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医学必备知识汇总第四章创伤急诊.docx
20页急救医学必备知识汇总第四章创伤急诊———————————————————————————————— 作者:———————————————————————————————— 日期: 第四章 创伤急诊第一节 创伤急救根本技术止 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成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到达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到达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 窝内放置绵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多或经其它急救止血无效者常用气囊止血带或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急救时可用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称绞紧止血法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止血带必须上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的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
2.在上止血带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 3.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以增加静脉回心血流量 4.应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5~6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用手压迫动脉于近端 5.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顿、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好 6.不可用电线、铁丝等作止血带用 具体操作方法:橡皮带止血法: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一层布或单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绕肢体缠2~3圈,并将橡皮带未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固定 绞紧止血法:先垫衬垫,再将带系在垫上绕肢体一圈打结,在结下穿一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最后将棒固定在肢体上包 扎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其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1.一般伤口包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迅速暴露伤口并检查,采用急救措施2) 有条件者应对伤口妥善处理,如去除伤口周围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等3) 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时亦应尽量用相对干净的材料覆盖,如清洁毛巾、衣服、布类等。
4) 包扎不能过紧过松5) 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面或前面 2.特殊损伤的包扎:(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包扎:用干净的碗扣在伤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类做成大于伤口的圆环;放在伤口周围,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时骨折片陷入颅内;同时保护膨出的脑组织2) 开放性气胸的包扎:如果胸部外伤且伴有气胸〔伤口有气体进出〕,要严密包扎,阻断气体从伤口进出,伤口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盖,再用纱布垫或毛巾垫加压包扎3) 多根肋骨骨折:胸部外伤伴有多根肋骨骨折,那么胸壁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可用衣物、枕头等加压包扎伤侧以遏制胸壁浮动;必要时〔无适当物品可用〕将伤员侧卧在伤侧4) 开放性骨折并骨端外露:包扎时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者假设自行还纳者应该注明5) 腹部外伤并内脏脱出:脱出的内脏不要还纳,包扎时屈曲双腿,放松腹肌,将脱出的内脏用大块无菌纱布盖好,再用干净饭碗、木杓、钢盔等凹形物扣上,或用纱布、布卷、毛巾等作成圆状,以保护内脏,再包扎固定6) 有异物插入身体内和伤口包扎:不要移动异物,周围用物体如保护环等支持,再包扎固定骨折的固定 【 诊 断 】 骨折后常有以下专科体征: 1.畸形:由于骨折移位,使得受伤肢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由骨折两断端的相互磨擦引起 只要伤员有上述三体征之一,即可诊断骨折,除此以外,骨折还有一般表现,即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压痛,局部有肿胀、瘀斑,骨折部位出现功能障碍故有上述表现者,应诊断骨折或疑心有骨折存在,均应固定 【 骨折固定的目的 】 急救时的固定主要是对骨折的临时固定,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复,而是为了防止骨折端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 【 固定材料及考前须知 】 1.固定的材料:常用的有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急救时常就地取材,选用长短宽窄适宜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有时亦可利用伤员的身体,健肢将伤肢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前,用健肢来固定受伤下肢等 2.考前须知:(1) 有创口者应先止血、消毒、包扎,再固定,伤员出现休克时应同时抢救2) 对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随意搬动,应就地临时固定3) 固定前应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铺垫在夹板上,以免损伤皮肤4) 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最好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
