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docx
13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 黄庆 张萍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对如何处理周边国家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求同存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耐心释疑解惑,传递睦邻友好诚意;倡导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正义事业,支持邻国民族解放运动,倡导平等原则,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供无私援助,与邻国共同发展其周边外交实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的理念、和平协商的方式、互利合作的形式、包容谅解的态度等方面毛泽东的周边外交实践不仅开创了中国周边和平外交的新局面,而且明确了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础Key: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A84:A:1003-0751(2016)04-0138-05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和部分周边国家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始终存在一些担心和忧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学界在毛泽东外交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毛泽东周边外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比较薄弱①本文在研读《毛泽东外交文选》的基础上,试图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的周边外交实践作简要梳理和回顾,并对其主要特点和历史贡献进行粗浅分析和探讨。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对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积极探索1.坚持求同存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毛泽东主张通过谈判和协商的方式与周边非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比如,在谈到缅甸政府要求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毛泽东认为应该“依商谈结果再定建立外交关系此种商谈手续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②1954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话时指出:“中国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欺侮有一百多年你们的国家受欺侮的时间更长,有三百多年现在日本人也处在受压迫的境地因此,我们东方人有团结起来的感情,有保卫自己的感情尽管我们在思想上、社会制度上有不同,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要对付帝国主义毛泽东认为,中印两国的“处境差不多,这也是东方国家的共同处境”,两国人民重视的“不是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同,而是我们的共同点”③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倡议下,中印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2.耐心释疑解惑,传递睦邻友好诚意新中国成立之初,泰国等一些周边国家多多少少对中国还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为了发展与泰国的友好关系,毛泽东倾注了不少精力,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真心和诚意。
一方面,直接作泰国有关人士的工作,直接表达对泰国的友好态度1955年12月至1956年2月间,毛泽东在与泰国友好人士谈话时指出,希望能够逐步地改善中泰两国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起邦交在了解到泰国方面的难处后,毛泽东详细地阐明了中国与泰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方法和途径:“泰国要卖几十万吨大米给中国,我们是可以买的我们还可以买一些橡胶你们需要什么?要钢,要铁,我们都有要轻工业品我们也有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还可以派技术人员去帮助你们设计工厂,完工后他们就回来,把工厂全部交给你们我们也不在你们国家讲共产主义,我们只讲和平共处,讲友好,讲做生意我们不挑起人家来反对他的政府④毛泽东还向泰国方面表示,中国决不会利用共产党组织和华侨干涉泰国内政,他说:“你们国内也有共产党,我们也不去挑起他们来反对你们的政府我们国外华侨的共产党组织也取消了,以消除华侨所在国政府的怀疑,使大家互相信任⑤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希望借助印度和缅甸等国领导人的影响,来做泰国领导人的工作1954年12月1日,毛泽东在与缅甸总理吴努谈话时表示中方“实在是想”同泰国搞好关系他希望吴努总理把中方的意愿转告泰国当局,帮助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明确表示,如果“中泰两国之间也能有像中缅之间这样的关系,我们将会很高兴”⑥。
直到1957年12月,毛泽东在与缅甸副总理吴巴瑞、吴觉迎谈话时,还请对方转告吴努总理:“希望他再帮我们一点忙⑦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中泰两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建立外交关系,但毛泽东为发展中泰关系进行的不懈努力,充分体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在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上的耐心和信心3.倡导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和边界问题既是邻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主要历史遗留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主张积极与周边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进行谈判与协商,并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家进行了多次谈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信任,而且协商解决了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领土和边界问题1960年3月,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时,希望中尼边界永远和平友好,并建议将双方有争议的珠穆朗玛峰称为“中尼友谊峰”⑧,由双方共有1960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也曾表示:“只要双方友好,边界问题就好解决⑨总体而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以和平谈判的方式,与缅甸、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周边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公平合理地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这为国际社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与领土问题树立了成功的典范4.维护正义事业,支持邻国民族解放运动毛泽东积极支持中国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希望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就曾经表示,希望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人民“在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以后,能够得到建立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制度的权利”⑩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周边地区的和谐稳定,毛泽东以军事、经济援助等方式,积极支持周边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毛泽东认为:“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B111950年10月,为支持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和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决定向朝鲜派出志愿军毛泽东同时向进入朝鲜境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出命令:“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B12毛泽东还要求入朝作战的指战员一定要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
