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生态过程以及一般功能.ppt
44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讲:景观的生态过程和一般功能,景观生态学,1,,第六讲: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景观生态过程:物质流和物种流,,景观的一般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2,,“,在一个多山的区域,连接不同景观的物质流是显著的这里,陆地景观,例如高山、针叶树林、盆地草原等等,都趋向于比较小并且边界清楚在山上,地心引力带着陆地上、溪流里、和地下的水到达地势低的陆地景观土壤在陆地上缓慢滑动或者急剧泻入溪流中风带着种子和孢子到达更高的陆地景观,也到达下方和沿着山脉地区的地方动物,经常会运输种子,向上、向下或沿着山脉移动供水系统在管道和沟渠里向下冲泻,到达农田和建筑景观,…”,一、景观中的物质流,3,,景观生态过程可以归结为各种生态流的实现4,,哈尼梯田景观由亚热带山地季雨林生态系统、哈尼村寨文化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组成,, 并在空间上形成森林- 村寨- 梯田沿等高线分布的空间结构, 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景观内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使其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 形成哈尼梯田农业景观的稳定性,5,,西藏:林西的坡地农田,6,,例子:生态流与景观结构,例子,:,黄土坡地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坡面上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a,b,c,表示了三种,15,年以上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自上至下,),,研究发现,,b,是一种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土地利用结构b,:林地,--,坡耕地,--,草地,a,:林地,--,草地,--,坡耕地,c,:草地,--,林地,--,坡耕地,7,,水流和养分流:地形与水文的交互作用,8,,水流的物质成分,,颗粒物:如种子,植物碎片,土壤颗粒,……,,溶解物:如无机盐分,有机物,9,,土壤流,土壤侵蚀的类型,,,风蚀,,水蚀,,片蚀,,纹蚀,,沟蚀,10,,泥石流,11,,气流:气体、微粒的风力运移,12,,一般地,灰尘颗粒、温室气体等通过气流传递到下风位置,但湍流可以改变这一趋势13,,火也是一种景观中斑块间交互作用的重要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物质流的速度和方向14,,火是北方针叶林常常发生的自然干扰类型15,,动物转运的养分会使得养分库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加速养分循环,从而影响生产力16,,人类活动现在是影响景观结构和生态流的最大原因,可以显著地改变景观中的自然植被的状态,从基质变成斑块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就难以理解各种景观过程17,,扩散,,例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水中的污水等,,随机运动;低能耗过程;与异质性相关联,,物质流,,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等,,重力;气压差,,运动,,如:动物、人、交通工具的移动。
1.,能量源于自身;,2.,具有方向性;,3.,流量,总结:物质流的基本动力,18,,二、景观中的动植物运动,景观中的动物运动,,,巢区活动:,一般而言发生在某动物栖居或繁殖于一个栖居地,而在其它类型的、与前者隔离的另一栖居地中觅食的情况下迁徙:,许多动物都进行迁移性的运动,这主要是对由季节变换引起的食物资源质量或数量的改变的一种反应迁移可被定义为一种一个个体整个生命史中“往返性的”运动,但一般地,它包含了每年离开和返回繁殖地区的过程散布:,可被描述成某个个体离开原活动范围或领域进入到一个新地区的单程运动19,,景观中的植物运动,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风播植物,,水播植物,,动物传播植物,,人类传播:其一是有目的的移植或播种;其二是人类无意识的传播,20,,植物的长距离和短距离运动,长距离散布:几公里到几千公里,,短距离散布:几米到几百米,,植物的分层扩散,21,,景观系统组成图:包括多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流),22,,三、景观的一般功能,“,一个景观是一架热力学机器,它接受太阳能并在景观中积聚一定的生物量,当人们从自然景观中获取少量的生物产品时,自然景观系统保持平衡状态,或以自然速率恢复自然平衡;而当人类的获取量超过了景观聚积的生物量时,可产生对自然景观的干扰,进而破坏景观的生产能力”。
23,,2.1,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NPP,,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农产品,24,,2.2,景观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25,,UN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4),认为人工管理和干预提高了少数几种服务功能,(,如食物生产和碳吸收,),,但使,22,种主要服务功能的,14,种出现衰退Excellent,Good,Fair,Poor,Bad,Food-Fiber Production,Water Quality,Water Quantity,Biodiversity,Carbon Storage,Increasing,Decreasing,Mixed,Ecosystem,,conditions,Changes in,,capacity,Agro,,ecosystem,Coastal,,ecosystem,Forests,,Fresh water,,Grasses,,26,,2.3,景观的美学功能:旅游价值,,人类的基础情感与“虚化”资源发生共鸣时,景观体现出美学功能27,,2.4,景观的文化功能,景观并非完全是自然演替过程的产物,每一种景观都有人类介入的特定烙印。
景观的概念包含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其他方面的含义景观的文化性:人类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人工景观和管理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外貌可反映出不同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28,,云南哈尼族梯田,29,,广西龙胜梯田,30,,文化景观的组成:自然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为人类物质文化景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自然环境本身具有的地带性规律,也使得文化景观的许多人文因素(如居民等)具有明显地带性地貌尤其对景观的宏观特征产生决定性作用,动植物则常常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之一气候、土壤、水文等也有各自的作用例如:大兴安岭茫茫林海,黄土高原古朴雄浑,海南婀娜多姿的热带风情等31,,黄土高原梁峁梯田景观,32,,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33,,构成文化景观的人文因素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类物质因素:聚落,饮食,服饰,交通,栽培植物,驯化动物等其中聚落是文化景观的核心,集中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非物质因素: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34,,福建客家土楼,35,,紫禁城:中轴线与皇权文化,36,,景观生态学中文化现象研究的基本原理(,Nassauer,1995,),1,、人类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评价,直接作用于景观,同时受景观的影响。
人们喜好何种景观乃是通过上述感知、认识、评价的相互联系的过程2,、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居住地的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空间格局文化习俗影响人们对景观的偏爱和创造景观的行为3,、对自然的文化感知与生态功能无关,文化感知是主观的,而生态功能是客观的一个看似美丽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受到污染的,一块被忽略的废弃土地却可能保有独立的生态系统4,、景观外貌可以反映文化准则景观外貌通过文化传递信息,而文化则对景观感知进行过滤,景观是对文化准则的具体公开的描述37,,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系统维持,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生态系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景观组分,澡堂会是云南怒江傈僳族是迄今尚未被“污染”的民间习俗,38,,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主要三类世界遗产,,1985,年第一次,6,项全部通过,而今一般一年,1-2,项,一项自然,一项文化目前我国共有,30,几项遗产增加了文化景观类:我国只有庐山和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景观的申报,使得人们观念正在改变,促使人们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促进保护文化线路概念:如丝绸之路(沙漠,-,草原线路,多国申报,中亚,5,国如哈萨克斯坦,+,中国段,正在申报)、京杭大运河,39,,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得全国人民及世界的肯定,为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40,,山西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58,~,75),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1,,西藏:最后的净土?,42,,43,,Concept-8:,景观的生态流,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