5) 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下部缠起,以减少伤肢充血水肿6) 固定松紧应适宜 【 常见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 1.颈椎骨折:(1) 颈托固定:在颈部前、前方分别放一块固定材料或颈托半托围绕颈部2) 头颈临时固定:急救时可在颈部两侧用枕头或沙袋暂时固定,颈后垫软枕,将头部用绷带固定3) 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时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4) 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外侧,然后固定腕、时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廊 2.股骨骨折:(1) 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患肢和健肢〕绑在一起,在膝、踝关节及两腿内的空隙处加棉垫2) 股骨骨折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足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足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3.小腿骨折:用长度由足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图5~7〕,亦可采用健肢固定法 4.脊椎骨折固定法:将伤员仰卧于木板床上,用绷带将胸、腹、髂、脖、踝等固定于木板上。
伤员的搬运 危重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要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其主要目的为:及时、迅速转运伤员、防止再次受伤、有利于平安运送 【 常用的搬运法 】 1.单人搬运法:(1) 抱持法:伤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信住伤员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部大腿2) 背法:将伤者双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前胸紧贴后背,伤者屈髋屈脖,急救者双手得前臂托住伤者大腿中部3) 驮法:将伤员掮在肩上,其躯干绕颈部,同时牵住其下垂之上肢 2.双人搬运法:(1) 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穿插,呈坐椅状2) 轿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穿插3) 拉车式:一急救者抱住伤员双脖,另一那么双手从腋下抱住伤员4) 椅式搬运法:将伤员放在坐椅以搬运5) 平抬法:两位急救者双手平抱伤员胸背部及臀部、下肢 【 担架搬运法 】 将伤员足前头后放在担架上 【 特殊损伤的搬运 】 1.颅脑损伤:患者应取侧卧或半俯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头部以防震动 2.脊柱损伤的搬运:(1) 颈椎骨折:应先行颈椎固定后再搬运2) 胸腰椎搬运:应有3~4人在场时同时搬运,搬运时动作要一致,伤员的胸腰部要垫一薄枕,以保持胸腰椎部过伸位,搬运时整个身体要维持在一条线上。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滚动法和平托法两种〔 王大平 〕第二节 脑 损 伤脑 震 荡 【 病史采集 】 1.受伤时间、原因、外力的大小、着力部位、伤后表现及其变化〔负伤当时能否讲话?能否坐起或行走?伤后有无昏迷,时间有多久?有无“中间清醒期〞等?〕 2.伤后曾作过何种处理,如脱水药物、镇静剂等,应问明药名、剂量和给予时间,借以帮助判断意识的变化或体征变化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3.伤前安康情况,有无高血压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排尿性晕厥、心脏病、精神病、癫痫等病史 【 检 查 】 1.呼吸、血压、脉搏 2.头皮伤部位,有无眼、耳、口、鼻出血,有无胸腹腔脏器损伤以及肢体、骨盆和脊柱骨折 3.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响,有无面瘫及肢体瘫,有无病理反射 4.腰椎穿刺可除外脑挫裂伤,但非十分必要,对有脑疝或疑有颅内血肿时均禁忌 5.头颅X 线摄片以了解有无颅骨骨折 6.头颅CT 扫描以除外颅内有无出血 【 诊 断 】 1.头部外伤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2.清醒后常有逆行性健忘〔近事遗忘〕; 3.可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病症; 4.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5. 腰椎穿刺显示颅内压力及脑脊液常规正常; 6.头颅X 线摄片及头颅C T 扫描颅骨及颅内无外伤性病理改变。
【 治疗原那么 】 1.院前急救措施: 〔1〕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侍呼吸通畅; 〔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 〔3〕有头部伤口者给予包扎 2.院内治疗原那么: 〔1〕可留观,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直至病情稳定; 〔2〕对症治疗,如止痛剂、镇静剂、理疗、中药等; 〔3〕卧床休息一周,加强心理治疗,使伤员建立康复信心,注意体育锻炼及生活规律化; 〔4〕如病情变化及时复诊 脑挫裂伤 【 病史采集 】 同脑震荡病史采集局部 【 检 查 】 同脑震荡检查局部 【 诊 断 】 1.有头部外伤史, 多发生在直接打击及对冲部位 2.意识障碍多在半小时以上,其程度及时间与伤情有关 3.可有呕吐、癫痫病症,清醒者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等病症 4.可有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 5.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糸统体征,如瞳孔改变、失语、瘫痪、一侧或两侧锥体束征、脑膜剌激征等 6.腰椎穿剌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常呈血性疑有颅内血肿时禁做此检查 7.头颅X 线片有或无颅骨骨折,C T 扫描显示脑挫裂伤的范围及程度,表现为不规那么低密区,混有点片状高密度区,周围有水肿,脑室多变小或有移位,脑池可变窄或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必要时可重复检查,以排除外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 治疗原那么 】 1.院前急救措施: 〔1〕简明扼要询问病史,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昏迷病人,先托起下颌,吸出口、鼻、气管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