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明确支持越南人民反抗美国入侵的正义行动后来,美国又策划与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毛泽东同样发出指示,支持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柬埔寨民族解放运动,直至柬埔寨的全国解放新中国在伸张正义的同时也赢得了周边国家人民的尊重5.提供无私援助,促进邻国共同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虽然在经济建设等方面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义无反顾地对一些周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无私援助其中,越南是新中国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从1950年至1978年,中国政府对越南的各种援助物资价值总额超过200多亿美元B13在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政府严格尊重受援国家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对那些被派到受援国家帮助建设的专家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中国政府尽量减少受援国家的负担,帮助受援国家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此后,中国政府对邻国援助的做法也扩展到非洲等经济更加落后的国家之中,这也为新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边外交思想与实践的主要特点1.坚持平等原则,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毛泽东看来,一切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平等相待中国应与周边不同民族、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以平等的地位建立外交关系。
早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就庄严宣布:“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B1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与周边多个国家领导人谈话时都表达了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立场毛泽东认为:“一个国家不论多么小,即使它的人口只有几十万或者甚至几万,它同另外一个有几万万人口的国家,也应该是完全平等的他主张,“大国就不应该损害小国,不应该在经济上剥削小国,在政治上压迫小国,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政策和思想强加在小国身上”大国“不能像封建家庭里的家长,把其他国家看成是它的子弟”B15毛泽东主张以平等的原则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了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首先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这项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2.尊重对方主权,决不干涉周边国家内政在和平周边外交实践中,毛泽东主张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反对干涉包括邻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内政1956年8月,毛泽东在与老挝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谈话时强调指出:“小国的地位也应尊重。
B16毛泽东在与包括缅甸在内的多个邻国领导人谈话时都阐明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表示中国不会干涉邻国的内政1957年12月14日,毛泽东在与缅甸领导人谈话时说:“我们坚决反对侵略,对任何国家的侵略都是一样反对B17同时他还指出:“中国不会发生对外扩张的事B181960年3月,毛泽东在同尼泊尔王国首相谈话时表示,“人家一寸土地我们都不要”,“要别人的土地是犯罪的”B19毛泽东甚至主张,华侨也要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一向鼓励华侨要遵守所在国的法令,不要从事政治活动,并且鼓励他们把他们的人力和财力为所在国的利益服务B20毛泽东对外交人员也有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人对外国态度不好,就必须责令他改正错误;如果他不改,就调回来B21毛泽东反对大国主义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和平外交思想和主张一直贯穿于新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全过程,这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能够赢得周边国家信任和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3.倡导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凡是足以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问题,我们都要来解决,这就能达到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B22毛泽东强调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要保护双方的利益。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与缅甸总理吴努谈话时提议:“我们应该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互信也许有些问题现在还不能解决,例如边界问题,不过将来是要解决的,可以留到以后解决总之要使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B23他认为,邻国之间应该加强往来,增进了解,在不断交往中消除疑虑,促进友好与合作毛泽东在与缅甸总理吴努谈话时说,邻国之间也应该多往来、多了解我们往来多了,更熟悉了,就能更好相处两个国家在一个时期之内互相不够了解,这是很自然的我们应该在合作中增进了解毛泽东认为,国家关系和朋友关系有许多相似之处,“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B244.本着互利共赢,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毛泽东认为,与周边国家交往同与其他任何国家交往一样,以互利促进合作,只有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长久合作,即使是不同制度的邻国,也可以开展互利合作1954年10月,毛泽东在同尼赫鲁谈话时说:“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必须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B25他进一步解释说:“合作不能对任何一方有害,否则就不能持久,一定会破裂不论是朋友之间、国与国之间或是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合作,都是如此。
合作一定要有利,否则谁还干呢?”B26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与吴努谈话时也说:“我们既然讲合作,就不能互相损害,否则就合作不好B27毛泽东在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