姚合《寄周十七起居》),"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馀功(方干《赠李郢端公》),表现出为作诗而刻意搜寻他们撇开以情感充沛、气势贯注为特点的歌行之类体裁,把力量倾注在近体(尤其是五律)上近体可以在音律、对偶、字句上见功夫,可以澄心静气地推敲锤炼。

      由于苦吟,晚唐人确实创造了不少佳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动静相衬,使境界更见幽迥《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联,上句写人在潭边散步,与水底的身影相映衬;下句写走走停停,一再憩息于树边境界之清幽寂寞,人之孤独,身体之疲倦衰弱,以及对景物环境之欣赏流连,等等,均可想见虽是"两句三年得,尚不负苦吟之功姚合的诗,比贾岛稍嫌贫弱,但亦能于朴中见巧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一),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写出山县荒凉之景在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景物组合上,既巧为用心,又能出之以平淡自然除贾、姚外,其它苦吟诗人也有一些佳句如: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刘得仁《秋夜宿僧院》)、"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贾岛》)、"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周贺《长安送人》)、"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李洞《送云卿上人游安南》)这些诗句,虽然着意写成,却颇为工整、精警不用典故,不镶嵌奇字,以看似平常的语言,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贾、姚一派的缺点是诗境狭窄,有句无篇生活阅历有限,诗料不离琴、棋、僧、鹤、茶、酒、竹、石等物内容不足而一叶苦吟,不免琢伤元气,减损诗美,露出小家习气。

      "姚、贾缚律,俱窘篇幅(刘克庄《程垣诗序》),之所以受缚于格律,局促不伸,关键还是由于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晚唐诗人常常刻苦造就一些工整的句子,但由于才力不足,通篇看去,仍显馁弱方回云:"晚唐诗多先锻炼颈联、颔联,乃成首尾以足以《瀛奎律髓》卷十三)先有句,后有篇,难免前后不够匀称,缺少完整的意境 贾、姚一派诗人的心态,与封建王朝末世一些政治上无出足的士人比较吻合这些士人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咏日常感受以及与亲友唱和上,因而贾岛、姚合等人便很容易成为追摹的对象不仅五代时仍有不少诗人效法贾、姚,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亦以宗法晚唐成为一时风尚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