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侯凤鸟尊的艺术特征.doc
10页浅析晋侯凤鸟尊的艺术特征届别2011届系另I」美术系专业美术学姓名王静指导教师谭逸0一一年五月浅析晋侯凤鸟尊的艺术特征学生姓名:王静指导老师:谭逸摘要:鸟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晋侯墓地本文通过对鸟尊奇特的造型,纹饰的精美进行分析,鸟与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鸟尊铭“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这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鸟尊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是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博物院陈列的鸟尊进行考察、拍照和描述,对其造型进行分析,对纹饰进行分类比较,初步浅析晋侯凤鸟尊的艺术特征关键词:礼器造型纹饰一、序论西周青铜器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器在此期间,青铜铸造技术不断发展,有许多铸工精湛、造型精美的器物传世铭文是西周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资料晋侯凤鸟尊是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青铜器,鸟尊铭“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此器物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在西周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就所考察的鸟尊造型和纹饰进行探究1、此器物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000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114号墓,此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与曲沃县交界处的天马一曲村地境,翼城天马一曲沃曲村晋侯墓地的发掘,对西周文化和晋国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晋侯墓葬群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分量最重,青铜礼器组合不仅反映了西周时期宗室制度的一些共性,也表现出晋国青铜文化的鲜明个性山西简称为“晋”,是源于两周时代强盛一时的晋国大约距今3000年前,周文王将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此地1000年后,司马迁将这段历史衍化成“桐•阮叶封弟”的美丽传说载人《史记》S伴随着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的重大发现,古老的晋国源头向世人走来古籍《史记•晋世家》《史记》《史记•晋世家》记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为、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这就是后人所谓的“桐叶封弟”,也称“叔虞封唐”据考证,这件国宝的拥有者就是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鸟尊见证了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开辟鸿蒙、初露霸气的辉煌功业鸟,尤其是猛禽形象,是晋国的图腾崇拜,而象,则体现了一种王权和力量,象征着晋国国君的尊贵西周青铜鸟尊精美绝伦的纹饰上,折射出晋国开国大典上,祭祀场面的隆重与华贵2、此器物的文化意义尊,或作共名,或作专名,是一种高体的中型或大型容酒器,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铜器铭文常将“尊”、“彝”二字联用,这时尊是礼器的共名,宋朝才把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
