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近代汉语被动句式.doc
3页浅谈汉语被动句式和“被”字句于永红( 甘肃省陇南市 徽县二中 742305)【摘 要】汉语被动句式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到近代汉语中, “被”字句逐渐平趋于成熟和稳定,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主要形式本文试图就汉语史上被动句式的演变作一简要概述,并着重探讨“被”字句的产生和发展关键词】被动句式; “被”字句; 使动句;一 汉代以前被动句式概述汉语的被动句式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概念上表示被动而并没有结构特点,如:鲁酒薄而邯郸围;谏行言听;我的自行车需要修了等真正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句式大约是春秋以后才出现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一书中曾对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作过概括的描写先秦的被动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于”字句、 “为”字句和“见”字句如:1.郤克伤于矣 (左传成公二年)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3.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旬子•荣辱)4.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乎?(战国策•赵策)5.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庄子•山木)6.不为酒困 (论语•子罕)7.止,将为三军获 (左传襄公十八年)8.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9.使身死而为刑戮 (墨子•尚贤中)10.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说难)11.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论语•阳货)12.盆成括见杀 (孟子•尽心下)13.见侮不辱 (庄子•天下)14.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 (荀子•不苟)15.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 (同上•正论)这些用法均沿用到汉代例如: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 (汉书霍光传)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4.多多宜善,何以为我所禽?(史记•淮阴侯列传)5.根[王根]言虽切,犹不见从 (汉书张禹传)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为……所”式;第二种是“被”字句如:1.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史记•淮阴侯列传)2.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霍光传)3.范雎为须贾所谗 (论衡•变动篇)4.错卒以被戮 (史记•酷吏列传)5.或有忠而被害,或有孝而见残 (崔駰《大理箴》 )6.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 (论衡•感虚篇)二 近代汉语被动句式 在近代汉语中, “被”字句是最主要的被动形式之一;除了“被”字外,还有“吃”、 “乞” 、 “着” 、 “做” 、 “把” 、 “拔” 、 “教” 、 “叫” 、 “得” 、 “给” 、 “与”等字也可以表示被动,如:1.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一)2.全忠被克用抟倒 (五代史平话唐史) 3.关兴、张苞纵马冲突,被乱箭射回 (三国演义第八十回)4.诸葛亮今番被吾识破 (同上第九十回)5.我准定被这斯们烧死了 (水浒传第十回)6.黄羊野马捻枪拨,虎鹿从心吃箭川(穿) (王昭君变文)7.恰恰掉在面糊盆里,乞(被)那斯局骗了 (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8.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 (《五灯会元·卷二十》 )9.适来失脚滑倒,又得家童扶起 (《五灯会元·卷二十》 )10.两鬓青青,尽着吴霜偷换 (宋·袁去华《雨中花》词)11.我怎肯做诸烈士每相讥讽 (《外编豫让吞炭》第四折)12.二马才交,颜聚便着李信一刀斩了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13.这明明是天赐我的两个横财,我不取了他的,倒把(被)别人取了去 (元曲选·杀狗劝夫第二折)14.倪格车子刚刚地泥域桥,拔(被)一匹断命溜疆马直撞过来,倪格车子几乎撞翻负曝闲谈·卷十九)15.师父,你既是神仙呵,怎生教大虫打倒你也 (外编圮桥进履第一折)16.我恼他那等轻声浪气,叫我墩了他两句,他今日使性子回家去了 (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 17.甘心卑污苟贱,给那恶僧支使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18.和尚是高人,莫与他所使。
(祖堂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系列表示被动的词,到了现代汉语里,绝大部分已经不常用了;或者只是在口语和某些方言区里还在被使用只有“被”字却成了最强势的被动结构的标志要探讨这一问题,就得从“被”字本身的语义演变说起三 “被”字句的演变“被”字最早是名词,本义是:“(睡觉时的)覆盖物 ”《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 ”“被”字用为动词,意为“覆盖” 例如:1. 天被尔禄 《诗经•大雅•既醉》2. 夫子被之矣 《国语•周语下》3. 皋兰被径兮 《楚辞•宋玉》4. 泽被生了 《荀子•臣道》大约在战中后期, “被”字经历了一次语义演变,从一个意为“覆盖”的行为动词变成意为“遭受(痛苦) ”的心理动词例如:1.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 《韩非子•奸劫弑臣》2.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3. 申生孝而被鞅《楚辞•东方朔•七策》这一用法一直延用到汉代,例如:1. 世之有饥穰、天之得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 )2. 地小人众,被水旱之灾 (《史记•货殖列传》 )3. 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 (《汉书•张汤传》 )大约在公元前 100 年, “被”字完成了其渐变,而成为用作被动标志的虚词。
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一直同时用作意为“遭受”的动词和被标志只是到了东汉以后,动词“被”才逐渐不用了但“被”字作为被动结构的标志却一直沿用到现在很多学者都曾讨论过下面的例子:1. 国一日被攻 (《战国策•齐策》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九壤被震 (《三国志•魏志•文帝丕传》 )4. 王武子被责 (《世说•汰侈••》 )5. 藩舰被烧 (《南史•胡藩传》 )王力先生指出:汉语的被动句式往往带有表示痛苦、不幸或不愉快等感情色彩,这一看法是符合汉语实际的,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定论而正是由于“被”字本身就具有表示“遭受(痛苦等) ”的含意,这与汉语被动句的语义是有相通之处的,所以“被”字才作为被动的标志被固定下来五四”以后,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被动式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被动式不一定限于表示感谢不幸或不愉快的事例如:1.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高大,虽然肢体没有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他已经像个成人了 (老舍《骆驼祥子》 )2.金桂被村里选成劳动英雄,又选成妇联主席,李成又被上级提升到区上工作了 (赵树理《传家宝》 )一般来说,这种语法结构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中的被动式的基本作用仍旧是表示不幸和不愉快的事,并且可以用“被”字以外的其它词来表示。
例如:1. 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叼去的呢 (鲁迅《祝福》 )2. 这话偏又让我听见了 (冰心《姑母》 )3. 稽查长叫反动派给炸了酱 (老舍《黑李白》 )四 小 结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果留心汉语的被动句式,我们就会发现它的使用并不象英语好样频繁,且其范围相对而言也小得多汉语的被动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点,从古到今经历了相当复杂的的演变,发展成今天以“被”字句为主流的句式从历史文献到各地方言和现代汉语活的语言,汉语的被动句主流基本上是表示痛苦、不幸或不愉快的事,例外情况是次要的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汉语当然也接受外语语法的影响,尤其是英语,对汉语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正如王力先生所说的那样:“历史因素还是占主要地伴,几千年来的语言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过来的 ”参考文献[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 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4]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5]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作者简介:于永红(1977―) ,男,甘肃徽县人,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语文教师联系地址: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联系:13830956036 Email:ezyyh@ 邮编: 742305。
