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审计基础与实务.ppt
525页1,审 计,2,前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学习要求,考核办法,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程序有相应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储备、勤于思考、,形成性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3,教学内容,审计理论和基本方法第1-8章,审计实务第9-14章,,以注册会计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为内容,4,第1章 总论,学习要点,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掌握审计的内涵,了解不同种类审计的特点,掌握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了解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重点掌握民间审计组织,5,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状况,,,,政府审计产生与发展,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民间审计产生与发展,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6,1、西周时期:萌芽阶段天官 小宰 “宰夫”,一、政府审计产生与发展,,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状况,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发展状况,,,,,2、秦汉时期:确立阶段“上计”制度日趋完善,3、隋唐宋时期:健全阶段隋唐时期,政府设“比部”宋朝,专门设立“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审计”一词从此诞生,4、元、明、清时期:中衰时期元:撤销了比部,有户部审核明清:设都察院,缺乏力度,监查不利。
5、中华民国时期:演进阶段1912年,民国政府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审计法》1928年,国民党政府,再颁《审计法》,6、新中国振兴阶段1982年修改《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审计制度1983年9余额审计署成立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都设有“官厅审计”,西方政府审计组织按其领导关系分类:1、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2、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3、由财政部门领导的审计机构,7,19世纪以来发展,二、民间审计的起源与演进,起源,形成,,,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1851年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16世纪,18世纪,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南海公司事件”促成了注册会计师的诞生1844年《公司法》确立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8,发展英、美国,1844-20世纪英式详细审计,20世纪40年代以后管理审计,20世纪30-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20世纪初-30年代初美式资产负债表审计,,,,民间审计由任意审计转为法定审计;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 ;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等,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更突出了债权人。
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中心的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2.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3.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4.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潜在投资者;5.审计准则开始拟订,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1.审计竞争日益激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加剧;2.抽样审计方法得到广泛采用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泛采用;4.注册会计师业务扩大到代理纳税、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等领域9,三、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和近代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20世纪20年代,寺庙审计庄园审计,1、第1部内部审计专著《内部审计——审计程序的性质、职能和方法》2、1941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协会,10,四、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11,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1.2审计的概念和特点,12,二、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第二关系人,被审单位,第三关系人,审计活动委托人,,,13,三、审计特点,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独立的立场客观事实为依据,监督有法律依据审计结论和决定具有法律效力,14,1.3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四、审计职能,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15,五、审计作用,防护性作用,建设性作用,16,一、审计的基本分类,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1.4审计的分类,17,二、审计的其他分类,按审计的审查范围分类,按审计的组织方式分类,按审计实施的时期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按审计的动机分类,按审计是否预告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报送审计就地审计,强制审计任意审计,预告审计突击审计,授权审计委托审计,18,我国审计组织,,,,,,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组织,1.5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19,一、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最高审计机关,审计派出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署,审计特派员,审计局,20,政府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财政预算和决算支出;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支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国家重点项目的支出等进行审计,审计署制定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1,政府审计机关的权限,要求权检查权调查权配合权制止权纠正权提请权,22,政府审计的特征,强制性,广泛性,独立性,23,二、民间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的规定,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审计组织的设置,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2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财政部领导下,成立于1988年,作用有两个方面,25,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等业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全科合格,并且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可以向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26,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1)审计业务①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②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③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④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①代理记账②代理纳税业务③投资咨询27,三、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有专职的审计人员,28,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检查权参加权建议权反映权,29,内部审计的特征,服务上的内向性,审计作用的稳定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审计方法的灵活性,30,第2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学习目标1、了解审计方法体系2、理解审计程序概念3、熟悉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4、能运用各种审计方法,31,1、什么是审计方法?,狭义的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称广义的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而针对审计对象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的总称。
2.1审计方法,32,2、审计方法体系,审计规划方法,审计管理方法,审计取证方法,审计文书方法,,,,,33,3、审计的一般方法,(1)顺查法逆查法,两者的不同点,概念,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34,(2)详查法抽查法,,,,详细,以样本推断总体,,结论准确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高可能以偏概全,内控差,内控比较好,35,4、审计技术方法,(1)审阅法,(4)函证法,(3)盘存法,(2)核对法,(5)分析法,36,(6)推理法,(10)调节法,(7)询问法,(8)观察法,(9)鉴定法,4、审计技术方法,37,1、什么是审计程序?分几个阶段?,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审计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2.2审计程序,38,2、审计准备阶段,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①,,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编制审计计划,分析审计风险,,,②,③,④,⑤,什么是审计业务约定书?内容包括哪些?P29,39,3、审计的实施阶段,进驻被审单位,收集审计证据,审查会计记录,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①,②,③,④,40,4、审计的终结阶段,整理评价审计证据,提出管理建议书,编写审计报告,复核审计工作底稿,,,,①,②,③,④,41,第3章 审计执业规范,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的构成2、能熟练运用审计准则进行审计3、能运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审计行为4、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5、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规避法律责任,42,什么是审计执业规范?其体系包括哪些?,是指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一整套权威性标准,用以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应具有的素质与资格、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衡量和评价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质量的基本判定标准。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43,(1)含义及作用,是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是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信任,而且有利于促进审计经验的交流以及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3.1审计准则,44,(2)我国审计准则建设情况,199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始筹备进行研究与制定1995年1月发布了第1批审计准则,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6年2月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用以统驭各种鉴证业务的具体准则我国业务鉴证准则体系设计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3)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主要内容,(1)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2)业务承接,(3)鉴证业务要素,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合理保证有限保证,46,(4)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具体准则,2006年2月共发布了41项审计准则P38,4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4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