青铜尊初见于商代中期,盛于商末和西周时代,尊体现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代表了主人的尊贵地位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鸟兽尊这类器物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前期较为常见从出土文物看,青铜鸟兽尊在礼器中所占数量很少,但其造型独特,均按动物形象铸造,周身遍布精美纹饰,成为青铜礼器中的特殊品类,较集中见于晋国青铜器中晋国鸟兽尊的代表为晋侯凤鸟尊、子乍弄鸟尊、赵卿墓鸟尊等周代青铜器的重要特点是出现了长篇的铭文,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高贵的资料晋侯凤鸟尊是一件祭祀的礼器,鸟尊铭“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在西周时期实行等级制度,上层统治者经常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他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岭、河川、祖先、自然灾异等诸神,希望得到诸神的庇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一生梦想“克己复礼”而中国古代最大的礼是什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应该就是最大的礼了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初的祭祀画面然而此件青铜鸟尊精妙绝伦的纹饰上,仿佛给我们描述了在晋国开国大典上,祭祀场面的盛大庄重与华丽尊贵鸟与大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西周流行凤鸟装饰,尊更为多见周代青铜器较为写实,风格趋于朴拙,出现了许多以动物写实形象为特色的器物种类。
直接将器身塑造成立体雕像的铜器多数是酒樽,这也是商代铜器铸形象于尊器的做法,今天我们见的周代的鸟尊、羊尊、虎尊、牛尊、马尊、鸭尊、鸟尊等,均十分单纯,已经把模拟实物作为造象的基本追求晋侯凤鸟尊的鸟首与象尾的巧妙结合,显示了人为支配事物所具有的智慧、信心与能力在此器中,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巧兼备,装饰精美、华丽,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二、考察记录(一)鸟尊造型特征分析晋侯凤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1主体器身造型特征分析厘米(图1)鸟尊造型是以凤鸟回首为主体物,头稍微抬起,眼睛圆瞪凝视,高冠竖立凤鸟禽体真是逼真,两翼越向后越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形成的极其庄重、优美的外部形态,形成母子相视的构图以闭嘴瞪眼,长冠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为主要特征,表现出一种静中见动,神秘莫测的内在潜力将要随时向外发展的单位:厘米凤鸟的尾端设计成一个象首,只可惜在鸟尊出土时,象鼻已经残缺专家根据,象首曲线推测出,象鼻应该内卷向上弯曲,与凤鸟的双脚形成稳固的三点支撑象尾下垂于地面,象鼻内卷,与回首的凤鸟呼应,形成S形,线条流畅,体态婀娜。
凤鸟腹部呈椭圆形,作为一个容酒器,承载量较大在考虑重量的前提下,双腿铸造成粗壮、短小的形式,对主体器物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图12、鸟首鸟尊造型是以凤鸟回首为主体物,头稍微抬起,眼睛圆瞪凝视,嘴部闭合,高冠竖立左右纹饰相同且对称眼周由14个小方块组成,眼睛正下方都饰有云纹对于鸟首的特征拿捏的十分细致,喙部紧闭,上方的鼻孔位置也很准确图2为右侧,图3为左侧,左右相对,纹饰清晰写实构图样式:① 凤冠的纹饰细密,喙部纹饰较为稀疏,对造型的刻画写实,鸟首的纹饰相对繁密,两翼晋侯凤鸟禽体真是逼真,两翼越向后越上卷鸟尊左翼(图4)云纹有9个(猜测实际应为10个,依据右翼个数对称而推测残损一个云纹,位置在靠近鸟首一端的左翼上部第一个,其余9个云纹较为清晰② 鸟尊右翼(图5)云纹有10个,有一个在靠近凤鸟首一端,从右往左依次数第三个云纹,位于右腿上部,此云纹的纹饰也有残损左翼与右翼相比,右翼的纹饰较为清晰,左侧相对而言较为磨损两翼与背部的盖之间饰有立羽纹,并以雷纹填底图4为左侧图5为右侧图4图5盖钮(小凤鸟)盖钮位于鸟的背部,器形的中间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形成的极其庄重、优美的外部形态,形成母子相视的构图。
脖颈部位羽片纹较整体纹饰稀疏小凤鸟的整体相对繁密,小凤鸟线条较为简单,形象逼真小凤鸟的嘴与鸟首的嘴型不同,紧闭的同时,喙向下勾起眼睛也是圆睁尾部向上卷起,形似鱼尾小凤鸟与禽体连接处,形似小凤鸟的腿,与鸟背紧密相连构思十分巧妙,为后人所学习③ 双腿凤鸟的双腿粗壮,对器物的禽体形成支撑同时与尾部的象鼻形成稳固的三点支撑图7)双腿形似象腿,上粗下细双脚呈倒三角形,前宽后窄,前端有三趾,形为一般的禽类爪形就造型本身而言,双腿较为粗壮,双脚也十分厚实,足以支撑禽体的重量图73、象尾凤鸟的尾端设计成一个象首,只可惜在鸟尊出土时,象鼻已经残缺,专家根据象首曲线推测出,象鼻应该向身体内侧弯卷,与凤鸟的双脚形成稳固的三点支撑图8)对已经残缺的象鼻,在恢复其造型时,为了尊重历史,后人对其没有绘上纹饰凤鸟尾部,设计成顶在象头上的装饰,美观典雅凤鸟两翼尾端稍向上卷,被设计成为象的耳朵,恰到好处的设想,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晋侯凤鸟尊的形象象的眼睛同样圆睁,但没有鸟首的傲慢,相对要卑谦许多眼睛下方,一道刻画深长的线,形似象闭合的嘴巴图8(二)鸟尊纹饰特征分析与研究晋侯凤鸟尊的颈部、腹部以及背部纹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两翼与背部的盖之间饰有立羽纹,并以雷纹填底,尾部饰有富丽的羽翎纹。
为了遵循历史,后来进行修缮的象鼻上后人没有施以任何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除了饕餮纹是主要装饰题材外,就是龙和凤尤其是商末和西周初期,凤鸟纹成为主题纹饰S形,西周中期以后,周器纹饰已经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向着典雅、明净、朴素风格发展饕餮、夔纹、兽形等带有殷商神秘诡异色调的纹饰终于彻底解体,进而抽象化为窃曲纹(状如横置的中以目形相连)、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瓦棱纹等几何形纹饰,并以圆曲柔和、规则优雅的格调,体现出周人特有的礼的意义和乐的精神从审美的方面考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首先给人以最深印象的,是其由直线、曲线加以构成的凤鸟尊形象,从省博物院建院之初就将晋侯凤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图案样式分析:突出凤鸟各部位的不同,鸟尊的纹饰较为整体、繁密,采用多种纹饰样式对主体器身进行装饰,使凤鸟本身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可看性与艺术研究价值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用雷纹为地,是延续了青铜器礼器化的进程,可以想象以雷纹为地的青铜器上存在的各种纹饰多是天上的神灵,或是能上天入地的神物,因为,它可以在云雷纹之上生活,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没有商代普遍,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在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逐渐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从纹饰上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样进入了纹饰发展的鼎盛期,这是同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虽然朝代更替了,但统治阶级用礼器统治人们的思想没有改变,所以,青铜礼器发展的大环境没有改变,这样青铜上的纹饰还是按照为礼器服务的思想不断发展女口,西周中后期,主要流行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凤鸟纹、瓦纹等纹饰名称图片展示纹饰比较1.羽片纹图10羽片纹排列工整有序,大小均匀凤鸟的颈部,腹部,背部都饰有羽片纹2.云纹图11两翼、双腿和鸟首都饰有云纹云纹的造型类似与凤鸟回首的简笔形式出现两翼的云纹一字排开,从鸟首方向到象尾,云纹依次减小,直至最后消失双腿的云纹上大下小,越往下越简化鸟首的云纹只是稍加装饰一到两个3.立羽纹图12图13立羽纹位于两翼与背部的盖之间,并以雷纹填底左侧与右侧相比,右侧的纹饰较为清晰,左侧相对而言较为磨损左侧的立羽纹(图13)与右侧的立羽纹(图12),稍有区别左侧立羽纹没有右侧的对称,相对靠下,右侧则相对居中左右分别饰有4个立羽纹,禽体共有8个立羽纹,以雷纹衬底4.雷纹5、羽翎纹一*.图14图153.《周礼•春官•司尊彝》4.《司尊彝》--《学术研究》1985年05期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年10月线条以“回”字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连续绕转。
雷纹位于禽体两侧,立羽纹下端,起衬托作用以繁密的雷纹,衬托出立羽纹的立体的效果雷纹形似指纹的放大有两个连续的雷纹,也有单个雷纹的出现,其大小等同图14)喙如鹰,双目圆睁,体硕壮有力,双蹼足后部立一虎形支脚写实的追求明显,雕塑也明显精致、细密了许多,通体饰细密的羽纹长着圆肚腹的身躯似向后微蹲,脖颈又向前伸去,造型有了动态之感更为有趣的是,鸟尊的喙部已可开合,尊前倾时,嘴便张开,为流口,复位后嘴又闭上,鸟身容酒,设计十分巧妙全器比例适度,工艺精巧,纹饰范模拼接严丝合缝,不露半点瑕疵,可谓模仿艺术与方便实用的“天作之合”实为晋国晚期的青铜器杰作鸟尊(图16)图17晋侯凤鸟尊在柱钮晋侯凤鸟尊的盖钮是小凤鸟的形象,与凤鸟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成一个好像母子情深之感作为青铜盛酒器,凤鸟尊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图19)春秋晚期鸟尊是提梁(图太原金胜村的春秋晚期鸟尊的背部是匍匐的兽形,被设计成手柄的形状,用于当时的宴饮18)图19相同之处:同样都是采用“三点支撑”稳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